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煮酒論英雄之漢末群雄,張燕篇——以山賊起家位列諸侯的奇人

2021-12-24由 公孫楓翔 發表于 歷史

漢末群雄系列之張燕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東漢末年,諸侯亂戰。在這群雄逐鹿的亂世中,能夠登得上臺面的人物,要麼是世家大族,要麼是皇室血統,再不濟也是手握兵權的將領。總之,能夠稱得上“諸侯”二字者,本來就是東漢社會的上層人士。而今天要講的張燕可算諸侯之中的異類,因為大家都知道,他是真真正正的社會底層,作為農民起義軍頭目獲得朝廷認可,並在正史中擁有傳記,實現了人生的完美逆襲。今天就來講講這位黑山軍頭目的經歷。

煮酒論英雄之漢末群雄,張燕篇——以山賊起家位列諸侯的奇人

張燕

張燕重大事件之一——褚燕改姓

張燕(生卒年不詳),無字,冀州常山真定人。說起常山,大家自然想到常山趙子龍,而張燕與趙雲同為常山真定人氏,是地地道道的同鄉。因此有些後世的文藝作品會進行藝術創作,當然,正史上沒有任何張燕與趙雲之間交集的記載。

中平元年(184),黃巾之亂爆發後,張燕聚集許多年輕人響應,在深山大澤之間轉戰,不久回到真定,麾下已經聚集了上萬人。黃巾之亂席捲東漢各州,張角所在的冀州自然是重災區,響應者數量巨大。中山國博陵縣有一支農民軍,首領叫做張牛角,兩支部隊會師一處,張燕推舉張牛角為主帥。

中平二年(185)二月,張牛角與張燕一同進攻癭陶縣,這裡是鉅鹿郡的治所。戰鬥並不順利,主帥張牛角在作戰中被流矢射中,不治身亡,張燕被眾人推舉繼任。

《三國志·張燕傳》載:牛角死,眾奉燕,故改姓張。燕剽捍捷速過人,故軍中號曰飛燕。

儘管陳壽行文非常簡略,但還是能感覺到,張燕此人的確不簡單,甚至可以說他的崛起並非偶然。

從上面的記載我們知道,張燕原來不姓張,史書明確記載他本姓褚,叫褚燕。改姓張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因為張牛角姓張,表示繼承張牛角。但是,改名很常見,改姓並不常見。褚燕偏偏選擇把姓改為張,僅僅因為要繼承張牛角,這個原因恐怕也不充足。畢竟古代農民起義有很多,沒聽過哪個副手為了繼任還要改成上任首領的姓。

筆者認為,張燕有別的考慮。創立太平道的叫張角,創立五斗米道的叫張陵,一個在中原,一個在巴蜀,道教兩大教派都都是張姓開創,所以張這個姓暗含著某種“政治正確”。類似於劉姓之於漢朝,張姓之於漢末的道教,影響力之大不言而喻,即使不去說,人們心裡也會有這種感覺。

藉著張牛角也姓張,褚燕順勢改姓,既當上了義軍頭領,也增加了自己的“政治正確”。

煮酒論英雄之漢末群雄,張燕篇——以山賊起家位列諸侯的奇人

黑山軍活動範圍

張燕重大事件之二——平難中郎將

接著上面說,筆者認為張燕改姓背後的動機,到底有沒有證據呢?

《三國志·張燕傳》載:其後人眾寢廣,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諸山谷皆相通,其小帥孫輕、王當等,各以部眾從燕,眾至百萬,號曰黑山。

光看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上述史料提及的郡國大體分佈在太行山周邊,冀州、幷州兩地。張燕在這一地區發展非常迅猛,小股農民軍紛紛投靠張燕,竟然聚攏了近百萬人,號稱黑山軍。

當然,細究起來不可能達到百萬人,有朋友會說農民軍拖家帶口,一個戰士背後是一個家庭,所以百萬並不多。其實並不準確。因為張燕率領的部隊轉戰各地且不說,就算拖家帶口,張燕的勢力範圍即上面史料提及的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按照相關史料考證人口和平年代大致在240萬左右。考慮到漢末亂世人口大幅減少,總數200萬的可能性都非常小,接近一半的人口不在官府控制而在張燕麾下,怎麼想也不會。畢竟如果實力到這種程度,還不如攻進城裡呢,有大宅子誰還願意當山大王?

需要注意的是,“諸山谷皆相通”這句,指的是張燕的控制區在五郡的山區而非城市,張燕並不實際控制地圖上五個郡那麼大的地盤,黑山軍只是盤踞在深山之中。在深山中糧食補給是個大問題,耕作條件自然比不上開發完善的地區,想生存下去又不可能整天擄掠州郡——風險極大,且不可持續。

所以綜合來看,百萬是個宣傳語,不可當真,但能夠掌控五個中原地區郡國的山區邊地,力量還是相當雄厚。

《九州春秋》載:張角之反也,黑山、白波、黃龍、左校、牛角…飛燕、白爵、楊鳳、於毒等各起兵,大者二三萬,小者不減數千。靈帝不能討,乃遣使拜楊鳳為黑山校尉,領諸山賊,得舉孝廉計吏。後遂瀰漫,不可複數。

這裡記載的很清楚,各路山賊或農民軍規模大的二三萬,小的幾千人,就算把他們全加起來也達不到百萬。參考歷史上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等漢末三國大戰役,也能知道黑山軍規模遠沒有這麼大,能達到二三萬者,已經是一支大軍了。

這裡有幾個熟悉的名字:黑山、白波、飛燕、楊鳳。史料原文還有更多名字,因為無關主旨,筆者用省略號代替了。黑山軍,白波軍,就不用多解釋了。飛燕,就是這位張燕。

騎白馬的叫張白騎,跑得快的叫張飛燕,叫聲大的叫張雷公,鬍子長的叫於羝根,眼睛大的叫李大目,生動形象,便於記認與宣傳。農民軍不講究文雅,講究實用好記。

煮酒論英雄之漢末群雄,張燕篇——以山賊起家位列諸侯的奇人

楊奉

那麼,這位楊鳳是誰呢?竟然被漢靈帝拜為黑山校尉,甚至“得舉孝廉計吏”?居然擁有推薦孝廉、計吏的權力,這可是地方郡國一級才有的權力。

楊鳳,鳳,奉,楊奉?先為白波軍首領,後來接受董卓掌控的朝廷招安,成為李傕部下。考慮到楊鳳能夠發展到連漢靈帝都不得不承認的勢力,加上農民軍首領名字在流傳中書寫出現錯誤,這種可能性非常大。另外楊鳳並未出現在《三國志》之中,只有楊奉出現,筆者認為就是同一人。至於“黑山校尉”也好解釋,白波軍活躍地區與黑山軍多有交集,農民軍名號繁多,黑山軍也只是一種統稱,並非專門特指某支部隊。

《三國志·張燕傳》載:靈帝不能徵,河北諸郡被其害。燕遣人至京都乞降,拜燕平難中郎將。

楊奉有份,張燕更不甘落於其後,漢靈帝遣使給楊奉拜官,張燕就派人去洛陽求官。漢靈帝也沒有辦法,拜張燕為平難中郎將。所謂“後遂瀰漫,不可複數”,越來越多的山賊頭目有樣學樣,都派人到京城求官,真是魔幻現實主義。

這說明兩個問題。第一個,即表面上看是漢朝國力衰弱,連平定山賊的力量都沒有,這點毋庸贅言。第二個,則是漢朝仍然是人心所向,儘管如張角一類圖謀改朝換代的造反者也不少,但還有大量起義軍或者說山賊並沒有這種想法,他們還是心向漢朝。這也能解釋為什麼曹操要迎奉天子,劉備要匡扶漢室,袁術一旦稱帝頃刻土崩瓦解。因為四百年漢朝深入人心,人的觀念有著巨大慣性。楊奉後來反叛李傕積極幫助漢獻帝東歸,雖然也有權利慾望作祟,但漢朝觀念也是內心一種不可忽視的影響。而張燕,也傾向維護漢朝。

煮酒論英雄之漢末群雄,張燕篇——以山賊起家位列諸侯的奇人

張燕重大事件之三——參與群雄爭霸

初平元年(190),董卓的殘暴統治激起關東各路諸侯討伐,張燕審時度勢,積極與各路豪傑結盟。

《三國志·張燕傳》載:是後,董卓遷天子於長安,天下兵數起,燕遂以其眾與豪傑相結。

當然,不論在正史還是《三國演義》,張燕都沒有與其他各路諸侯列在一起。儘管此時的張燕已經是平難中郎將,具有漢靈帝認證的官方身份,嚴格來講比袁紹自稱車騎將軍來得還要正統,但沒辦法,袁紹四世三公,自封車騎將軍也能得到諸侯們承認,甚至擁立為盟主;張燕雖然是先帝拜將,卻出身山賊,士大夫階層對其仍然另眼相看。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歷史上的正義與非正義,最終還要看拳頭大小。

後來呂布刺殺董卓,李傕為首的涼州諸將反攻長安,呂布輾轉投奔到袁紹處。袁紹並非等閒之輩,當他以冀州鄴城為中心向外擴張,勢必要與盤踞冀州、幷州廣大山區的黑山軍發生衝突。作為黑山軍最大的首領,張燕自然要與袁紹對抗。

《三國志·呂布傳》載:北詣袁紹,紹與布擊張燕於常山。燕精兵萬餘,騎數千…。常與其親近成廉、魏越等陷鋒突陣,遂破燕軍。

初平四年(193),袁紹派呂布在常山與張燕展開激戰,最終張燕不敵,只得退往更偏遠的山區,勢力受到重創。隨著袁紹的勢力範圍跨過冀州,深入幽、並、青等河北各州,張燕更加難以抵擋。但黑山軍也有自己的優勢,佔據著廣大險要山區易守難攻,且居無定所便於轉移,袁紹也沒有精力進一步對付張燕。

煮酒論英雄之漢末群雄,張燕篇——以山賊起家位列諸侯的奇人

直到建安四年(199年)三月,公孫瓚在易京陷入絕境,派其子公孫續向張燕求救。唇亡齒寒,張燕傾力派出部將杜長領十萬大軍救援,結果公孫瓚的信使被袁紹俘獲,得知計劃的袁紹誘使公孫瓚出城擊潰,公孫瓚逃回易京自焚身亡。而張燕派出的援軍也被轉過頭來的袁紹各個擊破。

這次大敗使張燕元氣大傷,又蟄伏了好幾年。即使袁紹官渡之戰大敗,張燕也沒有出現。

建安九年(204),袁尚、袁譚兄弟反目引發袁氏內鬥,袁譚投靠曹操,曹操藉機大舉圍攻鄴城,這意味著袁氏在河北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嗅到風向即將轉變的張燕派使者聯絡曹操,請求輔佐王師。正是用人之際,曹操也毫不含糊,以朝廷名義拜張燕為平北將軍。

建安十年(205),曹操攻入鄴城後,張燕率兵前往鄴城投奔,被封為安國亭侯,食邑五百戶。

《三國志·武帝紀》載:夏四月,黑山賊張燕率其眾十餘萬降,封為列侯。

黑山軍從巔峰時號稱百萬,到十幾年後歸附曹操時的十餘萬,雖說兩個數字都含有水分,但這當中張燕的勢力在走下坡路是顯而易見的。既然不是袁紹對手,更不可能打得過曹操,更不用說曹操還掌控著朝廷。

如果繼續佔山為王,張燕也只不過是大號的張牛角、李大目、左髭丈八之流。下場只能在史書的某個角落裡,成為某個將領戰功的背景板而已。

張燕人稱張飛燕,不僅跑得快,思想境界也比其他山賊高得多。為爭取支援不惜改姓,主動投降朝廷換取平難中郎將官職,討董戰爭期間又與諸侯們搞好關係,在袁紹與公孫瓚之間選擇幫助公孫瓚,直到最後歸附曹操。他走的每一步都在審時度勢,在瞬息萬變的亂世中總能找到對的方向。

該強硬時強硬,該服軟時服軟,靈活多變的處事風格使張燕在眾多黃巾之亂後蜂擁而出的農民軍首領中脫穎而出,不僅得到拜將封侯,而且得到善終,後代承其嗣。

煮酒論英雄之漢末群雄,張燕篇——以山賊起家位列諸侯的奇人

投降曹操之後張燕並無進一步詳細記載。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一是張燕軍事水平所限,曹操手下猛將如雲,張燕這種常年打游擊的雜牌軍派不上大用場。二是張燕常年盤踞在太行山區,在正規軍視野之外的廣大地區擁有很大號召力,雖然戰鬥硬實力不行,但振臂一呼就有大批追隨者,曹操不敢把他放出去。也就是說,給張燕高官厚祿在鄴城頤養天年,打仗的事就不用操心了。因為史書又明確記載張燕兒子、孫子相繼承嗣,所以張燕應該四平八穩,平淡地度過了後來的人生。

以山賊起家至位列諸侯,又拜將封侯累世為官者,在漢末應該只此一家了。張燕雖出身低賤,卻在漢末眾豪傑中闖出一番天地,最後全身而退,確實有其過人之處。陳壽將其與公孫瓚、陶謙、張楊、公孫度、張繡、張魯合傳,正是對其諸侯身份的認可。

審時度勢,處事靈活的張燕講完了,接下來又會是漢末群雄中的哪位登場呢?感興趣的話敬請點選關注吧,您的支援是我持續更新的最大動力,謝謝!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