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用問題來引導邏輯

2021-12-26由 司瓜88322471 發表于 歷史

問題來引導邏輯,這是最考驗設問人功力的一種問問題技巧,也是最重要的一種技巧。只有這種技巧,才能帶領我們覆盤成功。一般說來,人們通常習慣於在敘述中包含邏輯,按照邏輯的線索進行敘述。要想用問題來引導邏輯,這就是說,邏輯必須暗含在問題之中,這就要求,問題之間是環環相扣的,同時,與敘述人的回答還要契合。這說明:第一,問問題的人對於問題的設定胸有成竹;第二,問問題的人對於敘述人回答的可能方向有所瞭解,自己預先已經做過思考;第三,設問人對於整個覆盤流程中的不同事件有全域性理解,能夠撥開復雜資訊的遮蔽發掘出它們之間簡潔的邏輯關係,做好了功課。用問題來引導邏輯,要求不能直接說出自己的結論,給出評價,而是要讓結論在問題和回答的交鋒中自然呈現。結論不是直接給予的,而是個人思考之後的結果。而只有經過了自己思考之後得出的結論,人們才會把握它,才能更好地理解它。在“不停地追問”部分,我們曾經提到了覆盤中問題的三個層面:資訊層面、思維層面和假設層面。它們之間的關係是步步深入的,一個層面比一個層面更深入,一個層面比一個層面更能逼近事情的本原。三個層面之間,本身是符合大的邏輯遞進關係的。我們不妨用一個例子來看看覆盤中是如何透過問題來引導邏輯,一步步從資訊層面穿越思維層面到達假設層面,然後得出真知的。孫小姐最近很鬱悶,因為自己的一個疏忽,本來應該回收的一筆款項沒能按時回收,被老闆批評不說,還扣除了本該到手的獎金。她向自己信任的黃小姐傾訴,說老闆好像對自己有成見,自己不想幹了。黃小姐:怎麼了,你們老闆經常批評你嗎?(資訊層面的問題)孫小姐:也不是了,就是上次他讓我聯絡一個人,我告訴他打電話沒人接,他批評我說電話沒人接,應該想盡各種辦法去聯絡,比如發簡訊、找他秘書、寫信、透過即時通訊等,他說他給的任務是聯絡到那人,而不是打電話聯絡到那人。還有一次,我負責提供的一個資料,到規定時間的第二天才提供給他,使得給客戶提交資料的時間也比約定的晚了一天,導致跟客戶的溝通也推遲了。雖然最後專案還是給我們了,但是他說定好的時間,不管如何,都應該按時完成,不能擅自改變計劃,因為計劃不僅僅是期限,還是承諾,還有他人的期望,這是在改變他人的期望。黃小姐:還有其他批評你的事情嗎?(資訊層面的問題,繼續強化)孫小姐:最近沒有了,以前應該還有,不過我也不記得了。黃小姐:我看你們老闆說得好像也沒錯啊。你不認為你們老闆說得在理嗎?(思維層面的問題)孫小姐:我也覺得他說得對,就是有點不舒服。我同事小李也有不準時的時候,也沒見他怎麼批評她。最可氣的是,他每次批評完我後還得加上什麼每個人都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都得自己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諸如此類一大堆。好像我這麼大個人了,竟然不能為自己負責一樣;好像他交待我的工作,我都沒有負責完成一樣。黃小姐:你肯定能為自己負責。老闆交待的工作,你也都負責完成了,我估計老闆批評你是看重你。不過不說這個,你有沒有想過,你向老闆交差,老闆是向誰交差呢?為什麼老闆對事情拖一兩天那麼緊張?(思維層面)孫小姐:老闆向企業交差啊。不對,企業就是老闆的,老闆應該是向客戶交差。黃小姐:老闆確實是向客戶交差,這是對於你們這種企業來說的。對於那種大眾快速消費品,老闆應該是向消費者交差。統一說起來,老闆應該是要向市場交差,對吧?(假設層面的問題)孫小姐:對。所以老闆才會對事情拖一兩天那麼緊張,因為市場是不給你拖的。你要拖也可以,但是市場就不會給你買單。市場不給你買單,你就沒有業務,也就沒有收入,你的生存就會受到影響。黃小姐:所以可以看出,老闆並不是像我們原來想的那樣,是最終拍板人,可以為所欲為。他也得聽市場的,他不過是代替市場在發號施令。可以說,他是市場在企業中的代表,是市場的代言人。孫小姐:恩,好像是的。我覺得,老闆並不是一個人,他只是一個職位,誰在那個職位上誰就是老闆。就像國家主席一樣,也是一個職位,誰在那個職位上誰才是主席。黃小姐:那你還覺得是老闆對你有成見嗎?孫小姐:呵呵,不是了,就你聰明,是市場對我有成見,成不?黃小姐透過問題的引導,讓孫小姐充分認識清楚了自己對“老闆”這一概念理解的不足,從一個更加客觀的角度更新了自己對老闆的假設:老闆是一個職位,是市場的代言人。這種對於老闆的認識也就重構了她對以往事件的理解。我們可以相信,經過這次與黃小姐的覆盤,孫小姐在職場中,應該會表現得越來越好。在用問題引導邏輯的過程中,問問題的方式有所不同。在開始的資訊層面,要多用開放式問題,務求敘述人提供最多的資訊。在假設層面的時候,因為指向更加明確,要多用封閉式問題。而在思維層面,則要根據實際情況去考慮是採取開放式問題還是封閉式問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