首頁歷史 > 正文

呂不韋:從商人到秦國第一丞相,呂不韋是如何步步為營的?

2022-01-20由 阿發歷史 發表于 歷史

前些時日,由孫皓輝先生著作的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改編而成的《大秦賦》在央視上映,儘管場面宏大,服裝考究,但網上觀眾對該劇口碑卻略顯分化,其中段奕宏飾演的呂不韋一角,因為將該角色詮釋的市儈氣息過於濃厚,遭受了一些詬病。作為一手將秦莊襄王推上帝位,又為秦始皇橫掃六國打下基礎的一代名相,真實歷史中的呂不韋又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呢?

呂不韋:從商人到秦國第一丞相,呂不韋是如何步步為營的?

圖1

賭徒呂不韋:從市井商賈到奇貨可居

呂不韋,與大名鼎鼎商鞅同是出身於衛國,呂家乃是衛國有名的商人世家。與許多人印象不同的是:在春秋戰國之時,商人並非在所有國家都不被尊重。春秋五霸之一的齊國,齊桓公的兩任宰相管仲和鮑叔牙皆是商賈出身,齊國的崛起與管仲減少稅收吸引它國商人入駐關係重大。

而越王勾踐的重臣,也是民間傳說中攜西施歸隱的范蠡,就是商家鼻祖‘陶朱公’。到了戰國之時,秦國橫掃天下的強勁對手趙國,更是以鼓勵行商而聞名,想必這也是呂不韋可以在趙國,有能量將贏異人救出的關鍵原因。

戰國七雄之中,真正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的,恰恰是呂不韋后來登上相位的秦國,這源自商鞅變法時,接連遭受軍事失敗的秦國,根本目的在於強軍,戰爭最重要的資源便是糧食,所以農業就是經濟改革的重中之重。

呂不韋:從商人到秦國第一丞相,呂不韋是如何步步為營的?

圖2

而商人不事生產,又因商業所需的流動性行走於七國之間被視為無故土觀念的人群,這與耕戰強國的理念自然背道而馳。青年之時,呂不韋便展現其不俗的眼光,透過低買高賣,迅速成為手握千金的富商大賈。上文曾提過,春秋戰國之時,成功的商人轉戰政界並不少見,只是相比較他的幾位‘商界前輩’,呂不韋的轉型之路可稱之為真正的賭徒行為。

長平之戰後的秦國,已經顯現遠超其餘六國的強大實力,六國才俊紛紛前往咸陽,選中秦國作為投資物件,自然談不上什麼‘目光如炬’。但是以耕戰為國策的秦國,作為商人的呂不韋若是直接投效,怕是難得重用,不在高位,自然難以實現其心中抱負。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偏偏被他找到了一條曲線入秦的‘山間小路’。他選中了當時在趙國作為人質的秦國世子也就是後來的秦莊襄王贏異人,須知當時的異人,在秦國繼位排序並不靠前,但是呂不韋為了與他交好,出手便豪擲五百金,並將愛姬送他為妻。這種投資,與豪賭無異。

呂不韋:從商人到秦國第一丞相,呂不韋是如何步步為營的?

圖3

商界有個知名理論,大意是說商人分三等,二流的商人低買高賣,利用資訊差賺辛苦錢。一流的商人樹立品牌商譽,賺取的是信任錢。而頂級商人,則能把常人眼中無明顯機會的商機,透過自身創造將其變為助人昇天的‘風口’。嬴異人登上王位的過程裡,呂不韋就顯現出了頂級商人的創造力。幫助異人回到秦國之後,原本繼承順位排名靠後的嬴異人,透過利用秦孝文王寵愛的華陽夫人膝下無子,頻繁轉達恭敬孝順之意,最終獲取信任成為實質上的繼承人,在孝文王殯天之後,登上王位。

從趙國人質到秦國大王,贏異人成為莊襄王這個過程裡,呂不韋完全展現了自身作為頂級商人的經營能力,而這樣的能力,也在他登上相位之後,巧妙施政,為秦國一統天下打下了牢靠的基礎。

從無為而治到修建鄭國渠,呂不韋的經營之道。

當時的秦國,在長平之戰後,被六國合力攻伐,接連丟失業已佔領的六國土地,遭受重大的損失。國力民力因為秦莊襄王多年征戰,多有損耗,民生疲敝。登上相位的呂不韋,一改原有的軍事擴張路線,改為休養生息,積蓄國力。無獨有偶,兩百年後的漢朝,也有被稱之為‘文景之治’休養生息時代。其舉措與呂不韋施放如出一轍,降低稅收,鼓勵生產,充分發揮百姓們改善生活的自主意願。也正是因為這兩段‘無為而治’,為秦始皇橫掃六國和漢武帝擊敗匈奴營造了厚實的經濟基礎。若是將兩者相提並論,讓商鞅變法後以軍功為民眾晉升國策的秦國,停下征戰的腳步,轉為以經濟建設為根本更加困難,這足以證明呂不韋執政方面的能力。

呂不韋:從商人到秦國第一丞相,呂不韋是如何步步為營的?

圖4

同時間,秦王政元年,韓人鄭國獻策,透過修建渠壩,改善關中土地。當時的關中平原,滷水沼澤佔據很大一塊麵積。這種土地,俗稱鹽鹼地,是無法種植糧食。而鄭國渠的建立,讓這片‘廢地’轉為良田,為秦國多出一百多萬畝優質土地,從此關中成為沃野,秦國軍糧再無匱乏之虞。雖然事後我們知道,鄭國其人乃是韓國計策,建渠本為了疲秦自保。不過對於實際掌權的呂不韋來說,開墾鄭國渠正中其“無為而治,休養生息”的執政方向,恐怕鄭國的毒計,正是呂不韋眼中的‘良策’。

秦國的國力,在休養生息和營造鄭國渠之後,再次拉大了與六國之間的實力差距。但是相比之擁有孔子,荀子,莊子等聖賢的六國,秦國文教卻仍是六國口中粗鄙不堪的‘蠻夷’。或許是想振興秦國文化,或許是想擺脫自身商人頭銜。呂不韋擔任相位之時,他選擇了修書,這本書就是《呂氏春秋》

戰國時期的百家全書《呂氏春秋》

呂不韋:從商人到秦國第一丞相,呂不韋是如何步步為營的?

圖5

對於中國文人而言,最高成就莫過於著書立說,流傳後世。就像當今時代,許多商人在功成名就之後,也會留下自身傳記,以求為己正名。不過相比之下,呂不韋的《呂氏春秋》又名《呂博》,與區區個人傳記相比,立意可稱之為降維打擊。

這本《呂氏春秋》,也被稱之為‘雜’家著作。這個雜可不是閒雜人等,而是指其取材範圍繁雜博採各家。書中以道家為龍骨,以儒,法,墨,兵,陰陽等諸子百家為枝幹,可以說是集先秦思想於大成的一部鉅著。全書合計二十餘萬字,一百六十篇,二十六卷。被東漢末年大儒高誘評價為“此書所尚,以道德為標的,以無為為綱紀”。

為了編撰此書,呂不韋開府招攬天下名士,重金求得門客三千,他招攬的門客標準,只有一個,便是能將自己所聞所感書寫成文。然後又親自參與稽核,刪減,最終便有了這本包羅永珍的《呂氏春秋》,書成之日,更是將此書吊掛在城門之上,稱若是有人能改一字,便可得千金。當然,作為當時的秦國宰相親自編撰的著作,自是無人敢去糾錯。恐怕呂不韋此舉,乃是商人慣用的炒作推廣手段。

呂不韋:從商人到秦國第一丞相,呂不韋是如何步步為營的?

圖6

這一字千金的推廣舉措,果然將《呂氏春秋》大名推向山東六國,自此六國之人,再不敢說秦國無書,同時也為呂不韋商人出身的身份蒙上一層名士外衣。西漢司馬遷在其著作中,就把呂不韋稱之為呂子,把他看作雜家魁首。

《呂氏春秋》的推出,毫無疑問把呂不韋個人聲望推向高峰。從內部來說,秦國當時經過休養生息,開墾良田,國力更勝往昔。對於秦國外部,在滅亡東周王室取得洛陽後,又頻繁以洛陽為根基,向東方攻城略地,雖無滅國之功,但已經把山東六國截斷,何況當時屢屢率領六國戰勝秦國的信陵君已死,可以說秦國王霸之業大勢已成。

可惜盛極必衰,作為商人出身的呂不韋,固然因為其善於發現機遇,運營操作,炒作輿論而登上高位,但是恰恰也因為這些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讓自己最終落得慘淡收場。

投機取巧,沽名釣譽,巨星隕落。

呂不韋:從商人到秦國第一丞相,呂不韋是如何步步為營的?

圖7

商人投機,往往傾向於取巧,或者說以最小的成本謀求最大的利益,以最有效的手段讓當下局面為之改觀。現代經濟學家凱恩斯在以敘述投資拉動經濟的理念時就曾說過:從較長的時間來看,我們都死了。兩千年前的呂不韋,自然沒有讀過凱恩斯理論,可從他實際做法來看,與凱恩斯不謀而合,所以最終,他還是‘死’了。

耕戰立國的秦國,休養生息,為了營造鄭國渠止戈休戰,無疑損害了秦國大族的軍功利益,這讓呂不韋在秦國根基並不牢固。而為了擺脫趙姬糾纏,獻嫪毐為男寵,落得霍亂宮闈,讓贏氏蒙羞,可稱之為取死之道。

何況《呂氏春秋》一書,顯然是成全個人之名,這讓年少卻雄才大略已顯得嬴政,作何觀想?宋朝修《太平御覽》,明朝修《永樂大典》,清朝修《四庫全書》,各朝各代,修書之舉皆是來自朝廷,可以說呂不韋修書並冠以呂姓,稱得上是沽名釣譽的四字的絕佳代表。作為當時的時代‘巨星’,呂不韋在功成名就之日,卻落得被迫去職。

呂不韋:從商人到秦國第一丞相,呂不韋是如何步步為營的?

圖8

結語:

回望呂不韋出仕秦國的從政之路,可以分為兩極。經過巧妙運營,獲取異人信任,並幫助其登上王位,最終自己也身居秦相之位。在執掌權柄之後,休養生息,營造水利,積累國力。待的國力豐沛,大興文教,修訂《呂氏春秋》,以上可以稱之為功業。

公元前235年,衛國商人出身,也曾擔任秦國丞相的文信候呂不韋,在遭到罷免官職前往封地蜀郡的路上,飲鴆自殺。5年後,秦王嬴政開啟滅亡六國的戰爭,歷時9年,天下歸一。秦王政登基為始皇帝,開啟封建帝制。在成為皇帝之後,他啟用的丞相李斯正是呂不韋豢養的門客之一,李斯出身於法家,一改呂不韋時期“無為而治相容幷包”的政治舉措,以嚴刑峻法來治理國家,秦國完成統一不過12年,一群失期徭役在陳勝吳廣的帶領下掀起了大澤鄉起義,2年之後,秦國覆滅,其存續僅僅短短14年。

參考文獻:《秦史》《秦史稿》 《史記》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