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做事要高標準嚴要求

2022-01-07由 朗讀者晟煥 發表于 歷史

我繼續看科學家種太陽的《職場尤里卡》。

往後翻,有一章的題目非常吸引人—— 《如何從年薪30萬到100萬 —— 基礎篇》。迫不及待翻過去,細細讀完,發現其實還是在講「道」的東西,一些非常基本的概念,比如「怎樣看待加班」「領導應該是什麼樣」「關於跳槽」等。

其實,也應該能想到,如果真的是賺取年薪100萬的「奇技淫巧」,書價就不是30幾塊,而是100萬了。

不過,裡面還是有幾句話讓人眼前一亮:

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的其下。

永遠比別人多做一步,比別人要求的多做一步,給別人驚喜,才能算得上是「求其上者的其中」。

這段話最早應該是來自唐太宗李世民的《帝範》:

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

指做事要高標準嚴要求。如果人的目標定得低,成就肯定不會搞。這句也是告誡人一定要放高自己的眼界,才會取得成功。後來這句話變成了一句成語:

取法乎上,僅得乎中。

前不久,萬維鋼發了一條微博: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做事要高標準嚴要求

錄製有聲讀物時,有兩種情況如果做好會給聽眾帶去愉悅的感受。一個就是萬維鋼提到的,朗讀者會自動把文字中的

「看本書」「閱讀本書」改成「收聽本書」念出來。因為朗讀者是一個轉述人,把作者的文字透過朗讀者的口傳達給聽眾。

另一個就是把文字中的註釋,用通順的話「插入」原文,讓聽眾不覺得突兀。有些解釋是在破折號後的,這常見於從外文翻譯過來的中文著作中。如果是「看」原文,沒問題。假如是「聽」,按原文念可能會造成聽眾的困惑 —— 句子結構不同造成的。所以就需要朗讀者能夠把解釋的內容用中文的語言習慣「修改」一下,在不損失原意的情況下讀出來。

還有就是書頁最下方的註釋。有時候不需要,但是碰到一些比較少見的地名、人名、書名,或是歷史事件、發音容易混淆的名詞等,朗讀者最好是在備稿時注意一下,在原文相應的位置加入註釋,便於聽眾理解。比如這樣一個句子,「長安原名常安」,朗讀者可以這樣念,「長安原名常安,第一個是長短的長,第二個是經常的常」。

以前曾聽一位教播音的老師說過這麼一句話:

「目」中無人,「心」中有人。

大意是說,雖然在朗讀錄製時,朗讀者的對面是話筒、牆等,但是腦子裡要想清楚聽這內容的人會是誰,他們什麼樣,這樣念他們是否容易明白、理解。

更進一步,這也許是一個朗讀者從其他朗讀者中脫穎而出的原因。正如《職場尤里卡》中所說:

永遠比別人多做一步,比別人要求的多做一步,給別人驚喜,才能算得上是「求其上者得其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