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緊鄰內蒙古自治區,面積排全市第四,張家口這個縣名字有兩層含義

2022-01-17由 青史觀 發表于 歷史

縱談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歷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歡迎關注“青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乾貨滿滿的歷史故事。

昨天我們談到了張家口赤城縣名字的來臨,今天我們來說下康保縣。

緊鄰內蒙古自治區,面積排全市第四,張家口這個縣名字有兩層含義

康保縣在河北的大致位置

地處張家口西北的康保縣緊鄰內蒙古自治區,面積3365平方公里,在張家口全市中位居第四位。關於康保縣的名字,有兩層含義,一層說的是本縣域內的湖泊;另一層說的是“康保”名字來源於《尚書》中的“用康保民”一詞。

緊鄰內蒙古自治區,面積排全市第四,張家口這個縣名字有兩層含義

《尚書》書影

“康保”一詞見於建制得遲至清末民初,當時在康保一帶設立“康保招墾設治局”。清末,為了緩解人口壓力,政府放開對京北草原的開墾移民,“設治局”是在人口相對較少地區設定的低於縣一級的行政單位。待人口數量到達一定程度後再設縣管轄。

緊鄰內蒙古自治區,面積排全市第四,張家口這個縣名字有兩層含義

康巴諾爾湖景區

康保縣城南有一個名為“霍泊爾”的湖泊(也作霍泊勒),到了民國初年,霍泊爾被改稱為“康巴諾爾”,這個詞在蒙語裡的意思是“邊地湖泊”。當時康保一帶是漢、蒙兩族的雜居地帶,算是農、牧兩種經濟混合地域,所以以“邊地”為湖泊命名蘊含了這層意思。

之後,“康巴諾爾”轉音為漢語的“康保”。當時設治局駐地就在今天康保縣城一帶,而湖泊又距縣城不遠,以“康巴諾爾”的漢語轉音來給政區命名,想來也是符合邏輯的。

緊鄰內蒙古自治區,面積排全市第四,張家口這個縣名字有兩層含義

康保縣的“用康保民”牌坊

除了湖泊命名,康保得名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來自古書《尚書》中的典故。

《尚書·周書·康誥》中有這樣一句“別求聞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當時康保招墾設治局的主要負責人取用這個語句中的“用康保民”的簡寫“康保”並綜合了縣城南邊“康巴諾爾”湖泊名字的轉音,給這個新建的縣域命名為了“康保”。

緊鄰內蒙古自治區,面積排全市第四,張家口這個縣名字有兩層含義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張家口康保縣的得名既反映了高原的美麗湖泊景色也體現了百姓期望安居樂業的美好願望。可以說“康保縣”名字有著豐富而美好的含義,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研究。

經過90多年的發展,康保縣經濟發展迅速,市政建設飛速發展,康巴諾爾湖水鳥嬉戲,波光粼粼,一派和諧美好的景象。

緊鄰內蒙古自治區,面積排全市第四,張家口這個縣名字有兩層含義

好了,今天我們的故事就說完了,歡迎關注我們下次釋出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來說您想聽的故事,想了解的歷史,我們儘量滿足您的要求,講給您聽。

文中圖片來源自網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