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歷史的塵埃:“丈夫處世兮立功名”——“功名”的激勵

2022-01-04由 豫鑑歷史 發表于 歷史

歷史的塵埃:“丈夫處世兮立功名”——“功名”的激勵

“群英會”是赤壁之戰中的精采片斷。每當讀到這裡,周郎的歌聲彷彿響在讀者耳邊: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

與這首歌相得益彰的是周瑜對蔣幹說的一段表明自己心跡的話。他說:“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思,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在這裡,一個志滿意得、心忠志堅的周瑜活鮮鮮地立在我們面前。

是的,《三國演義》中的周郎,雖然對外遇到個高出自己的諸葛亮,在爭奪荊州中處處受挫,最後飲恨而亡,但在東吳集團內部卻是春風得意,深得倚重。孫策得到周瑜時高興地說:“吾得公瑾,大事諧矣!”臨死又給孫權遺言:“外事不決,可問周瑜”。更有一層是周瑜和孫策還有連襟之親。周瑜年紀輕輕,就被拜為大都督,總領江東水陸軍馬。無怪乎,周瑜對孫吳政權感激涕零,竭忠盡力。他向孫策表示“某願效犬馬之力,共圖大事”;向孫權表示:“願以肝腦塗地,報知己之恩”;向吳國太表示:“敢不效犬馬之力,繼之以死!”赤壁之戰前夕向孫權請戰:“臣為將軍決一血戰,萬死不辭。”

劉備攻下漢中之後,手下眾將都要推他稱帝,無奈劉備故作推辭。這時諸葛亮勸進說:“方今天下分崩,英雄並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捨生忘死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龍附鳳,建立功名也。今主公避嫌守義,恐失眾人之望。”眾將也齊聲說道:“主公若只推卻,眾心解矣。”張飛更是急得大叫起來。真是一語破的,古人可謂坦誠!於是劉備答應先進漢中王,對文臣武將“各擬功勳定爵”,眾人皆大歡喜,繼續思恩效命。曹丕稱帝后,諸葛亮又一次請劉備即皇帝位,劉備還是“堅執不從”。諸葛亮尖銳指出:“文武官僚,鹹欲奉大王為帝,滅魏興劉,共圖功名;不想大王堅執不肯,眾官皆有怨心,不久必盡散矣。若文武皆散,吳魏來攻,兩川難保。”劉備畢竟沒有迂腐,到底接受了諸葛亮的建議當了皇帝,對“大小官僚,一一升賞”。於是“兩川軍民,無不欣躍”。在這裡,諸葛亮正是透過不斷滿足“功名欲”,增強劉備集團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正如他高臥隆中時常吟的:“鳳翱翔於千仍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如果劉備一直是個“織蓆小兒”,哪能有那麼多豪傑投靠於他?如果劉備一直當他的新野縣令,許多人也早就喪失希望,離他而去。可見,“功名”對於一個人才來說,是重要的精神追求,滿足人才的正當“功名欲”,是激勵人才奮發努力的重要手段。劉備為請諸葛亮出山,說道:“大丈夫抱經世奇才,豈可空老於林泉之下?”徐庶臨去曹營,鼓勵劉備手下諸人:“願諸公善事使君,以圖名垂竹帛,功標青史。”當黃蓋請闞澤代他向曹營獻詐降書時,闞澤欣然應允,慷慨表示:“大丈夫處世,不能立功建業,不幾與草木同腐乎?公既捐軀報主,澤又何惜微生!”都雄辯地證明,“功名”對於人才來說,是個重要的激勵手段。

歷史的塵埃:“丈夫處世兮立功名”——“功名”的激勵

滿足“功名欲”的手段,除了倚重、提拔之外,還有賞識、表揚。《三國演義》中一些出色的管理者常常是同時使用數種手段。荀彧離開袁紹投奔曹操,曹操和他談話後稱讚他:“此吾之子房也”,馬上任命他為行軍司馬。曹操稱讚典韋:“此古之惡來也”,當下任命他為帳前都尉。趙雲以“空營計”大勝魏軍,劉備讚揚他:“子龍一身都是膽也”,並且賜給他一個稱號——“虎威將軍”。周泰在濡須一戰,三番衝殺救了孫權性命,戰鬥結束後,孫權專門設宴款待他,並親自把盞,撫著周泰的脊背,淚流滿目地說了一些讚揚和撫慰的話,然後又叫周泰解開衣服,讓眾將看“遍身傷痕”。宴會結束後,孫權“以青羅傘賜之,令出入張蓋,以為顯耀”,可以說給了周泰極大的表彰和極高的榮譽。這種賞識、讚揚、賜與稱號等,都是對一個人功勞、成就的肯定和認同,可以使一個人繼續保持已有的積極行為。

和賞識、稱讚相輔相成的激勵手段是運用“羞辱”激勵部下。人都有自尊心,自尊心的損傷是一種恥辱,而“知恥近乎勇”,可以激勵人們奮進。諸葛亮最善於抓住部將的性格特徵,運用“羞辱”這種激勵手段。馬超攻打葭萌關,張飛大叫出戰,而諸葛亮卻“佯作不聞”,對劉備說:“今馬超侵犯關隘,無人可敵;除非往荊州取關雲長來,方可與敵。”張飛哪能受得了這等小看!著急說道:“何故小覷吾!吾曾獨拒曹操百萬之兵,豈愁馬超一匹夫乎?”諸葛亮進一步火上加油:“翼德拒水斷橋,此因曹操不知虛實耳;若知虛實,將軍豈得無事?今馬超之勇,天下皆知,渭橋大戰,殺得曹操割須棄袍,幾乎喪命,非等閒之比。雲長且未必可勝。”急得張飛說:“我只今便去;如勝不得馬超,甘當軍令!”在這裡,張飛越急,諸葛亮越緩;張飛越自恃武勇,諸葛亮越表示他不堪此任。就這樣,他把張飛的求戰心情激到最大限度,把張飛的戰鬥勇氣充分激勵起來,強烈的榮譽感和英雄主義精神,驅使著張飛去捨命拼殺。這才引來葭萌關前張飛和馬超那場無日無夜的惡戰。老將黃忠最怕別人嫌他老而無用。當初入西川攻打雒城時,只因魏延說他“年紀高大,如何去得”,他便怒氣衝衝,要取刀和魏延比武。諸葛亮深知黃忠這一性格特點,因此奪取漢中時,連續兩次以此激他,調動了黃忠的大智大勇,使這位年近七十的老將,在奪取漢中時立下了赫赫戰功。

歷史的塵埃:“丈夫處世兮立功名”——“功名”的激勵

當然,諸葛亮並不僅僅把“寶”押在激起計程車氣上,他告訴劉備:“此老將不著言語激他,雖去不能成功。他今既去,須人馬前去接應。”可見,諸葛亮一方面要激起部將殺敵的勇氣,另一方面還要穩紮穩打,保證萬無一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