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成長的邊界》:華為都開始造車了,你還留在原地嗎

2022-01-18由 一隻犀鳥 發表于 歷史

早在二十年前,我還在廣東中山市的一家設計公司打工的時候。公司在一棟寫字樓內,每週大家輪流保管公司大門的鑰匙。因為保管鑰匙的員工必須提前一個小時到達公司,並打掃好公司內部的衛生。

這天,保管鑰匙的小周出門倒垃圾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把門給關上了,而鑰匙卻被她放在了辦公桌上。大家陸續都來到了公司,可進不去。於是,就有人說,可以從隔壁公司的窗子爬過去,但樓層太高,沒人敢嘗試。又有人說,可以用鐵片把鑰匙捅開。有人找來了鐵片,但忙乎半天,還是沒開啟。

這時候,老闆也到了。只見他拿出手機,打了一個電話,不一會就來了一個開鎖公司的人,幾分鐘就把門打開了。

事後,老闆召集大家開了個會。批評了小周,也點了點我們,難道就沒有人想到給開鎖公司打個電話?

《成長的邊界》:華為都開始造車了,你還留在原地嗎

我大學專業學的是計算機應用與維護,對電腦的軟硬體有些瞭解。有一回,人事部的電腦壞了,我便自告奮勇上手維修。搗鼓了半天,終於被我修好了。正在自鳴得意的時候,老闆把我請到他的辦公室,我以為老闆該表揚並獎勵我,但是正好相反,老闆批評了我。

他說:你是公司請來的一名業務員,並不是維修工。電腦壞了,只要一個電話打給電腦公司,他們便會很快幫你搞定。你是修好了電腦,但你浪費了整個上午的時間,有這些時間,你可以打多少個客戶的電話,又可能多接好幾筆單子。你想過沒有,如果你今天沒修好電腦,後果又將是怎樣呢?

你要記住,專業的事要讓專業的人去做,你也可以去做,也並不是說你不會成功,但你浪費的時間成本你有沒有計算過?我們這不需要全才,只要你能在自己的工作上做到頂尖,你就成功了。

我啞口無言。

雖然後來我並沒有在中山市呆很久,但這些經歷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術業有專攻,一件事情並不是說你做不成,但如果你不是專業人員,你要做成這件事所需要花費的精力和時間就會很多很多。

秉持著這樣一種專業精神,我度過了人生大半的路程。時而迷茫時而困惑,又總覺得生活處處受限,雖說現在還沒做到行業頂尖,但專業能力自認為還不錯。可我並沒有收穫我想象的成功。

《成長的邊界》:華為都開始造車了,你還留在原地嗎

後來,我讀了這本書《成長的邊界》後,才終於明白了,我為什麼會感覺處處受限?所謂的成功為什麼離我越來越遠?

原來,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你的成長需要更多的路徑和可能。超專業化時代你只有讓自己成為通才,才能真正走向成功。並不是之前我奉行的這個社會不需要全才的觀點。

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紐約時報》NO。1暢銷書作家、資深撰稿人大衛。愛潑斯坦。

這是一本顛覆我之前所有認知的成功學力作。正如本書封底的幾個靈魂拷問:一萬小時定律真的能夠打造超強人才嗎?你是否成了刻意練習的傀儡?技能變遷迭代,趨勢瞬息萬變的時代,通才為什麼能夠戰勝專才?

每一句,都讓我眼前一亮,或許,我該重新構建我的認知世界,以便適應飛速發展的時代。

1

學著放下熟悉的工具

對於一個在行業裡有著豐富經驗的人,在處理自己工作的時候,首先會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在腦子裡自然地整理出一整套處理問題的方法,包括適用的工具。

而作者在書中卻告訴我們,我們要學著放下熟悉的工具。如果被常規的方法束縛住自己的思路,那樣,並不能促進自己成長。

一個賽車隊是否應該參加下一季的比賽,一架太空梭是否應該按預定的時間發射,這些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往往容易陷入機率思維。

各個部門之間都會根據自身的資料給出自認為完美的意見,而面對不確定性,就更加重視一步步按照過程推進。

但有時候,在面對極富挑戰性的瞬間,一個團隊和組織沒有必要依賴被認定的理所當然的工具,雖然這個過程很難。

《成長的邊界》:華為都開始造車了,你還留在原地嗎

而對於日常工作中的我們,在處理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時,更應該有放下熟悉工具的思維。正如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說:“沒有工具是萬能的,沒有一把萬能鑰匙能開啟所有的門。”我們應該不是緊抓住一件工具不放,而是應該想辦法收集並保護著整個工具庫。

就像把房門鑰匙被鎖在裡面一樣,如果只是想著利用工具怎麼把門給開啟,那麼,我們就容易讓自己陷入一個固定型思維裡出不來,而放下這個思維,往往是一個電話就能搞定。

2

過於堅持,也有問題

作者說:我想每個頭腦正常的人都會看重激情和堅持的作用,也不會認為經歷了糟糕的一天就是暗示自己應該放棄。但是,如果認為興趣的改變,或者關注點的重新調整是缺陷和競爭劣勢,這就陷入了簡單的、一刀切式的“老虎。伍茲式”故事了:選中了就得堅持下去,越早越好。對於改變人生方向的經歷,比如像凡。高習慣性地改變,或者像西點軍校的畢業生們從只是經濟的曙光初現就一直在做的那樣,他們的反應可能不夠利落,但是非常重要。

著名的畫家凡。高,起初的經歷就是面對逆境時堅持不懈的完美例子,但最終他失敗了。而後來,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某一件事上只堅持很短的一段時間,然後便放棄。他便是透過這樣不斷地試錯,直到走到一個別人都沒有到過的領域,一個只有他自己擅長的領域。

我們大多數人都相信,只要自己付出比周圍的每一個人都更多的努力,就一定能夠成功。但事實卻往往不是那樣。

我們的失敗也許並不是我們不夠努力,而僅僅只是我們選擇的領域出現了偏差。換一條賽道,或許你的人生就會猶如開了掛。

作者分享的人生策略並不是短期規劃,而是我們通向成功的完美打法。

正所謂:選擇永遠大於堅持。方向錯了,即便再努力,也只能是南轅北轍。

《成長的邊界》:華為都開始造車了,你還留在原地嗎

3

人生先廣度,後深度

得到APP知名講師萬維鋼老師的《精英日課》是曾經讓我百聽不厭的課程。他對於本書的解讀也讓我收穫頗多。他說:你可能知道“通才”的好處,但是從未捨得花時間去探索不相關的領域,明白“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不對,但是不敢不強迫孩子多學習少玩。而這本書,可以讓你下決心做正確的選擇,你會認識到其中的真道理。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但腳下的路似乎並不只有一條。

縱觀整個人類歷史,社會的發展和重大突破,往往都是由那些身兼多能的通才完成的。比如達爾文的進化論,得益於他廣泛求知的精神和博物多聞的能力。再比如“蘋果教父”喬布斯,他就曾公開表示,蘋果電腦的優美字型完全得益於他在大學旁聽的書法課。

而有一個叫哈里森的木匠就更加神奇,被世界廣泛使用的航海鍾就是他發明的。

看似根本就不相關的兩個行業,卻能讓我們看見那些跨界通才的魅力。

所以說,我們必須突破自我設限的壁壘,追求最佳的匹配質量,才能有效激發自身潛在的多面能力,給自己的人生巔峰留足後勁。

《成長的邊界》:華為都開始造車了,你還留在原地嗎

最後,本書提出了一個顛覆認知的問題:為什麼這個時代更需要通才?

前幾十年,我的人生信條一直都是“找到一個領域,埋頭苦幹,不斷深耕,直到成為這個領域的頭部”,而今天,《成長的邊界》又給了我一個全新的認知。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做到一個行業的頭部並不難,而真正想要達到人生巔峰,你就必須在多個領域都有涉獵,甚至都有所建樹。只有這樣,你才能在如今這個人工智慧的時代,更靈活、更抗波動、更有競爭力。

非常慶幸的是,現代社會里,那些有著明確目標的人,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否則就不會有大量的有關“副業剛需”的文章。也已經有很多的各行各業的頭部領軍人才,開始大面積實現跨界成長。

比如格力生產手機,華為開始造車。

行業大佬們都已經開始奔跑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留在原地?

如果你不想在未來落後於人,不想在已經到來的AI時代被機器人替代,那就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跨界的通才。讓自己的成長沒有邊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