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明朝初年,高麗為何不自量力的想要征討明朝?

2021-12-20由 小約翰 發表于 歷史

中朝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交,免不了打交道;中國多個王朝曾經保護過朝鮮,也跟朝鮮發生多次戰爭,可謂愛恨交織。

由於中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發生的戰爭基本上是中國主動進攻朝鮮。

明朝初年,高麗為何不自量力的想要征討明朝?

但是也有一次例外,是朝鮮主動向中國叫板。

這件事發生在14世紀末,即高麗王朝即將滅亡的時候。

當時元朝已經滅亡,明朝剛剛建立,國力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

高麗王朝為什麼不自量力,以卵擊石要跟強大的明朝開戰,不是自取滅亡嗎?

之所以如此,有三個原因:一是政治鬥爭的需要;二是明朝不承認高麗政權;三是高麗統治者過高估計自己的實力。

嚮明朝發起挑戰的,是高麗王朝第32任君主(1374年-1388年在位),名叫王禑。

明朝初年,高麗為何不自量力的想要征討明朝?

他的身世就像秦始皇一樣,是一個謎。

王禑出生時高麗的文武百官並不知情,也沒有在皇宮、而是辛旽家中長大。

因為他的生母並不是父皇恭愍王的后妃,而是一個宮女,而這個宮女曾經是大臣辛旽的侍婢般若。

這個辛旽原來是個僧人,因為善於投機鑽營,深得恭愍王寵信,被委以重任,史稱“內外之權,悉總於旽”,活脫脫就是呂不韋第二。

辛旽的下場也跟呂不韋相似,洪武四年(1371年)七月初七,恭愍王以謀反的罪名將其除掉。

明朝初年,高麗為何不自量力的想要征討明朝?

直到此時,恭愍王才對自己的大臣公開了一個秘密:你們知道嗎?我有個兒子,名叫王禑,已經7歲了。

當時恭愍王沒有兒子,現在突然有了個7歲的兒子,對高麗王朝來說是個好事,很多大臣表示欣慰,紛紛祝賀。

但是也有一部分大臣提出異議:“我們從沒有聽說皇上您有兒子,現在突然冒出來一個兒子,而且是在反賊辛旽家長大,這孩子來歷不明。”

言下之意是:這孩子來歷不明,很可能就是辛旽的兒子,我們不認可。

不但大臣不認可,而且太后剛開始的時候也不接受這個突然出現的孫子。

不過恭愍王還是排除阻力,打算將其立為儲君。

明朝初年,高麗為何不自量力的想要征討明朝?

可是還沒有等恭愍王將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就在1374年10月27日(洪武七年九月廿二)被宦官勾結衛士給殺掉了。

這時候,關於繼承人的問題,產生了爭執。

以明德太后及侍中慶復興為代表的一派認為王禑雖然是恭愍王的獨子,但一則年幼,二則身世不明,不能繼任。他們認為應該在宗室中另擇一人為王。

而高麗內部親元派則主張讓長期在元朝殘留政權生活的沈王脫脫不花擔任高麗國王。

還有一派在以守侍中李仁任為代表,他們主張立王禑為王,

最後李仁任的意見佔了上風,在洪武七年(1374年)九月二十五日讓9歲的王禑繼承王位,史稱高麗禑王。

儘管如此,部分大臣對他的繼承權保持異議,王禑也覺得有點不那麼理直氣壯,因此他亟需用行動證明自己,樹立權威。

而敢於向大明開戰,是最好不過的方式。自古以來很多對外戰爭就是轉移國內矛盾,王禑這樣做不難理解。

明朝不認可

王禑即位後,對外政策是腳踩兩隻船,既和元朝殘留政權北元友好,也希望跟明朝建立友好關係。

明朝初年,高麗為何不自量力的想要征討明朝?

王禑這樣做是沿襲了高麗歷代統治者的外交方針,即誰也不惹,與周圍鄰居保持友好關係。

公元937年,高麗在滅掉新羅、百濟,統一朝鮮半島之後,就堅持和平共處原則,與鄰國遼、宋、金、元都保持著密切聯絡。

元朝建立前,曾經保護過高麗,打敗過入侵高麗的契丹軍隊。

1216年,契丹(東遼國)的反蒙勢力數萬人入侵高麗,勢不可擋;高麗軍隊一觸即潰、兵敗如山。

原來高麗政府軍都是老弱病殘,有戰鬥力的部隊是權臣崔忠獻的私人武裝,採取了隔岸觀火的態勢。

因此契丹攻城略地,騷擾高麗三年之久。

1219年蒙古雪中送炭,出兵打敗了契丹軍隊,挽救了岌岌可危的高麗政權。

因此高麗統治者感恩戴德,開始把蒙古人當大哥,每年都向元朝進貢。

1231年,蒙古統治者藉口使者著古與被殺事件大舉入侵高麗,兵臨高麗國都開京城下,高麗被迫求和並向蒙古稱臣。

明朝初年,高麗為何不自量力的想要征討明朝?

公元1232年4月,兩國再次開戰,起因是高麗王殺死蒙古委派到高麗的七十二名達魯花赤(管理高麗的象徵性的行政官員)此戰高麗獲勝。

1235年,蒙古再徵高麗,戰爭持續了4年之久將高麗打敗。

此後的十多年裡,兩國爆發兩次戰爭,最後以高麗認輸而告終,確立了君臣關係。

從1258年之後,高麗向蒙古年年納貢。

不僅如此,作為高麗王的王儀(後改名王植)還曾親自朝覲元朝統治者。

更有甚者,忽必烈把自己的一個女兒忽都魯揭裡迷失下嫁給高麗世子王諶,實現了“元麗聯姻”;王堪即位後,還把20名貴族子弟送到元朝做了人質。

同時元朝還在高麗設定徵東行省,以高麗國王為徵東行省丞相;不僅如此,此後的六代高麗國王都不能自主享有廟號,只能從元朝那裡得到。

明朝初年,高麗為何不自量力的想要征討明朝?

這段時期內,高麗的服裝蒙古化,蒙古人、回回人、吐蕃人大量滲透,高麗蒙古化嚴重。高麗政權跟傀儡差不多,內政外交受元朝左右。

1356年,元朝爆發農民起義,高麗趁機擺脫了元朝的控制,但是同元朝的宗藩關係依舊存在,畢竟“友好”一百多年。

因此繼承王位後,王禑依舊不願意得罪北元,同時希望得到朱元璋明朝政權認可。

北元統治者態度積極,承認王禑高麗統治的合法性:“夫父死子繼,古今之通誼也。理苟安,何難改作? 今以牟尼奴為徵東省左丞相、高麗國王!”

對此,王禑非常感激,對北元的使臣說:”丞相(納哈出)與吾先君稱兄弟,吾以父事之“。

可是朱元璋卻不承認王禑統治,儘管王禑主動向明朝示好,還採取了實際行動,比如改全國的官服為明朝官服。

明朝初年,高麗為何不自量力的想要征討明朝?

但是朱元璋不改初衷,就是不承認王禑的高麗政權。

俗話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朱元璋這樣做也不是平白無故的,主要理由有兩個:

一是1374年,恭愍王遇弒後,明朝派到高麗索取馬匹的使者蔡斌和林密在高麗殺害和綁架;二是受程朱理學影響的新興士大夫認為一個姑娘不能嫁兩個丈夫,一個臣子不能有兩個主子,高麗在跟明朝建立關係的同時,還跟明朝的死敵北元保持外交關係,是堅決無法容忍的。

於是,朱元璋不但不跟高麗發展友好關係,還於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向高麗送去了聖旨,表示要在鴨綠江以南設立鐵嶺衛,歸於遼東都司總管。

鐵嶺衛本來就是中國領土,遼、金、元三朝都把它在作為與高麗王朝的國界,朱元璋此舉無可非議。

但是因為國內動亂,高麗乘人之危已經佔領該地32年,王禑認為如果讓步,就是對明朝服軟,會損害自己在朝中的威信。

於是,1388年他採納了激進派門下侍中(相當於丞相)崔瑩的意見,作出了與明朝開戰的決定。

王禑這樣做也不是完全昏頭,而是有一定的自信,這個自信來自他有個悍將李成桂。

擁有悍將,高麗自信心爆棚

李成桂出身新羅貴族。父李子春為地方豪族,任雙城總管府千戶。1356年,高麗攻其地,李子春隨即歸附,任東北面兵馬使。

此人自幼愛好打獵,武藝尤其是射藝高強,而且有軍事天賦,是傑出的軍事家。

他戰功卓著,所向披靡叫人聞之色變。

1361年,李成桂只用了1500人就迅速平定了讓其他政府軍一籌莫展的,禿魯江萬戶樸儀發動的叛亂。

1362年正月,他又和上將軍李芳聯手擊退了紅巾軍的入侵。

當時中國境內紅巾軍數萬人在潘誠的率領下渡過鴨綠江,侵入高麗境內,一路過關斬將、所向無敵,連克多州,一直打到西京(今朝鮮平壤)。

但是李成桂一出現,紅巾軍就開始節節敗退。

明朝初年,高麗為何不自量力的想要征討明朝?

兩個月後,李成桂出任東北面兵馬使,將入侵的遼陽行省實際統治者、元朝軍閥納哈出得到跪地求饒,連聲說“李將軍用兵如神,我再也不敢了。”

1364年,依附元朝的高麗反叛者崔儒,同樣被李成桂得到找不著北。

1370年,李成桂只帶騎兵五千、步兵一萬攻打東寧府(元朝在朝鮮劃定的行政區,朝鮮半島西北。)將北元政權委派的東寧府同知李吾魯帖木兒打得抱頭鼠竄,

1377年到1982年幾年間,李成桂在智異山、西海道(黃海道)、荒山等地,幾次痛擊倭寇,將其打得心驚膽戰,換上“恐李症”。

1383年8月,明朝命北元降將胡拔率領的女真人入侵朝鮮吉州,李成桂率兵迎戰,將胡拔打得落花流水。

因此,王禑充滿自信,覺得自己有能力跟明朝較量。

但是王禑還是太天真了,李成桂野心勃勃,是曹操第二,想取而代之,根本不會聽其指揮,為他當炮灰。

同年四月,王禑派左軍都統使曹敏修、右軍都統使李成桂出兵入侵中國。

但是一個月後,戰無不勝的李成桂渡過鴨綠江後,就以行軍困難、糧餉不濟為由上書說這仗大不了,還是回去吧。

可是王禑一意孤行,不許撤軍。

明朝初年,高麗為何不自量力的想要征討明朝?

但李成桂和曹敏修違抗命令,在威化島回軍,帶兵殺入開京(今朝鮮開城),將王禑的得力助手、門下侍中(首相)崔瑩逮捕,掌握了高麗政權。

6月,王禑被迫讓位,退出歷史舞臺,被流放江陵,1389年被殺。

王禑的徵遼戰爭,也成為歷史笑話。

不過,即使李成桂沒有抗命,入侵遼東,結果也一定是慘敗而歸。

因為當時的朱元璋基本統一了中國,勢頭正盛,又剛剛招降了納哈出;由將軍馮勝率領的20萬精銳部隊駐紮在遼東。

而高麗政府軍不過5、6萬軍隊,真要開戰的話,無異於以卵擊石,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會有好果子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