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他因妻子成名拜將,卻殘忍地吃掉自己的兒子

2022-01-05由 鄉耕城讀 發表于 歷史

他因妻子成名拜將,卻殘忍地吃掉自己的兒子

戰國時期,位於晉國東邊的中山國一直騷擾著晉國。晉國雖然多次派兵征討,但是中山國等晉國軍隊撤退後又反叛,使得中山國一直是晉國的心腹之患。

據《東周列國志》記載,晉之東,有國名中山,姬姓,子爵,乃白狄之別種,亦號鮮虞。

三家分晉國,中山國又成為趙魏兩國的隱患。於是,魏文侯決定派兵徹底征服中山國,但一直沒有合適的人選。

他因妻子成名拜將,卻殘忍地吃掉自己的兒子

有一天,魏文侯問身邊的大臣翟璜說,我想派人去征討中山國,你有什麼可以推薦的人。翟璜說,我舉薦一人,魏國安邑人樂羊,這個人文武雙全,可擔任討伐中山國的大將。

魏文侯又問,你怎麼知道樂羊可以擔此重任。

翟璜就說,樂羊曾經在路邊撿到一塊金子,然後撿起來拿回家。他妻子看到後,就責罵他說,高明的人不會去喝盜賊的水,清廉的人不會受別人施捨的東西,你怎麼能把不知來歷的金子撿回家,來玷汙你的品性呢。於是,樂羊就把撿來的金子扔了。

然後,樂羊感嘆自己妻子的賢惠,於是辭別妻子,去魯國、衛國遊學。

過了一年,樂羊就遊學回來了,他妻子正好在織布,便問他,你已經學成來嗎?樂羊說,還沒有,只是太想念你了,所以回來看看。

他因妻子成名拜將,卻殘忍地吃掉自己的兒子

樂羊之妻

樂羊妻子聽說後,拿起剪刀就把還沒織完的布剪斷了說,學習就和織布一樣,只有你織完布才能用來做衣服,今天你還沒學成就跑回來,就像布還沒織完就被剪斷了。

於是,樂羊就回去繼續遊學,七年之後才回來。現在樂羊正居住在魏國安邑,還說自己非大官不做。

由此可見,有一位賢妻是多麼重要。老話說得好,娶門好妻,家門興盛,娶門壞妻,禍及三代。

魏文侯聽後,準備召見樂羊。但是魏文侯左右的人又說,樂羊的兒子樂舒此刻正在中山國當官,這哪有任用老子去打兒子的道理。

他因妻子成名拜將,卻殘忍地吃掉自己的兒子

此時,翟璜又說,曾經樂舒為中山國來聘請過樂羊,他沒有答應,這時候只要國君許以重禮,樂羊必然為國君所用。於是,魏文侯決定啟用樂羊作為討伐中山國的大將。

樂羊率領魏軍長驅直入,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來中山國都,並將中山國都團團圍住。

此時,中山國主非常著急,於是召集大臣們商議退敵之策。中山國大夫公孫焦說,樂舒是樂羊的兒子,如果讓樂舒去說服樂羊退兵,可以解國都之危。

他因妻子成名拜將,卻殘忍地吃掉自己的兒子

於是,中山國主派樂舒去勸說樂羊,誰知,樂舒見到樂羊還沒說話,就被樂羊罵了回去,說要中山國主早點投降,免得百姓受苦。樂舒說,投降的事只能國君說了算,自己做不了主。樂羊便說,那就給你一個月的時間勸說中山國主投降,不然就攻破城池。樂舒只好回去。

這邊樂羊果然信守諾言,不再攻城,只把中山國都圍住。

中山國主看到樂羊寵愛兒子,果然沒有攻城,也不提投降的事。這樣過了一個月,樂羊派人去勸降。中山國主又派樂舒去說,再寬限一個月。這樣拖了三個月。

樂羊手下的先鋒看到樂羊三番兩次信任樂舒,把國家大事放在一邊,於是就去責問樂羊。樂羊回答說,我們一路上攻打太快,如果攻打太急躁,中山國內的百姓就會死守,如果我們拖延下,城裡百姓沒有鬥志,那時候我們一舉拿下,還可以安撫民心。

他因妻子成名拜將,卻殘忍地吃掉自己的兒子

但是,在魏國朝堂卻沒人知道樂羊的心思,紛紛上奏魏文侯,說樂羊心懷私情,故意拖延,不攻打中山國。但是魏文侯堅信樂羊這是計策,於是把這些人的奏章都壓制下來了,還派遣人到前線犒勞樂羊。

自古,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朝中有個力挺的國君還是很重要的。當然,這也說明來魏文侯是明君,用人不疑。

樂羊見時機成熟後,便發起攻擊。中山國都眼看就要攻破。此時,中山國的大夫公孫焦又站出來說,我有一條計策可以退魏兵。但是要取一個人的性命。中山國主問是誰。

公孫焦說,要殺掉樂舒,前面三次樂舒去樂羊那裡勸說拖延日期,樂羊都同意了,說明樂羊很在意自己的兒子。如果,我們殺掉樂舒,樂羊肯定會非常悲傷,到時候我們趁機攻打魏軍,就一定能勝利。

昏庸的中山國主聽後,殺掉來樂舒,並將樂舒做成了羹,送給樂羊吃。樂羊見到自己兒子的首級和肉羹,當著使者的面吃掉來肉羹,然後說,殺子之仇必然要報。

他因妻子成名拜將,卻殘忍地吃掉自己的兒子

於是,樂羊臉上沒有流露喪子之痛,起兵攻打中山國都。中山國主見大勢已去,自殺於中山國宮中。樂羊至此平定中山國,斬殺來中山國大夫公孫焦。

回國後,魏文侯賞賜了樂羊爵位和珠寶,但是免掉了樂羊的軍權。翟璜見此非常迷惑,就問魏文侯,樂羊如此英勇,為何要免掉官職。魏文侯笑笑沒有回答。翟璜又問魏文侯身邊的大臣李克。李克說,樂羊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愛惜,他還會愛惜其他人嗎?這是管仲當年質疑易牙同樣的原因呀。

自古以來,恩情最大的莫過於父子,連父子之情都能捨棄的人,可見其冷血,這種人自然也會對國君忠誠不到哪裡去。所以說,儒家有句經典話,自古忠臣出於孝門。這也有一定的道理。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關注我,瞭解更多戰國風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