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有這個特點的父母,孩子的成績都不會差

2022-01-10由 雨點生活 發表于 歷史

有這個特點的父母,孩子的成績都不會差

開心的學生

上學的時候,那些認真讀書學習的學生,在大家的書本都一樣,而且沒有什麼課外書的情況下,為什麼有些同學成績就是好?有些同學怎麼努力也不能有好成績呢?美國心理學家50年前做了一個實驗,基本解答了這個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教授在1968年做了一個實驗:他和他的實驗小組隨機抽取了美國的一所普通學校,並在6個年級18個班級裡進行了所謂的“潛力調查測驗”,之後給該校老師提供了部分學生的名單,並告知他們名單中的學生潛力超出常人,要求老師們在不告知學生本人的情況下進行長期的觀察。而實際上,羅森塔爾教授在編寫名單時只是

隨機抽取,也就是說名單和潛力高低並沒有任何聯絡

8個月後他們發現,名單上的學生不但在學習成績方面進步神速,在道德、人際關係及其他方面也都有突出變化。

羅森塔爾對此現象進行了分析,得出結論:“潛力調查測驗”使教師對部分學生產生更高的期望,從而下意識地對學生作出有積極意義的引導,而學生收到這種下意識傳遞的資訊後,自尊心和自信心等方面得到了提升,進而開始重塑自我,最終符合了“潛力調查結果”。

這就是著名的期望效應的典型試驗。用一句最通俗的話來解釋這一效應就是“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當然,反之也成立。這就是說,當人們相互交流的時候,一個人的感情和期望等行為會導致其寄予物件向相應的方向發生一系列變化。期望對人有深層次的指導作用,美好而積極的期望使人良性發展,不當的期望則會讓人的發展每況愈下。

上面提到的實驗效應對兒童如此,對於成人也會這樣顯著嗎?成人的接受能力、知識程度都與兒童有很大區別,更重要的是成人往往已經形成穩定的人格,是否還會受到期望效應的影響呢?

20世紀70年代,電腦還沒有像現在這樣普及,僅僅是少數技術人員能夠進行電腦操作。美國一個公司的高管在自己的公司進行了一項實驗:他挑選了一個在公司擔任清潔工的黑人,指出這個黑人有電腦方面的天賦,可以勝任電腦操作員的工作。結果,僅僅三個月的時間,這個黑人就成長為公司最出色的電腦操作員之一。

關於期望效應的實驗還有很多,這些實驗都指向了同一個事實:

一個人的能力、性格等因素,與周圍環境和他人的期待,以及他對自己的期待有很大的關係。

這也就是期待效應真正的力量,它神奇的力量背後是強烈的心理暗示在起作用:周圍環境及他人和自我的期待會對個人的自我判斷產生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會轉化為心理暗示,使一個人相信自己就是他人描述的形象,即為自己建立一個理想的行為模型,並逐漸向理想模型靠攏,進而使自己符合理想模型的形象。

既然期望效應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這3個規則能幫你利用這個心理學力量

1. 在對他人的期望上,善用激勵

不管是領導、職員、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為人師、為人徒……我們都需要自我激勵和對他人善意的激勵。對於激勵,我們並不陌生。“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就是不當的激勵導致的悲劇。人和動物一樣,本能會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事,你想得到什麼,或者期望他人做什麼,就該獎勵什麼。這樣,如果得到認同,那麼事情就會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古人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是這個道理。

2. 注意激勵的方式和時機

正如我們上面所提到的,投其所好的激勵,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比如,對於一個生活貧困的職員,物質的獎勵更能夠促使他積極地工作;而對於一個生活優裕的經理,在工作上給予適合他的更大的平臺,更能滿足他的精神需要。

同時,注意激勵的時機也是很重要的。打個比方,廚師炒菜,放作料的順序不同,菜的味道是不一樣的。超前激勵可能會使對方覺得無足輕重,延後激勵可能會讓對方覺得畫蛇添足。舉個例子,如果父母給孩子許諾:如果考得好,可以買個手機,手機卻在考前就送給了孩子,結果在實現願望的孩子面前,手機已經不再具有激勵的意義,孩子對待考試也就不那麼熱情了;如果在孩子考得很好、成績下來許久之後還是沒有實現承諾,那麼孩子會失去對父母的信任,家長再用類似的承諾來激勵孩子,就不會再有好的效果。這就是行為主義心理學主張的“強化要及時”。

3. 注意激勵的適度

這裡要指出,適度有一個前提是激勵正確的事,這不是少數服從多數的投票。如果紅燈亮的時候只有一個人站在原地不動,其他人都在衝向馬路對面,我們不能說那唯一的一個人是錯的,而給予其他人掌聲。激勵正確的事,可以讓事物向積極的方向發展,而適度的激勵,可以提高積極性。如果對業績為50和業績為100的兩個業務員給予同樣的獎勵,那麼業績50的覺得與其多做還不如保持現狀,業績100的覺得自己多做沒有意義,不如偷偷懶,那麼,這時的激勵反而導致懶散的工作氛圍。適度,不僅指激勵的程度,也指激勵的頻率。頻率低,打消激勵的積極性;頻率高,失去激勵的意義,使人產生麻痺的心理。

以上談到的是如何善用期望效應,透過激勵作用來影響改變他人。醫學研究證實:對人生有積極態度的人,他們的免疫系統更健全,病菌更不容易入侵,身體的生理狀況也會比人生態度消極陰暗的人要健康許多。

從心理層面,在能力相似的情形下,積極的人在遇到挫折和打擊時的態度和反應與那些消極的人是完全不同的:前者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堅持不懈;後者則會選擇放棄,停滯不前。積極地對己對人,及時調整自我期許,我們將會收穫快樂和滿足的人生。當然,期望效應對自我同樣會產生消極的影響。因為我們還會對自己產生消極的期望,這在心理學中,叫做“自我擊敗”。當我們認為自己不能完成某些事情的時候,就真的不能完成了;總認為自己會生病的人,結果真有可能生一場大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