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商代流通貨幣是貝殼,為何沒人去海邊撿?專家:沒有想的那麼簡單

2022-01-07由 趣觀歷史 發表于 歷史

引言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中,貨幣作為商品交換髮展成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社會勞動和私人勞動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

原始社會末期,為實現物品交換,人類開始以物換物,牲畜、獸皮、布帛、海貝、珠玉等實物貨幣開始出現。

作為單純經濟行為的衍生品,貨幣隨著人類的不斷髮展應用範圍變得越來越廣泛。

商代流通貨幣是貝殼,為何沒人去海邊撿?專家:沒有想的那麼簡單

▲早期以物換物場景繪畫

01

原始實物貨幣的不斷壯大,標誌著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速度。

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可交換商品日益增多,如果再用以物換物這種商品交易模式,就會極為麻煩和不對等,為避免這種情況產生,貝幣應運而生。

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時期,人們開始利用貝殼作為商品交換過程中的中介。

商代流通貨幣是貝殼,為何沒人去海邊撿?專家:沒有想的那麼簡單

▲商代海貝

為了便於換算,商朝實行“朋貝”制度。將貝殼以繩索穿為1串,兩串便為1朋,1朋為5塊大海貝或者10塊小海貝,“朋”便成了中國最早的貨幣單位。

海貝作為錢財的媒介,在商朝時期的地位崇高,許多王公貴族還將海貝作為隨葬品葬於墓中。在河南殷墟婦好的墓葬中,就曾出土過多達7000多枚的貝幣。按照當時的換算方式,如此多貝幣,至少有700朋,從中可以窺見,這位商王武丁的王后,中國第一位女戰神擁有的財富之巨。

商代流通貨幣是貝殼,為何沒人去海邊撿?專家:沒有想的那麼簡單

▲婦好墓內景

02

值得一提的是,貝殼有十分明顯的實用功能,堅固耐用且便於攜帶。在冶煉提純金屬技術並不發達的古代,貝殼有著天然優勢,一經推出很快在全國流行起來。

商朝時期,使用的貨幣是海貝,海貝產自於大海,應該不難尋找,但為什麼當時的人們不去海邊撿貝殼呢?

商代流通貨幣是貝殼,為何沒人去海邊撿?專家:沒有想的那麼簡單

▲海邊種類繁多的貝殼

需要指出的是,海貝生長在海洋沿岸,多彩光潔,堅固耐用。從海貝品種上區分,大型貝類有虎斑寶貝、阿文綬貝、黍斑眼球貝、蛇首眼球貝,小型海貝主要是貨貝、擬棗貝,這些貝類生在東海、南海岩礁當中。

國家對這些作為商品交換的貨幣有十分嚴苛的管理方式,不僅國家發行貝幣,這些貝幣還會交由工匠進行打磨,在

兩段

鑽磨出空洞,便於攜帶。

商代流通貨幣是貝殼,為何沒人去海邊撿?專家:沒有想的那麼簡單

▲南海礁岩

在常見海貝的沿海地區,即使貝幣被人工打磨有痕跡,應該也不難實現自己偽造貝幣的想法。畢竟當時打磨出的貝幣又沒有像現代紙幣上印有的防偽標記,想要做到以假亂真還是十分容易。

實際上,之所以沒有人自己偽造貝幣,主要是因為貝幣所需要海貝必須是完整無缺,而且每個貝幣還要求種類,因此即使沿海地區有大量海貝,能夠用以製造貝幣的海貝也少之又少。

商代流通貨幣是貝殼,為何沒人去海邊撿?專家:沒有想的那麼簡單

▲陳列在博物館的海貝

商朝中晚期,人類不斷繁衍促使國家人口數量增多,勞動力不斷上漲,手工業越發繁榮,商貿往來日益頻繁。

人們對貝幣的需求也大量增加,但完整且種類適合的海貝並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為解決這一難題,“防貝”開始出現。防貝就是用石、骨、蚌、陶等材質仿造小海貝的形制而製作出來的,其中最有價值的是珠玉貝。

商代流通貨幣是貝殼,為何沒人去海邊撿?專家:沒有想的那麼簡單

▲商代晚期銅貝

在當時,珠玉貝是價值最高的貨幣,許多平常人家並不能擁有。商朝晚期開始,用銅仿製貝幣的銅貝開始大量流通起來,成為中國最早的金屬鑄幣,併為後世銅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然而製作銅貝的原始金屬掌握在貴族手中,數量管制十分嚴格,即使普通百姓偷盜出大量的銅,也不敢肆意製造,否則很容易被查獲。

因此專家才會說,不撿貝殼的反倒是聰明人,畢竟這事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真貝不好撿,私自仿造銅貝又很容易被查獲定罪,還不如老老實實掙錢。

結語

貨幣隨著人類的生產活動不斷演化至今天的紙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然而不管是哪個時期,假幣都是會有的,只是國家的法度不允許這種情況大量出現,再加上錢幣的製造、選材相當嚴苛,因此並不是誰都能製作出來的。

參考資料:

《中國錢幣的發展史》《中國古代貨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