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沈小雨案真兇落網社群安全憂慮難消

2022-01-13由 愛美文愛生活 發表于 歷史

2017年7月18日晚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本拿比中央公園遇害的13歲華裔少女沈小雨(Marrisa Shen)終於在泉下等到了真兇落網的一天:28歲的敘利亞難民易卜拉欣。阿里(Ibrahim Ali)被捕並被控以一級謀殺罪。

沈小雨案真兇落網社群安全憂慮難消

沈小雨案真兇落網社群安全憂慮難消

沈小雨案真兇落網社群安全憂慮難消

等待14個月的一個“說法”

轟動加拿大華人社群並牽動全球華人關注的沈小雨遇害案發生在2017年7月18日晚,當晚住在加拿大大溫哥華地區本拿比市的沈小雨自18時左右離家,直到23時仍未回家,家人遍尋不果後報警,警方透過GPS追蹤沈小雨手機,於翌日一早在本拿比中央公園一處小樹林中發現了她的遺體。

事發9個月後,在公眾強大壓力下,加拿大皇家騎警(RCMP)行為科學小組公佈了一個“未知殺手”的推理概況:此人在謀殺時可能住在中央公園附近,可能在沈小雨死訊傳出後表現異常,他可能突然選擇搬家,可能以此時為節點突然遠離各種公眾活動並錯過既定約會,他可能有自殺企圖或嘗試,可能增加或減少吸毒、酗酒等嗜好頻率,可能突然對媒體上關於沈小雨謀殺案的報道產生特別興趣……警方還多次強調,“相信這起案件是偶發性案件而非蓄意謀殺”。

今年以來中央公園接連發生兩起惡性傷害案,其中包括一起突發性刺人致傷案,而自沈小雨遇害後公園附近居民自發組織了巡邏隊,表達了對社群安全的嚴重不安、不滿。

北美太平洋時間9月10日上午8時許,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皇家騎警綜合兇案調查組(IHIT)警官理查德森(Donna Richardson)宣佈沈小雨被害案告破,嫌犯阿里已於9月7日被警方逮捕,並將被控一級謀殺,他將於當地時間9月14日上午9時30分首次出庭受審。

嫌犯阿里現年28歲,是敘利亞難民。和坊間一些傳聞不同,根據加拿大邊境服務局的證詞,他並非本人在加拿大入境口岸申請了難民庇護,加拿大移民及難民委員會(IRB)暫難確定他到底是加拿大聯邦政府透過官方難民接納計劃邀請的難民,還是五花八門“私人贊助計劃”邀請的難民,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於17個月前入境(也就是說入境後僅3個月就殺了人),擁有加拿大永久居民(即俗稱“楓葉卡”)身份,在本拿比居住,在加拿大有直系親屬和正當工作。

移民及難民委員會發言人稱,無法找到阿里捲入任何公開訴訟的紀錄,表示他“沒有案底”。面對質詢,理查德森仍然重申,“相信阿里應該不認識沈,而沈可以肯定不認識阿里”,認為案件是偶發的、孤立的案件。而一些中文傳播媒介則援引據稱來自IHIT公共關係發言人張勳(Cpl。Frank Jang)的資訊,稱嫌犯“犯有包括欺詐、拒捕、危險駕駛、攜帶槍支、攻擊他人等多項前科”,訊息互相矛盾,不知孰是孰非。

警方“醜表功” 家屬提質疑

案件告破後警方表示,他們為破案“傾注心力”。

負責刑事調查的RCMP助理專員斯塔布斯(Eric Stubbs)表示,沈小雨案是IHIT“投入很大、甚至不妨說最大的一起謀殺調查之一”,調查中使用了諸多“前沿技術”,走訪了1300多名居民,進行了600多次訪談,審查了逾1000小時監控錄影,進行了8萬次以上線上訪問,調查了2000多名嫌疑人並一一排除,“最終在約兩週前鎖定了嫌疑人”。

張勳等表示,為期14個月的調查集中了包括RCMP本拿比分部、來自大溫和菲沙河谷地區其它市鎮的RCMP和市警分隊,RCMP我行為分析部門,RCMP加拿大國家法醫實驗室和下屬綜合法證鑑定中心,本拿比市政府、市公園局等單位。斯塔布斯稱“調查途徑非同尋常,對此感到十分自豪”。

然而在許多持續關注此案、關注社群安全的人士看來,案情尚未全然明朗,警方這種迫不及待的“表揚與自我表揚”,不免有“醜表功”之嫌。

更大爭議來自沈小雨的家人。

在宣佈破案的新聞釋出會上,警方以“沈小雨家人”的名義宣讀了一封公開信:

“我們謹藉此機會感謝公眾在過去一年間對我們的持續支援和關注,我們知道有這麼多人聯絡警方提供資訊,對此非常感激。我們要感謝警方的辛勤工作,尤其IHIT的堅持不懈”(We would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thank the public for all of their ongoing support and concern for us in this past year。 We are aware that so many people reached out to the police to provide information and we were so grateful for that……We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police for all their hard work and specifically IHIT for their perseverance。)

然而當天稍晚,沈小雨家人透過發言人、曾代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綠黨參加省選的華裔IT專家吳曙方(Valentine Wu)向媒體發表宣告,稱“我們系和大家一樣透過傳媒瞭解到案件進展和警方新聞釋出會內容”,質疑警方事先未向家屬披露相關情況,並表示警方新聞釋出會上所大聲宣讀的“家屬公開信”並非沈的母親所撰寫。吳曙方質問“警方以受害人家屬名義宣讀這份宣告,究竟是什麼意思”?

截止目前,RCMP並未能公開回應,也未明確解釋“究竟是什麼意思”。

難民 難民

如前所述,被告阿里是一名敘利亞難民,儘管他究竟是怎樣進入加拿大、又怎樣獲得“楓葉卡”尚待澄清,但他無疑是2015年聯邦自由黨暨聯邦杜魯多(Justin Trudeau)政府充滿爭議的“歡迎並積極安置敘利亞難民”政策萬千受益者之一。

2019年是新的加拿大聯邦選舉年,杜魯多及聯邦自由黨將遭受重大挑戰,充滿爭議的難民接納政策勢必成為選戰焦點,正因如此,幾乎與沈小雨案告破新聞出爐同時,“擔心敘利亞難民將因此遭排斥歧視”、“擔心聯邦政府難民政策受誤解”的聲音便紛至沓來。

聯邦移民及難民部長、本身是索馬利亞難民出身的海森(Ahmed Hussen)未直接回應對此個案的質詢,僅透過一份署名科爾(Ahmed Hussen)的部門宣告,強調“所有被接納的難民在獲准進入加拿大前都經過強有力的多層篩選”。

敘利亞裔社群代表在網上釋出一封公開信,譴責謀殺是“卑鄙”的,稱“值此悲痛時刻,我們真誠與所有加拿大人一同 哀悼,並希望這起可怕事件不至於導致對難民接納政策的強烈民意牴觸”。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移民服務協會主任弗利森(Chris Friesen)稱“這起不幸案件不應導致居民對所有難民產生懷疑”,強調“絕大多數來到加拿大的被安置難民只想正常納稅、讓孩子上學,把創傷和戰亂陰影拋在腦後”、“不應讓悲劇影響公眾輿論”。他還表示,僅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就有約3500名來自敘利亞的難民,生活在69個不同社群,“據我所知其他人沒有在警察那裡犯過事”。

或許吧,或許果真如此。

但華人和其它族裔社群的安全憂慮難道就真的是杞人憂天?

按照警方的說法,偵破沈小雨案是“特事特辦”,卻花了足足14個月時間,這14個月不足以讓中央公園這座位於市中心的公共場所,或其它社群場合變得更具安全感(7月剛剛發生的刺傷事件足以證明),更不足以讓遇害者死而復生。

如果IRB所說“嫌犯無案底”是對的,恐也無法讓公眾變得更安心(畢竟在殺人前這名嫌犯僅在加拿大生活了3個月);倘若中文媒介所引述警方發言人“嫌犯前科累累”的說法無誤,則聯邦移民部及前述難民安置機關的說法就不攻自破——這樣一個在短短17個月內屢屢作奸犯科的人,又是如何透過他們口中“強有力的多層篩選”?

正如前文所言,在短時間內聯邦政府接納瞭如此眾多的敘利亞難民,僅一省範圍內就有3500人、69個社群之多。但就在同一個省,華人社群總人口僅以漢語及漢語各方言為母語者就多達34萬人以上,佔全省總人口8。5%,沈小雨及嫌犯所居住的本拿比市,華裔社群佔總人口比例高達30。3%,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遵紀守法,積極工作,按章納稅,他們對自身安全的訴求,難道就可以被置若罔聞?

沈小雨如果仍在人間,已當是14歲的花季少女,她開朗活潑,喜愛健身,她所想的也不過是像其他大溫孩子那樣,在度過快樂暑假和勞工節後高高興興上學,但她這一願望永遠也不能實現。或許我們可以嘗試去理解某些機構和個人“避免傷害難民群體和敘利亞難民群體”的良苦用心,但難道遇害者家屬、生前友好和華裔社群的心情和訴求,就可以被忽視和傷害麼?

華裔社群歷來是善良、寬容的,他們主觀上並無意從總體上質疑旅加敘利亞難民的“受益人”身份——前提是不要讓我們的同胞、讓各族裔無辜的社群居民變成社群安全的“受害人”。

圖1、警方通報案情的檔案照片(加通社);

圖2、鮮花喚不回花季少女的生命(卑詩省報)

圖3、IHIT公共關係發言人張勳(國家郵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