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先得罪王安石,後得罪司馬光,蘇軾為什麼如此不識時務

2021-12-18由 漢室宗親 發表于 歷史

一、得罪王安石

公元1069年,北宋新任宰相王安石開始變法。變法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

1071年,王安石變法兩年後,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憤怒,讓御史謝景在皇帝跟前說蘇軾的過失。

又過了三年,1074年,蘇軾在朝中屢受排擠、打擊,無法立足了,迫於無奈,只得請求出京任職:先後在杭州任通判、在密州(山東諸城)任知州、在徐州任知州。所到之處,革新除弊,頗有政績。

先得罪王安石,後得罪司馬光,蘇軾為什麼如此不識時務

王安石像

1079年,王安石已變法10年。蘇軾(年已43歲)又被調往湖州任知州。上任後,他立即給皇上(宋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表》,在這篇文章中,蘇軾說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這些話被新黨(王安石那一黨)抓了辮子,說他是“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說他對皇帝不忠,死有餘辜。新黨們又從蘇軾的詩作中斷章取義,蒐羅反叛證據。

1079年7月28日,在湖州上任三個月的蘇軾被御史臺(別稱烏臺)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十人,這就是北宋著名的“ 烏臺詩案”。

新黨們一定要置蘇軾於死地而後快,蘇軾坐牢103天,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

蘇軾坐牢期間,朝野都在設法救援他。不但與他政見相同的許多元老紛紛上書請求赦免,連一些新黨分子中的有識之士也勸諫神宗不要殺蘇軾。

先得罪王安石,後得罪司馬光,蘇軾為什麼如此不識時務

蘇軾像

王安石當時退休金陵,也上書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這場詩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決”,蘇軾總算逃過一劫。

如此,還是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救了他。真可謂是敗也半山,成也半山。

二、得罪司馬光

1085年, 宋哲宗(神宗已駕崩)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為名,臨朝聽政, 離開朝廷15年的老宰相司馬光被重新啟用為相。

司馬光當時反對王安石變法,蘇軾也反對,司馬光就以為蘇軾是他的同夥,於是在他重新為宰相之後,便將蘇軾調回京城。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後,升中書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可謂官運亨通,飛黃騰達,連升若干級。

先得罪王安石,後得罪司馬光,蘇軾為什麼如此不識時務

司馬光像

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被打壓。當蘇軾看到司馬光的舊黨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新黨的人物,並且盡廢新法後,認為舊黨與新黨都是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他對舊黨執政後,暴露出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抨擊,由此,他又引起了舊黨的極力反對,於是又遭誣告陷害。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只得再次請求出京任職。

看來,蘇軾確實有點兒不識時務,但從側面也反映出他是個剛正不阿之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