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再讀《祝福》:徹底沉默後的祥林嫂,才真正揭開了人性會有多惡

2021-12-24由 弄笛聽雪 發表于 歷史

在魯迅先生的經典小說《祝福》裡,祥林嫂以她悲慘的命運和富有標誌的特徵,而深入人心。不過,這種深入人心,並非同情和嘆息,而多是輕視和嘲笑。

故事中,當“我”在年底再見到祥林嫂的時候,她已然成為了一個落魄不堪,一手拿空碗,一手拄竹竿的憔悴乞丐。可是,當時她也只是四十歲上下,而十多年前,二十多歲的她還是個模樣周正,幹活利索的年輕婦人。

命運蹉跎了她的青春,耗盡了她的希望,可這的確不能成為別人理解她絮叨的理由。

再讀《祝福》:徹底沉默後的祥林嫂,才真正揭開了人性會有多惡

祥林嫂的遭遇,放在任何人身上,都無法淡然處之。丈夫亡死,婆婆要將她賣給別人,逃走沒幾個月,就被抓了回去。

再嫁的丈夫倒是能過日子,兩夫妻還有了孩子。可是幾年後,丈夫又病死了,孩子被狼吃掉。最後,被夫家大伯收走屋子,她陷入了走投無路的困境。

壞運氣彷彿商量好了一樣,要無休止地追逐糾纏著她。可是誰能知道,她當做故鄉一般的魯鎮,和她盡心做事的主人家,會給她最後的一擊。

經過了重重厄運,祥林嫂再次由衛老婆子介紹到魯四老爺家的時候,她有了令人生厭的毛病:

“我真傻,真的。。。”

這是祥林嫂絮叨她遭遇時,標配的開端。人們也由最初的嘆息,漸漸變成了不耐煩和鄙薄,最後徒留她一人,怔怔張口站在那裡。

再讀《祝福》:徹底沉默後的祥林嫂,才真正揭開了人性會有多惡

從人性的角度出發,這時候人們對祥林嫂的態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無論多大的苦難傷痛,告訴別人,也不能改變半分境遇,而日復一日地重複訴苦,令人失去了耐心,實乃人之常情。

然而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好像只記住了她逢人就開始說:“我真傻,真的。。。”,卻經常忘記了祥林嫂之後那揮之不去的厄運。

無論在故鄉還是在魯鎮,祥林嫂都是個飽受封建禮教摧殘的女人,這一點從未改變。

她有她的懦弱和愚昧,這是身處那樣的年代環境,所無法越過的溝坎。但是,這並不代表她傻,她也會思考,也會被傷害。

所以,當她看到人們對她或冷淡、或嘲笑的態度,她便不再說話。

再讀《祝福》:徹底沉默後的祥林嫂,才真正揭開了人性會有多惡

可寧靜的日子還是沒有到來,當祥林嫂閉口不再嘮叨那些災難時,周圍的人們卻不放過她。

首先柳媽由一句“我問你,你那時怎麼肯依了呢”起頭,告訴了祥林嫂,若是不想讓自己死後被兩任前夫爭搶,不想讓閻羅大王將自己鋸開,那就要去土地廟捐門檻。

於是,祥林嫂開始了為之攢工錢的日子。當人們嘲諷她無知的時候,常常忘了,始作俑者明明是柳媽的多事愚昧,作祟的還有主家、魯鎮、以至整個社會的封建思想。

對於一個沒有接受過先進教育,甚至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舊社會婦女來說,她又能從哪裡去知道捐門檻這件事的無稽之處呢?

如果說之前鎮上的人們,對祥林嫂的不耐煩是情有可原的話。那麼自柳媽開頭,實在無法令人原諒。

再讀《祝福》:徹底沉默後的祥林嫂,才真正揭開了人性會有多惡

當柳媽向祥林嫂打聽“後來怎麼又肯了”的時候,在夾雜著鄙夷和獵奇的口吻中,還加了句“或者索性撞一個死,就好了”。這是怎樣的冷漠啊,看不到絲毫惻隱之心,對方的生命,在她口中就那樣不值一提。

從此,“祥林嫂,我問你,你那時怎麼竟肯了?”,成為了許多人找她說話的標準格式。不,小說中寫得很形象,那些人不是找她聊天,只是故意逗她說話,給自己逗逗悶子而已。

他們還不忘繼續調侃她頭上的那道疤:“哎,可惜,白撞了這麼一下。”那是祥林嫂在被婆婆所逼,與第二任丈夫拜天地時所撞。她拼死反抗,但最終無濟於事。

沒想到,這成為了別人譏諷她照樣沒能守節的武器。句句帶刺的話,無情地鞭打在她的身上,扎進她的心裡。

再讀《祝福》:徹底沉默後的祥林嫂,才真正揭開了人性會有多惡

祥林嫂從人們的口氣中讀懂了譏諷和嘲笑,此後,她更加地沉默,更加地精神不濟。

這個世界對她從未友好過,即便是局外人,一個個都在拿她當笑料。漫山遍野,殘生荒年。

日子一天天地熬,終於熬到攢夠了錢,可以捐門檻了。祥林嫂支取了過去積存的工錢,到廟中捐了門檻。

那道門檻雖然荒誕無稽,但對祥林嫂來說,反而成了她精神的安慰。可這種安慰的代價有多大,荒謬的程度就有多大。她已經對周遭的一切絕望。她想,至少有一天,當她的生命結束了,不會遭受柳媽說的被鋸兩半的痛苦。

除此之外,丈夫死後再嫁的經歷,讓她受盡了別人的另眼相待。等到捐了門檻,她就不再是不潔的女人,那時,人們總可以看得起她了吧。

一生苦命的祥林嫂,拿著所有的工錢捐了門檻。那天,她變得精神煥發,想要重新好好生活。

雖然愚昧,但也堅強。

再讀《祝福》:徹底沉默後的祥林嫂,才真正揭開了人性會有多惡

無情的現實再次刺痛了她,當她放心地去準備祭祖物什的時候,四嬸像發生了什麼大事一般,慌忙大聲地制止了她。這一下,給了她最後一擊。

可憐的祥林嫂終於明白,捐不捐門檻,人們始終認為她是敗壞風俗之人,她終究無法得到別人的尊重。

從那時起,她變得像一個怯怯的木偶人,更加迅速地蒼老下去。當記性和手腳越來越不在狀態,她被主人趕出了家門。

與其說祥林嫂的命運令人唏噓,倒不如說她是被冷漠的世人和苦難的時代所殘害。她唯一的錯,是第二次回到魯鎮後的一段日子裡,逢人就說起她的遭遇。可這是導致她悲慘命運的原因嗎?是不可饒恕的罪過嗎?當然不是。

而周圍的人呢?當她勤勤懇懇勞動的時候,當她閉口再也不談過去的時候,甚至在她默默忍受他們揭起傷疤肆意嘲笑的時候,人們選擇無視她這樣的勤勞善良。他們只記得她那段日子的絮叨,還有她嫁過兩個丈夫的事。所以,他們坦然地說:“我問你,你那時怎麼竟肯了。”何其殘忍。

再讀《祝福》:徹底沉默後的祥林嫂,才真正揭開了人性會有多惡

《祝福》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是因為魯迅先生將封建舊社會的黑暗,刻畫地入木三分。犀利之處,絕非為了奚落一個身世可憐的女子。

如果說,非說魯迅先生有點怪祥林嫂自己不爭氣的意思,那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可是,她哪裡又有爭的餘地呢?她的命,從來由不得她自己做主。

如今,提起祥林嫂,不乏有人以笑柄待之。

其實,她並非笑柄,是不公的社會造就了世人的冷酷,這冷酷又造成了她如草芥一般的命運。社會病了,人們也病了,而祥林嫂,只不過是個毫無反擊力量的犧牲品。

“祝福”是多麼圓滿的詞啊,開啟的卻是這樣一個悲慘的故事。當她在飢寒交迫中死去,魯鎮的人們淡然不屑,並不曾有半點的愧疚和哀傷,甚至,更堅定地認為她是個不祥人。

她終於結束了充滿苦難的一生,舊社會時代的悲哀,在小說結尾達到了頂峰。爆竹聲陣陣,響徹在汙濁的塵間,大雪紛飛,新年來了,祥林嫂永遠離開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