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驪姬亂晉,重耳流亡多國,歷經磨難終成晉文公 | 經典中國通史59

2021-12-29由 讀史 發表于 歷史

驪姬亂晉,重耳流亡多國,歷經磨難終成晉文公 | 經典中國通史59

晉國在當時本可以順利地踏上霸主的地位,但由於獻公寵妾驪姬在晉製造了一場爭奪繼承權的內亂,使它一時無暇外顧。

獻公伐驪戎時,驪戎獻出兩個美女,獻公都收為妾,後又立其長為夫人,就是驪姬。驪姬很受獻公寵幸,生子名叫奚齊,陪嫁同來的妹妹又生一子名卓子。獻公前夫人齊姜生申生,已立為太子;又娶戎人二女分別生了重耳和夷吾。

驪姬為使奚齊繼承君位,就設計把獻公的其他兒子封到外地,以免他們聯合起來難以對付。她以加強邊防為理由,讓獻公派太子申生到曲沃、重耳到蒲、夷吾到屈,留在獻公身邊的只有奚齊和卓子。

接著,驪姬就挑撥這些兒子與獻公的關係,加以陷害。公元前656年(魯僖公四年),驪姬讓太子申生到曲沃祭祀其生母齊姜,說是獻公夢見她。申生祭完生母照例將祭肉送給父親獻公,獻公在外打獵,驪姬留下祭肉。過了六天獻公才回來,驪姬在申生送來的祭肉中放進毒藥送給獻公。在獻公即將吃祭肉之時,驪姬連忙阻止說:從外面送來的食物恐怕有毒,需要檢查一下才能吃。於是將肉先後給狗和一小臣(奴隸)吃了,都被毒死。

驪姬頓時呼天搶地地哭訴,說太子想要毒死父親,好早當國君。平常驪姬在獻公耳邊說太子的壞話,獻公本已對太子不滿,父子之間早有裂痕,因此,眼前的事使他深信不疑。申生聞知此事,知道父親寵幸驪姬,自己無法分辨,就逃回曲沃自殺了。

驪姬又對獻公說,這事重耳和夷吾也知道。這位被女色迷惑得不辨是非的國君,惟驪姬之言是聽,馬上要捉拿重耳和夷吾追問,他們聽到訊息,各自逃回駐守地去了。他們的逃走,反而使獻公更信而不疑,忙派人去捉重耳和夷吾。重耳逃入狄人中,夷吾跑到梁國(今陝西韓城縣)避難。其他公子相繼被逐,國內就立奚齊為太子。

驪姬亂晉,重耳流亡多國,歷經磨難終成晉文公 | 經典中國通史59

公元前651年(魯僖公九年),晉獻公死,太傅荀息擁立奚齊為君。大臣裡克與丕鄭想迎回重耳,於是率領申生、重耳、夷吾三人的舊部攻殺了奚齊。荀息又立卓子,裡克又將卓子殺死,荀息見新立的兩君都被殺,認為自己辜負了先君獻公的託付,慚愧地自殺了。

國內互相殘殺,重耳不願回國,周襄王就會同齊桓公、秦穆公在公元前650年(魯僖公十年),把在梁國的夷吾接回晉都立為國君,就是晉惠公。

驪姬製造的這一場內亂,獻公的兒子和一些大臣或被殺或逃亡,使一度強盛起來的晉國,再度衰弱下去。

驪姬之亂,重耳從蒲城逃回狄族,在狄人那裡住了12年,沒有機會回國,於是就到齊國去。經過衛國時,衛文公沒有禮遇他們,弄得中途沒有糧食,便向當地農民討飯吃。到了齊國,齊桓公給以熱情接待,送給好馬80匹,並把公室女兒嫁給他。重耳在齊國生活比較安定,不想再過流亡生活,隨從者認為這會有“懷安敗名”的危險,於是狐偃與齊姜設計將他用酒灌醉塞進馬車,離開齊國,來到曹國。

曹君共公對重耳不禮貌,只有一位賢大夫僖負羈對他們私有饋贈。於是又到了宋國宋襄公剛被楚國打傷了腳起不來,無力相助,只送給他們馬80匹。重耳一行人又經鄭國到了楚國。楚成王盛情接待了他們,但楚離晉太遠,不能有所幫助,於是把他送到秦國。

重耳到秦國時,晉國是惠公之太子懷公在位。懷公曾在秦做人質,秦穆公將女兒嫁給他,稱為懷嬴。懷公是梁國女子所生,當秦在公元前641年(晉僖公十九年)滅掉梁國時,懷公就扔下懷嬴,悄悄從秦國逃回晉國。穆公很生氣,這時就決定幫助重耳而把懷嬴改嫁給重耳。

晉懷公外失秦援,在國內也不得人心。他一上臺就下令隨重耳出走惡大臣的家屬們,限期召那些大臣回國,不然就要治罪。狐偃的父親狐突不願召回其子,就被殺死,這引起了國內人民的不滿。

驪姬亂晉,重耳流亡多國,歷經磨難終成晉文公 | 經典中國通史59

公元前636年(魯僖公二十四年),秦穆公派大軍送重耳回國,跨過黃河,奪取了晉的令狐(今山西臨猗縣西)、桑泉、臼衰三地。

秦國又派公子縶到晉軍中作瓦解工作,秦晉兩軍迅速攻佔晉都,懷公被殺,重耳即位為君,就是晉文公。

重耳當上國君,懷公的舊臣仍不甘心,呂甥、郤芮等人陰謀火燒他所居的宮殿,這個密謀被寺人披知道,就向文公告發。文公秘密與穆公會於王城(今陝西大荔縣東),呂、郤燒宮不見文公,知道事已敗露,逃到黃河邊上,被秦穆公誘殺。文公接回懷嬴,穆公又送3000士兵作為文公衛士,晉國的亂局才逐漸穩定下來。

晉文公上臺的這年冬天,周王室發生內亂,王子帶聯合狄人進攻周襄王。襄王逃到鄭的汜(今河南襄城縣,因襄王居過而得名)避難,並派人到魯、秦、晉求援。晉文公君臣認識到這是“信宣於諸侯”的絕好機會,於是辭退秦國來相助的軍隊,以一軍包圍在溫(今河南溫縣境)的王子帶,一軍往汜地迎接襄王回王都。晉軍活捉王子帶,交給襄王,襄王將其處死。

這樣晉文公就獨得安定王室的功勞。

接著文公朝見周襄王,在招待的宴會上,他向襄王請求死後用帶“隧道”的墓下葬,襄王認為這是涉及古來制度,是個原則問題,沒有答應,居婉言拒絕和批評了他,文公也不好強求,而襄王又不敢得罪,就賜給他陽樊(今河南濟源縣東南)、溫、原(河南濟源縣北)等四個邑,從此晉國的國境就直接擴充套件到黃河北岸。

這一事件過程,一方面說明周王室對諸侯已無法控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原諸侯在表面上還是尊崇周王朝,不敢公然破壞上下級的禮制。

驪姬亂晉,重耳流亡多國,歷經磨難終成晉文公 | 經典中國通史59

晉文公安定王室後,爭奪霸權的鬥爭就提上了日程。最緊迫的問題當然是擴充軍隊。公元前633年(魯僖公二十七年),“蒐於被廬,作三軍,謀元帥”(左傳·僖公二十七年)。“蒐”是打獵的名稱,實際是進行軍事演習。晉國在演習時服兵役的人都要參加,文公於是在演習時乘機擴大軍隊,把國人和野人都編在正規軍裡,把獻公時的二個軍擴大到三軍。同時,又確立了軍中元帥的建制。在上、中、下三軍中規定統領中軍者地位最高,他既是中軍之長,又是三軍統帥,故稱“元帥”。

這是我國曆史上元帥一名的最早使用。

晉文公為加強軍事化,還實行軍政合一的制度。元帥是正卿,也是當然的行政最高長官,地位重要,便於應付複雜的軍事鬥爭形勢,但也容易形成一股勢力,所以晉國卿族力量強大,後來由六卿輪流執政,演變到“公室卑,政在家門”的結果。

由於文公採取“尚賢使能”的用人方針,晉國的軍隊成了當時最強大的。

為了取信於民,晉文公在伐原戰役上表現出了他的信譽。原邑是周襄王賜給晉的四個邑之一,原邑中人不願歸順晉國,文公就起兵圍原。出兵時他命令軍隊只帶三天口糧,三天攻不下來就撤兵。晉軍圍了三天,原人果然不投降,文公下令撤圍退兵。晉派入原的諜報人員報告原邑人已經支援不了,再堅持一下就會來降,一些將領也不願退兵。

文公堅決不同意,他向將士們解釋說,“信用是一個國家的最大財富,要獲得人民支援全靠它。我已宣佈三天為期,不能失信,為得原邑而失掉信用,就是得不償失”。晉軍就開始撤退,退了不到30裡時,原邑派人來降。文公這樣做,表示他對任何事都說到做到。這是一種尚法精神,後來商鞅的“徙木立信”,大約就是從這裡得到啟示的。

內政整頓就緒,晉文公開始向外發展,展開圖霸的活動了。

本文內容編選自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中國讀本《經典中國通史》之《春秋史話》。《春秋史話》作者為王貴民、應永深、楊升南,三位先生均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驪姬亂晉,重耳流亡多國,歷經磨難終成晉文公 | 經典中國通史59

《經典中國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別是:《夏商史話》《西周史話》《春秋史話》《戰國史話》《秦漢史話(上)》《秦漢史話(下)》《三國史話》《兩晉南北朝史話》《隋唐史話(上)》《隋唐史話(下)》《五代史話》《宋朝史話》《元朝史話》《明朝史話》《清前期史話》《晚清史話》。

這套書是由17位大多出生於上世紀上半葉的老一輩歷史學家,耗時數年,精心編撰而成。從夏商到晚清的歷史遷徙,五千年華夏史全景描繪,專業權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傳世經典,值得學習珍藏。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