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道德經》第十六章,致虛守靜,知常乃道,不知常,滿清滅國

2021-12-27由 女鍾馗 發表于 歷史

道德經第十六章,老子著重講了我們要了解事物發展規律。

草木枯榮,萬物興衰,終會迴歸根本。

而我們作為旁觀,觀察這些規律,就能讓我們明智。

可是,如果我們根本不思考,不致虛守靜,而直接想當然地做事

最終都會給自己招致禍患。

比如說

拔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畫蛇添足 。

這些都是不瞭解事物發展根本,而做出的糊塗舉動,自然沒有好結果。

老子的這些觀點,讓我想起清朝的

文字獄和閉關鎖國。

龔自珍說:“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只為稻粱謀”“萬馬齊喑究可哀”。

魯迅也曾講:“文苑中實在沒有不被蹂躪的處所了”

清朝這一段封閉且集權的統治,實在是讓人扼腕嘆息。

《道德經》第十六章,致虛守靜,知常乃道,不知常,滿清滅國

就說文字獄吧,在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發生166起

其中,順治7起、康熙12起,雍正17起,乾隆130起

而文字獄的直接後果便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嚴重扭曲變形。

導致官場變成大家都不說實話,不幹實事,誣告陷害成風,阿諛奉承成為官場主流。

清廷皇帝就像老子說的,

不知常,妄作。

《道德經》第十六章,致虛守靜,知常乃道,不知常,滿清滅國

清朝文字獄最大的原因是在於反清復明的呼聲不絕於耳。

清朝無法將反清復明的聲音消弭,於是粗暴地用殺戮的方式去逼著百姓和文人閉嘴。

而這個殺戮的由頭幾乎都是捕風捉影的冤假錯案

判案流程是先鎖定某個人,然後開始編造羅織罪名,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導致歷史上出現了非常多可笑的案子

這直接造成了從上到下的挾仇誣陷之風,告詰之風,阿諛奉承之風,越演越烈。

並且很多典籍被毀,除了思想,歷史,政治,民族的書籍外,連大量的科學,技術,經濟方面的經典。

《道德經》第十六章,致虛守靜,知常乃道,不知常,滿清滅國

而因為害怕反清復明的勢力聯合國外,搶奪清朝政權,清政府除了用強權脅迫百姓之外

還關閉海禁,開始閉關鎖國。結果,錯過了國外一日千里的發展勢頭

最終由於文字獄和閉關鎖國而造成的制度、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後

讓清政府跟西方國家交鋒,毫無還手之力,任由宰割,簽訂一系列的喪權屈辱的條約。

《道德經》第十六章,致虛守靜,知常乃道,不知常,滿清滅國

這段歷史固然有很多複雜的原因,但是沒有了解國家興衰的規律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老子說:

不知常,妄作,兇。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你只有瞭解治國之道,知道興衰更替,終會迴歸根本,才能心胸寬廣,有容乃大

才能公正無私,而不是封閉國家,封閉言路,把氛圍搞得烏煙瘴氣,大家都無心做事不敢說話,最後只能落得喪權辱國的下場。

《道德經》第十六章,致虛守靜,知常乃道,不知常,滿清滅國

《道德經》第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歸根曰靜,是曰覆命,覆命曰常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到虛無的極致,守純粹的靜定

萬事萬物在生長,我觀察他的枯榮更替,興衰規律

芸芸眾生萬物,終究都會迴歸最初的根本

這種迴歸到根本,叫做靜,叫做生命迴圈往復的規律,這個規律是常態。

能夠知道生命迴圈往復的規律,就叫做明。

不瞭解萬物的規律,卻妄動,就會給自己招來不利。

能夠置身事外,瞭解萬物的規律的人,自然心胸寬闊,自然就能置身事外做到公正

能做到公正就像王一樣能統領萬物,那就是天,就是道。

道方為長久,終身不會枯竭衰亡。

《道德經》第十六章,致虛守靜,知常乃道,不知常,滿清滅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