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臨安於潛:走近“世界第一部農業科普畫冊”誕生地

2022-01-05由 潘軍強 發表于 歷史

臨安於潛:走近“世界第一部農業科普畫冊”誕生地

大美於潛全貌 王彤 攝

杭州臨安於潛,公元前109年設縣。後歷經地名變遷(比如於潛、於全等)、轄區分合。解放後,於1958年10月併入昌化縣,1960年9月又因昌化縣撤併隨之併入臨安縣。

如果把於潛地區比作一片樹葉,那天目溪就是它的葉脈。自古以來,於潛地區的人們就是隨著天目溪水上上下下,輸送出山貨,換進來其他生活必用品,就像葉脈裡的養分交換。

臨安於潛:走近“世界第一部農業科普畫冊”誕生地

一溪山水出天目 鄭君燕 攝

在於潛,你想登高遠眺的話,有幾個選項可以選擇。鎮東,有座小小的綠筠坪;鎮西北,有陡峭的岝㟧山;鎮南,橫山村後有於潛鎮周圍的最高峰。很多人自然選擇了登綠筠坪。一方面,綠筠坪海拔140 米,高矮適度,爬起來不累,再一個,有名氣,當年蘇東坡來於潛時,登的也是這座山。

“青裙縞袂於潛女,兩足如霜不穿屨。”1073年,楊柳飛絮的春天,蘇軾因公務經過於潛,感觸親眼所見,記錄了一群在田間說笑勞作、輕盈清新的青年女子。

登上綠筠坪頂,藉助手中詩篇,自可想象千年前於潛的田園風光。而這番田園風光,還有不得不提的一個人——樓璹(shú)。

臨安於潛:走近“世界第一部農業科普畫冊”誕生地

耕織圖·商貿

樓璹,字壽玉、國器,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出身於仕宦家庭,有書畫才。受父蔭初任職於婺州幕僚,紹興二年(1132年)至四年(1134年)任於潛縣令。

樓璹主政於潛的時間,相對於於潛兩千多年的建縣史,實在是滄海一粟。但是,他卻“因課勸農桑成效顯著而得上聞”。到了山清水秀的於潛縣後,樓璹躊躇滿志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他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引導百姓種糧養蠶,百姓生活殷實,把於潛縣治理得安安定定、妥妥帖帖,可謂頗有政績。

臨安於潛:走近“世界第一部農業科普畫冊”誕生地

耕織圖·耕種

樓璹生活的年代屬於南宋初期。偏安江南一隅的南宋王朝,迫於當時的形勢,為維護統治的穩定,非常注重農事生產,宋高宗屢下“勸課農桑”的詔令。初任地方行政長官的樓璹,深領帝旨,篤意民事,對如何當好父母官,有著自己的理解。發展當地農業生產,讓百姓吃有糧、穿有衣,成為樓璹到於潛任職後確定的第一要務。

為此,樓璹跑農莊、下田頭。在究訪水稻、蠶桑生產過程始末後,樓璹以一技之長,“為《耕》《織》二圖”。《耕》圖,自浸種以至入倉,凡二十一事;《織》圖,自浴蠶以至剪帛,凡二十四事。每事為一圖,並配五言詩一章,每章八句,以說明圖意。

臨安於潛:走近“世界第一部農業科普畫冊”誕生地

耕織圖·插秧

《耕織圖》形象地再現了於潛兩大農業的生產全過程,既記錄了當地農民的生產方式方法,又可資後人借鑑學習之用。現在的學術界,也都把《耕織圖》當作是水稻耕種、植桑養蠶的技術普及教科書,並視其為農具圖譜的源頭、世界第一部農業科普畫冊。據說,樓璹《耕織圖》中記載的許多耕織知識和生產工具,一直沿用至現在。其所繪提花機及操作方法,比起《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等重要農科書籍,要早上幾百年。

臨安於潛:走近“世界第一部農業科普畫冊”誕生地

耕織圖·收割

四十五圖,四十五首詩,樓璹在自己的特長和工作之間,在藝術和生產之間,成功地找到了一條通道,架起了一座橋樑。一卷《耕織圖》,耗費了樓璹閒暇功夫,寄託了樓璹的良苦用心,也成為了樓璹的得意之作。

在宋高宗召見時,樓璹趁機呈獻《耕織圖》。高宗閱後,龍顏大悅,倍加讚賞。對此情景,樓璹之侄樓鑰在《跋揚州伯父〈耕織圖〉》中記述:“即蒙玉音嘉獎,宣示後宮,書姓名屏間……”看來,高宗不僅自己喜歡《耕織圖》,還要把它作為後宮間瞭解農村、農業生活的一個“樣本”、一個視窗了。

臨安於潛:走近“世界第一部農業科普畫冊”誕生地

耕織圖·織布

“圖繪以盡其狀,詩文以盡其情”,《耕織圖》在歷史上得到了這樣的評價,其描繪勞動者耕作與蠶織系列場景形象生動、細膩傳神。《耕織圖》亦得到歷代帝王推崇,天子三推、皇后親蠶、男耕女織,不僅符合中國古代美麗的小農經濟圖景,還起到普及農業生產知識、推廣耕作技術、促進生產力發展的作用,同時其本身也成為藝術瑰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