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清朝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乾隆貪汙

2021-12-22由 登瀛太史令 發表于 歷史

大清朝的

乾隆

皇帝,就屬於在貪汙的皇帝裡,很有創意的一位。

清朝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乾隆貪汙

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

乾隆特別喜歡別人給他

“上貢”

:這是我們家祖傳的一個寶貝,萬歲爺您看,上貢給您了。

這喜歡可不是口頭上說說,是落實到規矩上的。那時候人人都知道,有個

“進九還三”

的說法。給皇帝上貢九份,皇帝返還給你三份。叫

“進九還三”

清朝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乾隆貪汙

皇帝想要,臣子那就趕緊送。更何況,給皇帝送自己也有好處。

明面上,進貢的要求是

“自行置辦”

,也就是自掏腰包。不給百姓增加負擔前提下,聯絡一下上下感情。但是哪有那麼多家傳寶貝,誰家能傳下來那麼多東西。

那怎麼辦,民間搜刮唄。搜上來了孝敬皇帝,然後其中返下來的歸自己。擱現在,我們管這叫

銷贓

清朝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乾隆貪汙

當時的進貢有多火,火到最後甚至出現了

“幫貢”

這麼一說。有許可權進貢的大臣,讓底下的官員幫助他

“購買物件”

,用來

“孝敬皇上”

“幫貢”

既正大光明又顯得官員團結一心。其實中間全是吃拿卡要。到皇帝手裡的一兩金子,不知道要搜刮多少民脂民膏。

我們說個例子,任兩廣總督的

李侍堯

因罪被抄家。有記載說

“有九種物則每以三種還給。大抵侍堯貪贓中,五之三入於進貢。”

因為有

“進九還三”

的政策,他李侍堯被查,發現貪的家財大多都是曾經獻給乾隆的貢品。

清朝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乾隆貪汙

李侍堯(?-1788年)

那皇帝拿了多少,大家自個兒算算。

單是靠貢品,滿足不了乾隆皇帝花錢的慾望。皇帝想下江南巡遊,想辦壽,想賞人,想修一修圓明園,都要花錢。但是祖宗規矩,這些錢不能從國庫裡出,要由專門的內務府自籌。

乾隆的內務府大臣,猜猜是誰?特好猜,是

和珅

清朝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乾隆貪汙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

乾隆到了晚年的時候,想花錢,和珅就給想出來個辦法,叫

“議罪銀”

。它的意思是官員們犯了錯,交一筆錢來,就能減罰甚至不罰。這和中世紀晚期羅馬教廷的

“贖罪券”

是一回事。

清朝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乾隆貪汙

這個辦法好在哪呢?以前官員犯了錯罰你幾年俸,這的決定權在吏部,款由戶部追,銀兩要交給國庫。

“議罪銀”

就厲害了。新規矩、新玩法,它不走吏部戶部,走軍機處,繞開國家財政,直接進入乾隆的私人腰包。

清朝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乾隆貪汙

本質上,這是皇帝向下釋放的一個訊號——

我缺錢,我接受行賄,誰給我錢我給誰免罪。

官員們繳

“議罪銀”

那是相當積極,就算是沒什麼罪名也要自己編排罪名。上至財政虧空,中至沒能及時搜獲要犯,下至奏摺裡寫了錯別字,都要狠狠罰自己一筆。

河南巡撫

何裕城

把香灰弄到了奏摺上,就請求

自罰三萬兩

。乾隆都看不下去,說:

沒那麼嚴重,交一萬兩算了。

清朝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乾隆貪汙

那官員的錢從哪來的呢?也是貪,而且貪得要更多。各個大臣,都成了皇帝豢養的存錢罐。你可勁貪吧,貪完了給我上貢,給我交

“議罪銀”

。實在看不順眼了,那就反腐抄家,財產進內務府。和珅的下場,就是如此。

清朝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乾隆貪汙

“上貢”

也好,

“議罪銀”

也好罷。這是變相地把一些犯罪合法化了,甚至是鼓勵貪腐。大清朝成了一幫賊窩。

清朝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乾隆貪汙

於是自此以後,大清就已經走在了要亡的路上……

上一篇:女司機的原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