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夕陽餘暉下的中國市集

2022-01-01由 藝文春秋 發表于 歷史

您正要去斯卡布羅的集市嗎”

“荷蘭芹 鼠尾草 迷迭香和百里香”

“代我向那兒的一位姑娘問好”

“她曾經是我的愛人”

“……”

~《斯卡布羅的集市》,每當我聽到這首古遠的英國民歌,都會深深沉醉在它那幽遠的曲調和質樸的歌詞裡,它讓我想起我們的《詩經》,也讓我聯想到在沒被現代商業侵擾前的原生質樸的中國市集。

夕陽餘暉下的中國市集

《詩經》是我國詩歌文學的源頭,描寫的我們中國先民們初始的生活和情感,表現了我們先民們的那種初始的純真,質樸和純粹的狀態。有人把歷史比喻成歷史的長河,的確,人類的初始狀態就像一條河流的源頭,清澈、不含雜質,不摻泥沙。這一點人類是共通的,不論是《詩經》的記載裡,還是在西方古老民歌裡,不論是中國的先民們,還是遠隔萬里的西洋諸族的先民們,都一樣,純真,質樸,善良是人類曾經共通的人格底色。

當人類進入現代社會,黑夜變得不再是黑夜,白天也不是往昔的白天了。每一個生命都像上緊了發條的青蛙,可著勁的快節奏的蹦向生命的終點。紐約的百老匯,或中國的戲社,光顧的人越來越少,而從街頭角落裡走出的滿嘴骯髒的嘻哈巨星卻越來越受追捧。我無意貶低嘻哈音樂,它確實契合了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是毫無疑問的時代寵兒。我只是有點傷感,有種美好逝去的哀傷……

更令人悲傷的是現代商業模式正蠻橫地以席捲之勢橫掃中國農村,與中國人民一路走來相伴千年的傳統市集正在急劇萎縮、消失……

夕陽餘暉下的中國市集

夕陽餘暉下的中國市集

年初,我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____一個山東偏遠的小鎮,親眼見證了傳統集市的敗落、凋零,以及它的掙扎和奄奄一息。

它的規模比我記憶中的那個曾經的泱泱大集縮小了不少,大概不到以前的三分之一,或者更小。記憶中,一到農曆的五、十日,從天還未明開始,附近村鎮的各路商販們便在集市的各個街巷中忙活開了。最早的攤位應屬賣吃食的了,像賣豆腐腦,炸油條的早早就支起了攤位,架起了油鍋。小時侯去上學正好是這個點,揮之不去難忘的就是經過炸貨攤位時炸油條麻花飄起的香味……最熱鬧的是中午放學時,這時整個集市的人流也達到了最高潮。從四面八方湧來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匯入無限彭脹的集市中,你擁我擠而又自成制序。我們這些放學的學生最喜歡就是擠在人群裡,瞧各種集市上的希罕了。那時我最喜歡擠去兩個地方,一是衣裳市,再就是書市和賣音響光碟聚集的地方。擠去衣裳市的理由很簡單,那裡最多大姑娘小媳婦了,在見慣了這都市裡各種精妝潮品打扮的美女後,我還是更喜歡當年擠在衣裳市裡的各種計較的大姑娘小媳婦。那時個子矮,擠在人群裡,總是看到前面屁股湧動,兼之以頭開路,又加之性格頑劣,總是有意或無意地將小腦袋頂到大姑娘小媳婦們的屁股上,引來一陣嬌聲嗔罵聲,這時便迅速擠溜走,並樂此不疲。那時侯擠在集市的人群裡,好像永遠擠不到盡頭,當低頭向前擠時只需聽喲嗬聲,便能清淅辨識自已的位置。聽到鳥的嘰喳聲,就到了花鳥市,聽到驢子的叫聲就到了牲口市,至於菜市、布匹市、農具市,水果市等等,也能清淅辨識感知。

那時的集市規模宏大,呈現的也是一片勃勃生機。如今再看一眼這集市,它已經萎縮至一兩條街巷了。以前炸貨攤的老師父還在,但顯得已經很老了,攤子前慣常的油煙也不見了。以前最愛的衣裳市只剩下一兩攤位,賣得也都是灰黑色的老年服裝,再也看不見當年成群結隊的年輕的大姑娘小媳婦了。還算有點規模的要算菜市了,畢竟新鮮蔬菜還是集市的強項,但是賣菜的人也不見年輕人了,當年在菜市上風雲一時的年輕菜商不是轉行就是老了!剩下的都是一些老人,他們一如既往的和幾十年的老主顧們推敲著斤兩,嘮著幾十年同樣的嗑……

這個世界真的變了,連最偏遠的地方也不例外。那些現代商業模式的大型連鎖超市的觸腳已伸向了這個社會機體的最偏遠處,吸食著它的膏髓和改變塑造著它的形態。中國傳統市集不僅僅只有交易,它承載了太多。它是一所商學院,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中國商人,中國經濟能有今天的規模,離不開那些土生土長的商人,而那些商人的經驗和才能最初來自中國市集。它也是中國幾千年農村生活形態和生活內容的承載者,如今它日暮西山,有幾千年傳統的中國農村文明又將何去何從呢?!

越大型的超市,越沒有交流,而中國市集卻相反,它讓買賣雙方充分交流。我不知道人類未來如何,但人類始終還是離不開相互的交流。

夕陽餘暉下的中國市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