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海印寺案”道勝佛敗原因探析之宮廷黨爭

2021-12-31由 浮海樓主人 發表于 歷史

因為海印寺案較多的牽涉到宮廷,很顯然,憨山的支持者是慈聖皇太后,而太清宮則獲得萬曆皇帝的支援,所以也不乏士人從宮廷爭鬥的角度來看到海印寺案的始末。

萬曆黨禍,國本之爭

明萊陽崇禎進士張允掄在《遊嶗山東境記》一文中,這樣評述海印寺案:

僧憨山海印寺遺址在焉。憨山與道士構訟萬曆間,老者能言之。因尋覽耿義蘭所為疏稿,故紙猶存。嗟乎!以憨山名與其交遊,使得始終其業,將不為晉慧遠之流耶?惜其終於黨禍也。

這已經指出憨山在海印寺案中敗訴,其根源在於黨禍,這個黨禍從何而起呢?實際上這涉及到萬曆年間的“國本之爭”。國本即冊立太子問題,明神宗萬曆帝較為寵愛鄭貴妃,但卻與慈寧宮宮女王氏在萬曆十年偶然先行生下了皇長子朱常洛。他與鄭貴妃的兒子於萬曆十四年生下朱常洵,即以後的福恭王。子以母貴,朝臣聞聽流言說萬曆皇帝向鄭貴妃許諾將立朱常洵為太子,因此紛紛上書要求冊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並於萬曆十八年集體上書要求冊立太子。作為萬曆皇帝的生母慈聖太后,當時請憨山等為皇帝建法會祈嗣,朱常洛就是在之後生出,又鑑於慈聖太后也是出身宮女,所以十分同情王氏,支援朱常洛冊立為太子。

“海印寺案”道勝佛敗原因探析之宮廷黨爭

萬曆皇帝

因此萬曆皇帝和慈聖太后在冊立太子的選擇上是針鋒相對的。同時,中央乃至地方官吏因為明神宗冊立儲君的態度不明朗,也逐漸分化,形成政治觀點不同的派系,明爭暗鬥,是為黨政。

太后皇帝,各宗佛道

如果說黨爭是一個推向前臺、人人可見的表象,那深層次的則是皇權內部存在著冊立太子的爭議。這個爭議,就是萬曆皇帝與慈聖太后在國本問題上的分歧。實際上,憨山在總結海印寺案之根源時,已經意識到這與皇帝、皇太后之間的分歧有關,他在記載萬曆九年的那場五臺山祈嗣法會時,特意點明:

適皇上有旨祈皇嗣,遣官於武當。聖母遣官於五臺,即於本寺。予以為沙門所作一切佛事,無非為國祝釐,陰翊皇度。今祈皇儲,乃為國之本也,莫大於此者,願將所營道場事宜一切,盡歸併於求儲一事,不可為區區一己之名也。妙師意不解,上遣內使亦不解事,但以阿附為心。予大不然,乃力爭忤之,竟從予議。頃之,江南妖人作難,忌者即欲藉此中傷,以破道場。然以為國求儲之題目,竟保全,始終無虞。

在憨山看來,從祈嗣之地點,表明萬曆與慈聖太后已然分道揚鑣,萬曆帝派遣官員去道教聖地武當山,而慈聖太后派遣官員去佛教聖地五臺山,二人已各宗奉道、佛二教。

“海印寺案”道勝佛敗原因探析之宮廷黨爭

武當山

而憨山因在五臺山建法會祈嗣,第二年即由太后慈寧宮宮女誕下長子,為其後鄭貴妃所生皇子冊立儲君樹立了不可逾越的障礙,這可能是憨山招致萬曆皇帝懲罰的原因。萬曆皇帝雖然在親政後逐漸肅清了太監馮保和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勢力影響,但始終不敢與其生母爭奪權力,正好藉助海印寺案向生母慈聖太后表達不滿。

太監傾軋,憨山敗訴

但沈德符的《萬曆野獲編》認為:

蓋主上素信竺乾,但事涉宮闈,必震怒不解,加等大創。此乙未年事也。

這似乎說明萬曆皇帝並非信奉道教而黜佛,而且無論是從傳統的孝道角度,還是從母子一體的角度看,萬曆皇帝意圖透過海印寺案爭奪皇太后的權力有些言過其實。古代帝王皆以孝治天下,刻意透過海印寺案處置慈聖太后所崇信的僧人憨山,不免有違孝道。而且萬曆已經秉政多年,他也應該逐漸理解了慈聖太后在其年幼時,重用馮保和張居正,主要出於維持朝局,為萬曆親政鋪平道路,並不存在取代皇權的用心,這在萬曆帝處置馮、張二人時,慈聖太后並未過多幹涉可以看出。

“海印寺案”道勝佛敗原因探析之宮廷黨爭

東廠太監

因此,沈德符所說的“事涉宮闈”,這個宮闈應該主要是指太監張本的矯詔。張本作為慈聖太后的心腹太監,多次替太后出宮辦差,從他給憨山送賜金都能私貪達三分之二還多就可以推斷,他在這些差事中貪墨頗多。宮中其他太監,未免眼紅嫉妒,想找機會將其置之於死地。而且,透過懲罰張本,間接的打擊支援立皇長子的慈聖太后,從而為萬曆皇帝立鄭貴妃之子為儲君增加籌碼。因此,太監們才透過白雲觀參與到海印寺案中來,這正是憨山說的:

適內權貴有忌送經使者,欲死之,因乘之以發難,遂假前方士流言,令東廠番役扮道士,擊登聞鼓以進。

由太監派遣東廠番役扮成道士上訴,極有可能是張本得罪了提督東廠太監。為了替皇帝出氣,同時更主要的打擊乃至處死只顧自己貪汙錢財的慈聖太后心腹太監,東廠暗地支援了海印寺案中的耿義蘭。

行事操切,矛盾激化

我們近期從神靈風水、利慾薰心和宮廷爭鬥三個方面談了士人對海印寺案的看法,除此之外,也有士人認為實際上憨山行事也存在失誤,如清代的黃培在《遊山日記》中評論說:

觀憨山上人故址。斷碑剩壁,憤心慘目。據諸遺老言,蓋不獨賈、耿諸人之罪,亦憨上人激成之也。且形勢曠缺,海天無際,是上人不但昧於守雌,其亦未諳地利之理乎?

這就認為憨山沒有韜光養晦,行事操切,激化了道佛間的矛盾,才有了後來的海印寺案及敗訴的結果。

“海印寺案”道勝佛敗原因探析之宮廷黨爭

黃培最終因文字獄被殺

清代的另一士人宋連在《山遊記》中說:

宮無奇,背山面海者多有,我所聞憨山誤矣。

憨山也有錯誤,至於什麼錯誤,宋連並沒有說清楚,據推斷也不外乎黃培所言。

海印寺案,滄海一粟

以上的分析,當我們綜合來考慮分析時,實際上可以發現,所謂的神靈風水,代表著嶗山的宗教信仰傳統,這股隱藏的強大力量,主導著嶗山以道教為主要宗教的現實情況,當佛教試圖成為嶗山的主流宗教時,它就會湧現出來維護自己的地位,這是海印寺案發生的最根本原因。

而耿義蘭的利慾薰心和憨山的行事操切,無疑讓海印寺案迅速的浮出水面,是道佛矛盾的具體體現,這是海印寺案發生的直接原因。

“海印寺案”道勝佛敗原因探析之宮廷黨爭

宮廷爭鬥,是主導海印寺案發展的主要力量,起初因憨山有慈聖太后的支援,耿義蘭訴訟之路屢戰屢敗,但後期耿義蘭獲得了代表皇權的東廠太監的支援,而贏得了海印寺案的最終勝訴,這是海印寺案發展方向的主導力量。

明萬曆時期的海印寺案是歷史滄海中一朵不起眼的浪花,在煌煌《明史》中也未曾著一筆進行記載,僅僅見於《神宗實錄》短短几十個字,當我們想努力追尋其真相時,也有史料匱乏的遺憾。

但海印寺案卻折射出嶗山的宗教生態甚至萬曆政治生態的面貌。海印寺案發生地嶗山一直以道教而聞名,是中國的道教名山,當憨山想在此地大力發展佛教,購買太清宮建成海印寺時,卻遭到了道教徒的抵制和抗訴,是歷史上嶗山道佛關係最為激化的集中體現。

而海印寺案的結果,又直接影響了嶗山道教信仰的格局,形成了明萬曆以後直至現代,嶗山道教以太清宮為中心的發展局面。這些都是海印寺案對嶗山宗教生態的影響。

“海印寺案”道勝佛敗原因探析之宮廷黨爭

同時,海印寺案這一小小的案件,卻有地方和中央各級官吏的參與,涉及到爭國本這一萬曆時期的重大事件,甚至直接關涉宮廷太監之間和皇帝太后之間的權力之爭,是明代政治生態面貌的一次集中體現和縮影。

喜歡本文請點贊、關注、評論和轉發。我將持續寫一些膠東歷史文化故事,您的支援是我繼續創作的動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