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清朝科舉制度有何弊端?為何說科舉制選拔人才的方式阻礙科學發展

2022-01-20由 與君知 發表于 歷史

科舉制

是從

隋朝開始實行

,也有學者說是唐朝,直至清朝為止,科舉制度在中國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是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是中國考試製度的一個里程碑。

不可否認,作為封建時代重要的

選官制度

,它為歷朝歷代挑選了

大量精英人才

,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比如我們極富盛名的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

王維

,蘇軾稱讚王維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顏柳”

之一的書法家

柳公權,

它是唐元和三年戊子科狀元,它是在書法上有很大造詣的一位能人異士,對後世影響很大;

我們的名族英雄

文天祥

21歲考中狀元

,他以崇高的愛國精神和名族氣節為後人敬仰與學習,他留下的千古名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激勵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但是,到了嘉道時期,社會步入轉型階段,

科舉制度日益嚴苛

僵化教條

,它成為了束縛知識分子思想的枷鎖,並且導致官場腐敗,讓僥倖金榜題名的應試士子舉步維艱,沒有舞臺來施展一身才華與施展胸襟抱負。

清朝科舉制度有何弊端?為何說科舉制選拔人才的方式阻礙科學發展

安徽狀元李振鈞

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下面是筆者認為清代科舉制度的弊端和李振鈞無名一生的原因。

一、 八股取士的侷限性

相對之前的

選官制

,科舉制為寒門人士走上仕途提供了一個

可行平臺

,客觀而言,當然是我國思想的一大

進步

。但是,自從明清實行了八股取士,從形式和思想上禁錮了考生,八股文主要測試的是經義,

《詩》、《書》、《禮》、《義》、《春秋》

,五經裡選擇一定的題目來創作,這使得他們的思想漸漸被狹隘在四書五經裡,無論是

眼界、創造能力、胸懷

都被大大限制。

甚至大部分人是把科舉看成是能夠一躍龍門的

跳板

,士人們只專心致志的準備科舉考試,沉湎於八股文裡去,而八股文字身

刻板教條

,可謂是牢籠思想,耽誤了人才,更可笑的是,有的人耗盡一生心力於科舉考試,有的人到死也未能達到心願,

《儒林外史》

是一本給我們展示了一條充滿

諷刺意味

的人物畫廊的著作;

清朝科舉制度有何弊端?為何說科舉制選拔人才的方式阻礙科學發展

其中,

范進中舉

就是讓我們清晰的看到了

科舉制度的弊端

,科舉制度嚴重扭曲人性,束縛人們的思想,帶起一陣不健康的社會風氣,足見科舉制度對士人的摧殘。

李振鈞生活的時代

,國家陷入捱打和名族危機的災難之中,國家的落後,

人才欠缺

,正需要科舉選拔的

人才為富國

,強國而奮鬥,可是科舉制選出來的人才根本沒有相應的本事肩負這一使命,絕大多數狀元沒有做非常之事的膽魄與謀略,暴露出科舉制的

侷限性

二、 缺乏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功能

鴉片戰爭帶來的

創傷

,列強的

侵略破壞

,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這時候的中國陷入泥潭,我們的閉關鎖國的局面被迫打破。

在探索中,

清政府

和一些愛國人士深刻認識到

“師以長技以制夷”

的必要,我們知道,在19世紀60年代以

李鴻章

為首的有志人士興起了一場

“自強”、“求富”

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可以說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洋務派採用西方技術,一大批大型的近代化軍事工業相繼問世,著名的有

江南製造局和湖北槍炮廠

清朝科舉制度有何弊端?為何說科舉制選拔人才的方式阻礙科學發展

在洋務運動時代,我國明

主資本主義開始誕生

,可是,我們知道這些技術都是需要有專業人才做支撐的,可是,縱觀以李振鈞為代表的

科舉制下的學士與狀元們

,他們的人生因科舉而顯榮,可是也因科舉而衰頹,八股文太過於

拘於泥板

,應試者們只會依葫蘆畫瓢,不知變通,更是與洋務時代所需的高科技人才毫無關聯,怪不得張之洞先生曾說

“中國不貧於財,而貧於人才”

,答案呼之欲出。

三、 李振鈞其人與其人性格特點

李振鈞,安徽省太湖縣人

,是清代無名狀元最為突出的人物,他是道光九年的進士,也是同年殿試第一甲的第一名,這確實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喜事,

李振鈞

也因此聞名鄉里,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出身宦官世家、一位獲得當時讀書人視為頂點的身份的人,竟然一身默默無聞,這折射了當時政治、制度、體制多方面的問題,但也有他本身的

性格因素

清朝科舉制度有何弊端?為何說科舉制選拔人才的方式阻礙科學發展

李振鈞從小

聰敏好學

善詩文

,並且為人耿直,不苟於俗。當時的清朝,閉關鎖國,內憂外患,千瘡百孔,一些愛國人士積極探尋救亡圖存的方法,代表人物有

龔自珍、林則徐、陶源等

,他們心濟天下,致力於經世致用的學術,積極參加社會活動,而李振鈞卻置身事外,他很鄙夷宣南文人群體,羞與為伍;

可見他的

性格孤僻,

再者因為他即不與宣南文士為伍,也不肯趨附朝中群貴,自然以一人之力是站不住腳跟的,他遭受他人的

排擠與嫉恨

。究其原因,

科舉制選拔

人才的方式逐漸封閉化,不能夠與時俱進,造成人才的埋沒於浪費。正是因為李振鈞固執己見而

故步自封

,也無暇關注時務,醉心於吟詩作對,最終成為科舉制於現實割裂的

犧牲品

,抱負難展,一生無大作為。

清朝科舉制度有何弊端?為何說科舉制選拔人才的方式阻礙科學發展

綜上所述,

清代科舉制改革

,八股文取士嚴重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也不利於挖掘培養創新人才,更是帶來了脫離實際的學風,讀書人一門心思撲在了

八股文

上,認為只要八股文才能開啟科舉考試的大門,這導致

李振鈞

等科舉人士

只讀聖賢書

,而不知時局的

兇狠莫測

,略無憂國憂民的

胸襟氣度

,並且他本人

性格孤傲

,他的詩也只是一些寄情山水的詩歌,而沒有關乎國計民生的詩歌。

當時的科舉選拔的也是一些

務虛之人

格局小,不知洋務、海防、製造為何物

,更有一些人只是為了博取功名利祿而已。這徹底反映了清代科舉的侷限性與廢除科舉制的緊迫性與必要性。

參考文獻:

《清代科舉》東大圖書有限公司 1979

《清代科舉制度研究》中華書局 1984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