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自古皇帝陵墓被盜,唯獨他幾百年無人敢盜?可與秦陵墓相媲美

2021-12-28由 偉人雜談 發表于 歷史

朱元璋簡介

農民起義領袖朱元璋生於1328年,青年時期反抗元朝,最終統一中原,他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史稱明太祖,卒於1398年,享年71歲。

自古皇帝陵墓被盜,唯獨他幾百年無人敢盜?可與秦陵墓相媲美

朱元璋

遺言

朱元璋臨死前留有遺言,為子孫後代安排好一切,並未自己安排好後世。

第一:皇太孫朱允炆繼承皇位(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

第二:自己喪事從簡,明令禁止大操大辦(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

第三:藩王命令不可回京(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

自古皇帝陵墓被盜,唯獨他幾百年無人敢盜?可與秦陵墓相媲美

這三件事中,第一件屬於正常遺照,第二件從節儉方面談起,可以理解,唯獨第三件事所為何故呢,難道皇帝去世,新帝登基,他的藩王不應該回來慶賀,原因其實不是那樣,看下面分析:

原來,朱元璋老謀深算,朱允炆繼位年齡尚小,而藩王擁兵自重,都是一方霸主。我朱元璋死後,定無人能抑制住,考慮到這,便索性不讓他們回京,以免出現逼宮、天下大亂的局面。

然而,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他的兒子朱棣在他死後一年,就發動了著名的“靖難之役”,攻打他的侄兒,奪取皇位。

就早解放後,我國考古專家一直想挖掘朱元璋的墓盅,直到1997年,一些專家透過精密磁測等高科技手段對孝陵進行考古勘探,最終證實得到結果,孝陵在歷史上確實沒有被盜掘過,內部設施至今儲存完好。

對於這種情況,民間有人說是朱元璋稱帝后,殺死了好多當年的功臣,殺氣太重,普通盜墓賊產生敬畏之心,,生怕會遭到朱元璋的報復。

自古皇帝陵墓被盜,唯獨他幾百年無人敢盜?可與秦陵墓相媲美

分析明孝陵不被盜掘

當然,這是一種這種迷信,事實上,明孝陵不被盜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決定的。

第一,防盜措施周密

1。孝陵內部設定了鵝卵石防盜機關。如果盜墓賊挖開一個洞,鵝卵石就會從四面八方滾落下來,將洞填滿,盜墓賊不但無法進入,還有可能被鵝卵石砸死。

2。孝陵結構異常複雜,內部彎彎曲曲的細道猶如迷宮一般,盜墓賊即使僥倖進入,也很有可能會迷失在地宮深處。

3。孝陵在建設時橫向鑿入山體,從內部掏空大山,建設地宮,使得盜墓賊無法從頂部或下方打盜洞進入,只能從唯一的墓道進入地宮。

而墓道卻被工匠們採用特殊的方法隱藏起來了,考古人員用精密儀器測定出它不在地宮中間的位置,而是偏在一邊,那些沒有儀器襄助的盜墓賊想要找到墓道,只能是痴人說夢。

有明一代,南京明孝陵一直是祖宗根本之地,備受尊崇。每歲有固定三大祭、五小祭。凡遇國之大事,均需遣勳戚大臣祭告。

自古皇帝陵墓被盜,唯獨他幾百年無人敢盜?可與秦陵墓相媲美

第二,各個朝代的守護

除了孝陵本身難以進入外,歷朝歷代的保護工作也是做得非常到位。在明代,有駐軍專門守護陵墓,人數超過五千人。

滿清入關後,為了籠絡漢民族,清廷也是積極保護明孝陵,在順治年間就開始派專人守孝陵,還讓僧人對外牆破損部分進行修繕。

康熙皇帝在陵前立了“治隆唐宋”的石碑,也相當於一塊保護牌子,再不開眼的盜墓賊見此碑也不敢輕舉妄動。

清宣統元年,為了保護孝陵,清政府還豎起了告示碑,告誡世界各國遊客不要在孝陵亂塗亂畫。

在當代,孝陵更是重點保護物件,南京市文物部門曾投資300多萬元對區域性坍塌的牆體進行了維修,此後更是開展了多項保護工程。

現在,孝陵大資料監測預警平臺也已經啟動,孝陵的安全更是得到了全方位的保護。

自古皇帝陵墓被盜,唯獨他幾百年無人敢盜?可與秦陵墓相媲美

第三,地理位置特殊

孝陵本身特殊的地理位置也使它能夠安然度過幾百年歲月。一般帝王的陵寢都會設在遠離生前宮室的地方,比如唐代的乾陵距離大明宮的直線距離為70多公里,宋代永昌陵距離開封城120多公里,而明孝陵和明故宮之間的直線距離僅為1。4公里。有人說朱元璋這樣的安排是為了死後都能從紫金山上居高臨下,監視子孫、文臣武將有沒有按照自己的遺命行事。朱元璋的心思當然已不可考,但孝陵這樣的位置安排確實減少了很多被盜的風險。

孝陵以山為依託,建墓時採用橫向打洞,穿入山體,想要開挖的話必須動用炸藥,而孝陵距離南京城又極近,一旦驚動了當時的政府,馬上就會引來軍隊和守陵人的攻擊,普通的盜墓賊根本不可能全身而退。

明孝陵儲存完好

也正是因為這樣,東陵大盜孫殿英在當時是有名的盜墓賊,那樣喪心病狂的盜墓賊,不敢打明孝陵的主意,這也是孝陵至今連盜掘的痕跡,給後人們留下深深的印象。

自古皇帝陵墓被盜,唯獨他幾百年無人敢盜?可與秦陵墓相媲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