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為人處世之計(七):適時退讓 加快前進

2021-12-25由 音怪 發表于 歷史

適時退讓,加快前進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為了“進”,常常會不顧一切地拼命向前衝。因為他們認為只有風雨兼程、永不停息地往前趕才是一種“進”,才能達到目標、取得勝利。然而,要知道有時我們要“停下來”或“退幾步”,好讓自己更好地“進”。這也是厚黑學的精髓之一。

適時退讓,為了更快前進

在通常情況下,很多人不知道,適時放棄,或作一些退讓,反而能使自己獲得更多的機會,從而輕而易舉地擁有自己曾拼命去爭取而沒有得到的那切。所以,有時候退讓,其實就是為了更好、更快地前進。

為人處世之計(七):適時退讓 加快前進

春秋時期,由於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流亡在外十幾年經過千辛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兩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所以,在某些時候,退後並非純粹的退後,退後其實是另一種前進,是為了積蓄更多的力量前進而做的準備,有時候從退後中收穫到另一種境界的美麗,這難道不是一種進步?

在生活中,並不是事事如人所願。適時地退後可以使人們冷靜下來思考問題,暫時地休養生息。如果一味地向前橫衝直撞,不僅事情辦不成,還會導致不堪的後果。所以在遇到困難時,以退為進是最好的方法,退後的人也同樣會收穫到前進的美麗,等到時機成熟了,再勇往直前,將會有更多的收穫!

春秋戰國時期,正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時期,最為激烈的就是七國爭雄了,其中“魏”、“齊”是當時最為強大的兩個國家。

一年,魏、齊締結了同盟條約,而且相約軍事聯合。兩個國家互不侵犯,但是過了幾年。齊國棄約,攻打魏國。魏惠王惱怒非常,想著派殺手刺殺齊王。於是,惠王召集重臣開會。結果,贊成與反對兩種意見一時難以決下。結論沒有馬上得出。

這時,宰相惠子向惠王推薦了一位名氣比較大的人—戴晉人。戴晉人被邀入座後,就對惠王說道:

“大王可知蝸牛這種小動物嗎?”

“當然知道!”惠王答。

“這個蝸牛的左角上有一叫觸氏的國家,右角上有個叫蠻氏的國家,兩國為領土問題,不斷刀兵相見。有一次,雙方激戰了1天,直到死傷數萬方才息兵。”“哦,不是開玩笑吧?”惠王不解。

“這絕非玩笑,大王,您是否想過宇宙上下四方可有盡頭?

“應該沒有盡頭吧!”惠王回答。

“那麼,讓一位可以以內心悠遊於無窮世界的人來看地上的諸國,是不是都很微小?”

“就是在這些國家裡,有個魏,魏裡有個梁都,梁都裡住著大王,以此來看,您與觸氏、蠻氏相比,沒有多大差距吧?

“哦,是沒有什麼差別!”戴晉子的一席話,聽得惠王一副悵然若失的樣子。就是因為戴晉人的一席話,刺殺行動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看問題時,我們應該有寬闊的視野。晉文公的退避三舍,表面上是“退”,實際上是為了“進”,也就是以退為進,以守為攻,是一種非常高明的策略,是對忍的一次非常合理地運用;梁王聽了戴晉人的一席話,就以忍為安,使國家的損失降到了最低。

適時退讓,是前進的加速器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當你為了一件小事心靈變得鬱鬱寡歡、洶湧澎湃的時候,或因一小小的矛盾心靈變得動盪不能自己的時候,你不妨忍一忍,往後退幾步,就像農民插秧,邊退邊插,退步就是進步,退步就是成功,退步也就會有收穫。

自然界的發展必然規律即“盛極必衰,物極必反。然而能夠真正懂得其深刻含義的人卻未必很多,人人都向往著高官厚祿幸福榮華。自古以來,人的進退,原來就不是件容易處理的事,但是不管個人的主觀願望如何,只知進不知退,在“退”上欠缺火候,往往會使自己的一生功績毀於一旦,身敗名裂,遺恨終生!

在海洋深處,有一種魚叫馬嘉魚。平時它們就棲息在大海深處,直到適合的季節才逆江水而上找適當的地方產卵。人們就利用馬嘉魚產卵成群逆江而上時,在它們經過的水域撒上魚網攔截魚群。馬嘉魚外表很是漂亮,但是頭腦卻十分簡單,只知道一股勁地逆江水而上,即使半道上碰到魚網也不後退一點。鑽進魚網的馬嘉魚還是繼續遊,這樣一來,網就越收越緊,直到最後被網套得牢牢的不能脫身。

其實,有時放棄比爭取更有意義,適當的放棄其實就是為了爭取成功。在放棄自己一直堅持的想法,或是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利益時,反而能得到更多更美好的東西。有目的、有計劃地放棄,追求創新、富有遠見,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我覺得:放棄是一種超脫,一種風度,更是一種大境界。

為人處世技巧

每個人幾乎都明白,有時退讓也是一種前進。因此,我們必須要懂得以退為進。利用後退的力量,而引發更大的動能;所以,當空氣越經壓縮,反而更具爆破的威力;軍人作戰,有時候要迂迴繞道,轉彎前進,才能勝利。同樣,在職場中也是如此,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在必要時適時地退讓,就會使我們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