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淺談庚戌之變和靖康之恥,

2021-12-19由 糊塗神侃 發表于 歷史

淺談庚戌之變和靖康之恥,

淺談庚戌之變和靖康之恥,

庚戌之變

庚戌之變又叫庚戌虜變、庚戌之亂,指的是發生於公元1550年明世宗時期的一次蒙古侵犯明朝事件。然而當時兵部尚書丁汝夔採用嚴嵩建議,讓諸將按兵不動,韃靼軍焚掠後退走,事後嚴嵩又殺了丁汝夔以推卸責任。

淺談庚戌之變和靖康之恥,

《宋史》中出現過一處“ 丙午之恥 ”的記載。而學術界顯然繼承了這個觀點,一般也都將這一事件稱為靖康之變或者是靖康之難。從這個角度上看,靖康之變與庚戌之變一類的事件是沒有太大區別的。

庚戌之變嚴嵩

庚戌之變

明廷接到俺答的書信後,明世宗君臣緊急磋商如何處理,大學士嚴嵩說:“所此搶食賊耳,不足患。”

嚴嵩說塞上打仗,敗了可以掩飾,京郊打仗,敗了不可掩飾,俺答不過是掠食賊,飽了自然便去。因而丁汝夔會意,戒諸將勿輕舉。諸將皆堅壁不戰,不發一矢。於是俺答兵在城外自由焚掠,凡騷擾八日,於飽掠之後,得到明朝通貢的允諾,仍由古北口退去。事後,嚴嵩又殺執行他的命令的丁汝夔以塞責。

庚戌之變事件經過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因“貢市”不遂而發動的戰爭。該年為干支紀年庚戌年,故名庚戌之變。當時,蒙古與明朝的“貢市”關係時斷時續。明朝輸入蒙古的農業與手工業產品,在數量與品種上都難以滿足以畜牧為生的蒙古族的需要。俺答汗作為土默特部首領和右翼三萬戶盟主,為對付瓦剌,更好地統率各部,迫切要求與明貿易。他嚮明稱臣納貢,希望擴大和增加交易。但明廷害怕土木之變重演,加以拒絕,並殺來使。於是,俺答發動大規模的戰爭,企圖透過戰爭達到上述目的。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俺答率軍犯大同,總兵官張達和副總兵林椿皆戰死。因賄賂嚴嵩子嚴世蕃而任宣大總兵的仇鸞惶懼無策,以重金賄賂俺答,使移寇他塞,勿犯大同。八月,俺答移兵東去,八月十四日,入古北口,殺掠懷柔﹑順義吏民無數,明軍一觸即潰,俺答長驅入內地,營於潞河東二十里之孤山(今通州東北)、汝口等處,京師戒嚴。

自土木之變以後,京師百年無警,如今俺答突然兵臨城下,一時極為震恐,手足無措。當時京師兵籍皆虛數,禁軍只四五萬,半為老弱,半為內外提督大臣之家役使。又缺少戰具甲仗,戰鬥力很差。明世宗朱厚熜急集兵民及四方應舉武生守城,並飛檄召諸鎮兵勤王。十八日,大同﹑保定﹑延綏﹑河間﹑宣府﹑山西﹑遼陽七鎮兵先後至。明援軍雖五萬餘人,但皆恇怯不敢戰,又缺少糧餉。當時明世宗拜仇鸞為平虜大將軍,總領諸軍,但卻縱兵辮髮劫掠百姓,“民苦之甚於虜”。嚴嵩也要求諸將堅壁勿戰,聽憑俺答兵在城外擄掠。此時,俺答兵自白河渡潞水西北行。十九日至東直門。二十一日德勝門﹑安定門北民居皆被毀。當時俺答放回了在通州俘虜的宦官楊增,手持俺答的書信回覆明廷,稱“予我幣,通我貢,即解圍,不者歲一虔爾郭!”八月二十二日,俺答由鞏華城(在昌平縣)攻諸帝陵寢,轉掠西山﹑良鄉以西,保定皆震。

庚戌之變怎麼評價

庚戌之變

編修《明實錄》的明朝史臣評論道:“虜自壬寅(1542年)以來,無歲不求貢市,其欲罷兵息民,意頗誠懇。當時邊臣通古今、知大計如總督翁萬達輩亦計以為宜,因其款順而納之,以為制御之策。乃廟堂不為之主議,既大言閉關以絕其意,又不修明戰守之實而為之備,反戮其使以挑之,至於戎馬飲於郊圻,腥羶聞於城闕。乃詔廷臣議其許否,則彼以兵脅而求,我以計窮而應,城下之盟,豈不辱哉?”

庚戌之變是蒙古對明朝發動的大規模戰爭。戰爭的起因、經過、結局無不與明、蒙雙方貿易聯絡的恢復及發展息息相關,故明蒙之間的經濟貿易交流作為維繫雙方和平交往的紐帶是無法斬斷的。這正是庚戌之變的實質所在。

同時庚戌之變不僅暴露了明王朝在政治上、軍事上的腐敗無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在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農業民族之間存在著一種必然的、不可缺少的經濟聯絡,也表面了明朝統治者不顧這種客觀的、不可分割的經濟聯絡的制約而制定並執行的錯誤政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