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世界非遺,吳地端午

2022-01-14由 蘇小食 發表于 歷史

世界非遺,吳地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習俗主要有扒龍船與食粽子等,紀念的是愛國大詩人屈原。

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世界非遺,吳地端午

但是蘇州的端午節卻與其他地方不同,它所紀念的是春秋時期吳國名將伍子胥。相傳,春秋末年的吳越之戰中,設計建造了蘇州城的伍子胥冤死,投屍於胥江之中,吳地百姓哀憐伍子胥的不幸,為他立祠於江邊,在民間信仰中逐步奉其為江神、潮神、濤神,至今已有2500年曆史。

紀念伍子胥的端午節是蘇州一年一度最為盛大的民間節日,具有一整套與當地自然氣候條件、日常生產生活習慣、經濟文化特徵相適應的民俗活動。雖然有些活動與其他地方的端午活動並無太大區別,但其細節卻體現著蘇州特有的水鄉風情。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蘇州端午習俗”、湖北“屈原故里端午習俗”、黃石市的“西塞神舟會”及湖南汩羅市的“汨羅江畔端午習俗”,即三省四地的 “端午習俗”,已於2006年公佈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蘇州端午習俗作為中國端午節的四處重要傳承地之一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世界非遺,吳地端午

文化遺產名稱:蘇州端午習俗

蘇州端午習俗

所屬地區: 江蘇· 蘇州

遺產編號:Ⅹ-6

遺產類別:民俗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江蘇省蘇州市

遺產級別: 省2009年,蘇州端午習俗作為中國端午節的四處重要傳承地之一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習俗1:雄黃酒

五月自古被稱為毒月、惡月,百事多有禁忌。道觀,寺廟向施主贈送佩帶符篆等物,以避毒邪。因為艾草、菖蒲以及雄黃都有驅蟲防毒作用,過端午節洗艾水澡、懸艾、纏五色絲、飲雄黃酒等,成了普遍的習俗,都是為了驅邪消災。

世界非遺,吳地端午

從前,蘇州端午節風俗照例要飲雄黃酒。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

五黃

”的食俗。“五黃”指

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

說雄黃酒,跟蘇州真的關係極深。民間傳說白娘子在端午喝了雄黃酒現出原形,嚇殺許仙,這個故事原形《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是在明朝蘇州人馮夢龍寫的《警世通言》裡第一次出現的。

世界非遺,吳地端午

端五這天蘇州人家要瓶供蜀葵、石榴、蒲蓬等物,婦女簪艾葉、榴花,號稱“端五景”。人家各有宴會,慶賞端陽。藥市、酒肆會做生意的買賣人,會向老顧客贈送雄黃、芷術、酒糟。百行各業在這天也歇業,眾人在酒店裡開懷暢飲,名曰“白賞節”。

習俗2:佩掛香囊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亦稱佩幃、容臭。其製作和佩戴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戰國時期,屈原《離騷》中有“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世界非遺,吳地端午

端午節,蘇州風俗要戴香囊。吳中風俗歷來競尚麗巧,舊時繡制香囊是一項極重要的女紅,每到端午節前夕,閨閣女子媳婦妯娌們就要早做準備,在自己做好的香囊上設計好新奇的文飾,再巧加刺繡,有十二生肖、獅子、雙魚、盤腸、花草、珍禽、瑞獸、蔬菜、瓜果等吉祥圖案,香囊形狀則長方形、正方形,也有三角形、稜角形、雞心形、菱形、鬥形、月牙形、扇面形等等,上繡有花、草、蟲、鳥及羅漢錢等,款式極為精美,或者用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世界非遺,吳地端午

“鏤翠葉五色葵榴、鈿漆摺扇、真結百索釵符、牙筒香囊、艾朵彩團巧粽之屬” (《吳郡歲劃紀麗》。

端午香囊常用中草藥除了雄黃,硃砂、香藥外,還有其他中藥材,如化濁驅瘟的蒼朮、白芷、菖蒲、冰片、牛黃、川芎、辛夷、艾草等。過了端午節就會把佩戴過的香囊扔掉,以棄除瘟病,今不多見。

習俗3:懸掛菖蒲

蘇州人家端午節在家門口一般都要掛艾草、菖蒲,大蒜,通常將艾草、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許多家庭還要將這些有消毒作用的草藥大蒜讓孩子隨身攜帶。

世界非遺,吳地端午

端午節時,時近夏至,天氣轉熱,空氣潮溼,百毒齊出,蚊蟲滋生,疫病增多。古人用菖蒲、艾草、蒜頭來去除各種毒害,是有科學根據的。艾與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殺蟲。

世界非遺,吳地端午

古代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故而節日一早便將艾蒿、菖蒲紮成人形,懸掛在門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當然,古老的一些 民俗往往包含著前人的智慧與創造,不單純是所謂的迷信。

習俗4:探採百草

西晉文學家,蘇州人陸機在《要覽》裡,有關於端午日製藥的神奇描述:“萬歲蟾蜍……以五月五日取陰乾,以其足畫地,即流水,帶之於身,能闢兵。”此事也見於葛洪《抱朴子》,這當然是荒誕不經的。不過吳地風習,端午的確又有作藥浴之俗,在家裡使用一些中草藥熬水,去給孩子和大人洗澡,以消滅身上的病菌。

世界非遺,吳地端午

蘇州是吳門醫派的發源地,傳統制藥業發達。明末,蘇州吳縣人吳有性在祟禎15年(公元1642年)寫了著名的《溫疫論》,被譽為我國第一部治療傳染病的專著。他在書中認為,瘟疫的傳播途徑主要有兩條,一為“天受”,一為“傳染” ,瘟疫的病因由於“四時不正之氣”,感染“戾氣”而成。正因為如此,今天看待古人在端午節掛艾葉、灑雄黃、佩香囊,都是為了預防“戾氣”。

如此,端午堪稱中國傳統的醫藥節了。

習俗5:龍舟競渡

蘇州是端午節龍舟競渡的發祥地。《事物原始》載:“競渡之事,起於勾踐,今龍船是也。”漢代趙曄《吳越春秋》也認為,龍舟的起源“起於勾踐,蓋憫子胥之忠作”。

蘇州龍舟競渡的最早起源當為“胥門塘河”,即今天的胥江河。端午風俗無論南北,都有龍事,只是北方用以祈雨,而南方模擬競渡。

世界非遺,吳地端午

進入二十一世紀,古城蘇州的端午龍舟競渡依然延續,農曆五月初五,古老胥門城牆下,在蘇州人為紀念伍子胥而命名的胥江河上,彩旗飄揚,龍舟待發,吸引眾多蘇州百姓搖旗吶喊,為健兒們加油鼓勁。逝者已去,追思慕遠,古老的民俗能延續在網路時代,令人感嘆傳統的魅力。

在比賽時使用。端午節日當天,胥江兩岸人潮湧動,家家戶戶扶老攜幼看龍舟競渡。蘇州人把龍舟下水稱為出龍,事先要迎神演戲,稱為“下水”。江邊搭建五米高的彩臺,用做舉行舞龍祭龍儀式,拜過濤神伍子胥,比賽就開始了。

世界非遺,吳地端午

習俗6:粽子

好了重點來了!

端午食粽是蘇州人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每到端午節前夕,在蘇州小巷深處,朱門半掩,廳堂裡妯娌婆媳團團圍坐,或者就在彈石路邊,小藤椅幾張圍攏來,滿目青綠的箬葉,糯米的晶瑩,傍晚,就飄來了香氣,還有要好鄉鄰互相端碗送去,交流各家手藝,味道鹹淡,賣相如何,這是現代人生活裡難得的悠遠古風,是蘇州人津津樂道的佐餐美食。

世界非遺,吳地端午

那麼廢話不多說,我就推薦幾家我最喜歡的蘇州著名粽子老店給大家吧!

趙記粽子

地點: 滄浪區司前街126號

世界非遺,吳地端午

個人心目中蘇州最好吃的粽子店!小小粽子樣貌差不多,可是各個內有乾坤!鮮肉、赤豆、蛋黃、蜜棗。。。 。。。每一個據說都經過7小時頓珠。清香的粽葉包裹著糯米的甜香和豬肉和葷油的肉香,當之無愧的蘇州第一。就是排隊長了點。。。 。。。

世界非遺,吳地端午

長珍粽子

臨頓路店:臨頓路溫家岸9號

世界非遺,吳地端午

老闆娘叫長珍阿姨,所以這家店就叫長珍粽子!阿姨早年迫於生計,便在蘇安新村的家門口用一輛小推車開始了自己與粽子的緣分之旅。一晃就是22年。

世界非遺,吳地端午

長珍粽子不僅用料實在,最大的特色在於多樣的品種。光價目表上就是16種選擇,如果您口味特殊,還可以進行定製,像我這種肉食主義者就喜歡多加一兩肉、多加幾顆蛋,滿口肉香才能滿足我對粽子的熱愛。

陳記一品齋

地址:滄浪區司前街64號

世界非遺,吳地端午

老闆可是“五芳齋”的三代傳人,做的是最正宗的嘉興粽子。要做出一個好的嘉興粽子,36道工序、調味、配比、火候、時間、每一步都至關重要。

世界非遺,吳地端午

陳記已經在蘇州開了三年,每到端午時節都門庭若市供不應求,鹹甜適中,很符合蘇州人的口味。

後記

《吳郡歲華紀麗》是清代蘇州人自己寫的一本風俗志,裡面提到:

吳俗,角黍以箬裹糯米為之,或用菰葉,有三角一角二種,形制甚多。三角者為菱角粽,一角者為秤錐粽,以菰葉裹黍為之者,謂之茭粽。吳門端五節,爭以角黍為節物,巧制各種俱備。又有棗子粽、火肉粽等新制。

端午,作為蘇州人最傳統的節日之一,一直深受蘇州人的喜愛。恰逢今年端午前一天又是父親節,長輩們最希望的還是看到晚輩們能夠幸福快樂身體健康。

值此端午佳節,在遊玩後,記得回家吃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