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你認為“不打斷”就是傾聽了嗎?家長們都得學習的深度傾聽技巧

2022-01-03由 戴維教授 發表于 歷史

如果有人傾聽你,不對你評頭論足,不替你擔驚受怕,也不想改變你,這多美好啊……每當我得到別人的傾聽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並繼續前進……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傾聽,看起來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有了解決辦法,千頭萬緒的思路也會變得清晰起來。

——卡爾·羅傑斯(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

你認為“不打斷”就是傾聽了嗎?家長們都得學習的深度傾聽技巧

卡爾·羅傑斯

仔細回想一下,我們會發現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不是在用理解的態度聽人講話,而是用回答的態度在聽。

什麼樣的父母最受孩子歡迎?恐怕100個人有100種答案。但倘若我們去研究那些成功父母的特質,會發現,但凡得受孩子喜歡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點——善於傾聽。

於是,一些剛剛走上父母位置的家長把“善於傾聽”當成法寶,認為只要自己“沒有打斷孩子的談話”就是傾聽。

那些使眾多領袖人物從中受益,並幫助他們獲得良好口碑的“傾聽”到底是怎樣的呢?

深度傾聽是最高層次的傾聽,準確

交流也產生於深度傾聽。深度傾聽能能夠帶給你更多的資訊、更深的理解和更好的溝通效果。當你能深度傾聽訴說者的談話內容,你們兩個人就像跳交誼舞,兩人都會很投入,配合也很默契。而深度傾聽也能夠激發講話者和聽者的靈感,使雙方積極參與到交流中來。

但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不是在用理解的態度來聽人講話,而是用回答的態度在聽。

所以,當我們表面做出“深度傾聽”的樣子時,實際上內心裡正在迅速尋找怎樣“對付”孩子的談話內容,以便在孩子階段性談話結束時,對其中的疑慮和問題做出回答。而這恰恰就是深度傾聽的最大障礙因素。

極端的結果可能是,這場談話最後走向一場偏激的辯論,甚至激化矛盾。如果談話雙方都不能以平常心態來完成對話,那麼每一次談話都將變成雙方的現場辯論,根本無法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

那麼,真正的深度傾聽到底是怎樣的呢?

你認為“不打斷”就是傾聽了嗎?家長們都得學習的深度傾聽技巧

深度傾聽(deeplylistening)是我所倡導的傾聽的基本態度和技術,可以解釋為“在理解對方的思想和感情的基礎上聽取。”它需要家長把自己的思想、感受和感情最小化,而去看重對方的觀點,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對方話語背後的情緒和需求,從而並達到共鳴。它需要聽者用積極的心理活動來理解孩子所說的內容,並把這種理解反饋給孩子。

換句話說,“深度傾聽”的人要先將自己的批判和判斷放在一邊,按部就班地先聽取對方的談話內容,盡心地理解對方的情緒。而對於一個父母來說,在溝通層面,這是最為重要和寶貴的素質。正如很多教育學家所說:“過去的父母會說,現在的父母必須會聽。”

深度傾聽孩子講話,也是成功父母的關鍵因素。

當孩子感到你正在傾聽他的講話,自己正在被家長理解的時候,就會敞開心扉。另外,深度傾聽會鼓勵他在思想、感情上自由表露,進而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問題,並感知自己在指導方面的責任。所以,讓孩子知道你正在積極傾聽,這一點非常重要。你應該給予孩子以恰當的反應,讓他確信你在傾聽他的心聲。

也就是說,深度傾聽始於暫時放下自己的想法,集中聽取對方的講話,結束於將自己傾聽的姿態傳達給對方,這樣才會獲取對方的信任。因此,你需要藉助語言和非語言的反應來告知對方你正在深度傾聽。

你認為“不打斷”就是傾聽了嗎?家長們都得學習的深度傾聽技巧

每個人都有他的立場及價值觀,因此,您必須站在孩子的立場,仔細地傾聽他所說的每一句話,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去指責或評斷對方的想法,要與對方保持共同理解的態度。

要能確認自己所理解的是否就是對方所講的:您必須複述或確認對方所講過的內容,以確保自己所理解的意思和對方一致。

要能表現誠懇、專注的態度傾聽對方的話語:表現出聚精會神聽取的姿態,有恰當的表情和神態,並表達理解對方的心情,還要試著以提問引導對方更多的發言。

對於父母來說

,深度傾聽不但有利於建立與孩子之間的信賴關係,還可以改變你為對意見和建議的態度。

即使是孩子身上你熟知的事情,隨著情況的變化,你之前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可能不再適用,而需要尋找其他的解決辦法。因此,要想培養孩子思考並解決問題,必須傾聽他的意見,並且能活用孩子的好想法。

對於孩子來說,有著善於傾聽的好父母是自我成功的秘訣之一。如此一來,父母的成功就取決於孩子的想法。如果家長不能以積極的心態去傾聽,這些想法就會被打回去,甚至以後再也不會出現。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