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蘇軾中過榜眼嗎?關於典故“出人頭地”的誤解,你知道多少

2022-01-18由 紫菱君 發表于 歷史

典故“出人頭地”出自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與老友梅堯臣的書信合集《與梅聖俞書》,當中寫道:

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由這段話可以看出,歐陽修對蘇軾的文章推崇備至,而他二人之間的故事也被記錄在了《宋史·蘇軾列傳》中:

嘉祐二年,試禮部。方時文磔裂詭異之弊勝,主司歐陽修思有以救之,得軾《刑賞忠厚論》,驚喜,欲擢冠多士,猶疑其客曾鞏所為,但置第二。

透過這兩段文字的對照,我們不難看出,蘇軾在年輕時曾參加過科舉考試,當時的主考官就是歐陽修,歐陽修閱卷時覺得其中一篇名為《刑賞忠厚論》的文章寫得特別好,便想列為第一。可又擔心該文的作者是自己的門生曾鞏,於是就將其列為了第二。因此,

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這段話中的“第二”指的就是榜眼。

其實,這完全是誤讀,下面我將透過對北宋進士科制度的探討揭示原因。

蘇軾中過榜眼嗎?關於典故“出人頭地”的誤解,你知道多少

關於北宋進士科制度

自隋朝首創科舉制度後,唐宋兩代在其基礎上不斷增刪科目,到宋仁宗年間的科舉科目主要有常科、制科和武舉。宋代將“重文輕武”視為國策,因此文人的地位空前高漲。無數文人對常科中的進士科尤為重視,絕大多數的官員也皆是進士出身,宋人呂祖謙就曾在《歷代制度詳說》中提到:

“到得本朝,待遇不同:進士之科往往皆為將相,皆極通顯,至明經之科,不過為學究之類。”

宋代的進士主要分為三等,也就是三甲

:第一等稱作進士及第,第二等稱作進士出身,第三等則稱作同進士出身。錄取人數也從唐代的幾十人增加到了百人之多,但難度並未因此而降低。

蘇軾中過榜眼嗎?關於典故“出人頭地”的誤解,你知道多少

自宋太祖趙匡胤以來,宋代逐步確立了三級科考制度,分別是州試,省試和殿試。

州試顧名思義就是以各州為單位進行選拔人才的考試,它也叫解試,解試第一名通常被稱作解元。州試結束後,

中選者便可前往京城參加禮部主持的省試

,省試在明清兩朝一般稱為會試,透過省試的人便是貢士。最後,這一批挑選出來的貢士可以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透過殿試考核後,便可賜三甲進士出身,

一甲共三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狀元,榜眼和探花

,二甲和三甲另有若干人。此外,自唐代以來,

進士科通常被分為甲、乙兩科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甲乙是有排名區分的,甲為先,乙為後。

在瞭解了北宋進士科制度後,我們回過頭來再看《宋史·蘇軾列傳》。上文引用的這一段話,開頭便是“嘉祐二年,試禮部”,意思就是蘇軾在宋仁宗年間,參加了禮部主持的考試。很明顯,

“禮部”一詞已經在告訴我們,蘇軾在文中所參加的是三級科考制度中的省試,而非殿試。

並且,所謂的榜眼其實是位列進士一甲第二名,是要經過皇帝主持的殿試考核的,但《宋史·蘇軾列傳》中所述的主考官乃是歐陽修,這就更加證實了蘇軾參加的考試實則就是省試。也就是說,歐陽修最終將蘇軾的文章列為第二的行為,只能說明蘇軾通過了省試的考核,成了貢士,可以進入下一輪的殿試了。

蘇軾中過榜眼嗎?關於典故“出人頭地”的誤解,你知道多少

此外,在我們引用的《宋史·蘇軾列傳》中的這一段話後面其實還有下文:

復以《春秋》對義居第一,殿試中乙科。

很明顯,這句話在告訴我們蘇軾參加殿試後實則是中了乙科進士。

前文已經說過宋代進士分為兩科,甲科和乙科,如此看來的話,蘇軾非但不是一甲中的第二,反而只是二甲中的一個普通進士而已。

真正的榜眼另有其人

那麼,蘇軾並非榜眼,誰又是嘉祐二年進士科的榜眼呢?透過翻閱史書《宋會要輯稿•選舉二》後,我們從中看到了以下記載:

四日,以新及第進士第一人章衡為將作監丞,第二人竇卞、第三人羅凱併為大理評事,通判諸州;第四人鄭雍、第五人朱初平併為兩使幕職官;第六人已下及《九經》及第,併為初等幕職;第二甲,為試銜大縣簿、尉;第三、第四甲試銜,判司、簿、尉;第五甲及諸科,同出身,並守選。

文中所述的章衡其實就是嘉祐二年的進士科第一,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狀元,這些在《宋史·章衡列傳》中也得到了證實:

章衡,字子平,浦城人。嘉祐二年,進士第一。通判湖州,改鹽鐵判官,修起居注。

由此可見,那一年真正位列一甲榜眼的實則是這個叫竇卞的人。

雖說他沒有蘇軾有名,但卻也是一個執法清廉,剛正不阿的好官。《宋史》中就曾記錄了關於他的幾個小故事,其中一個如下:

出知深州。熙寧初,河決滹沱,水及郡城,地大震。流民自恩、冀來,踵相接,卞發常平粟食之。吏白擅發且獲罪,卞曰:“俟請而得報,民死矣。吾寧以一身活數萬人。”尋以請,詔許之。

說是熙寧初年,滹沱河水決堤,淹沒了很多郡縣,還引發了地震。導致很多災民不斷湧向深州,竇卞在沒有得到皇上允許的情況下,私自放糧救濟了災民。手下的官吏告訴他,這樣做是犯罪要被懲治的,竇卞毫無所動,冷靜的告訴他:如果等到皇上下令再放糧,只怕到那時候,這些災民早就都餓死了,並表示願意用自己的生命來做擔保。後來,皇上知道了這件事,認為他做的很對。

蘇軾中過榜眼嗎?關於典故“出人頭地”的誤解,你知道多少

結語

透過對典故“出人頭地”由來的分析以及北宋進士科制度的探究,我們發現“蘇軾中過榜眼”這件事是完全失實的,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誤解就是因為在沒有充分通讀史料的情況下,很輕易的就對北宋的科舉制度做出了盲目的判斷

,從而將真正中過榜眼的竇卞給遺忘了。

參考資料:

《與梅聖俞書》

《宋史》

《歷代制度詳說》

《宋會要》

百度百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