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李恪作為李世民之子,楊廣外孫,為何年紀輕輕就慘死

2021-12-16由 江水歷史 發表于 歷史

我們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君主之一。他有兩個非常明顯的特點,最受人們稱讚了。第一,他善於識人用人,天下的人才幾乎都在他的指揮之下。二是心胸寬廣,寬容大度。戰場上的敵方武將,只要有才能,就會言歸於好,不管出身如何,來者一百都不拒。唐太宗他有14個兒子。俗話說‘九子不相為謀’,他的兒子們似乎都沒有遺傳到他的優良基因,或者英年早逝,或者叛逆,或者沒有德行,大部分也都以悲劇收場。

李恪作為李世民之子,楊廣外孫,為何年紀輕輕就慘死

出身高貴

他的14個兒子中,除了第二個、第十一個、第十二個兒子英年早逝,第十三個兒子李福因平庸無能而死之外,其他十個兒子的結局都不太好。其中,皇三子李恪的命運就更加令人感到同情和惋惜。因為捲入政治鬥爭,最終被誣陷致死,全世界都為他憤憤不平。李恪是唐太宗的第三個兒子,他的母親則是前朝皇帝楊廣的女兒,而且李恪本人也頗有才華,史書稱他“善騎射,文武雙全”。唐太宗認為他和自己非常的像,因為他自己也是文武雙全,所以特別地寵愛他。這樣一來,李恪在百姓和大臣中的聲望也越來越高。然而,俗話說得好,“人怕出名豬怕壯”,過於優秀的李恪讓不少想登上皇位的皇子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雖然彼時還有唐太宗護著,但卻也為自己的“死”埋下了禍根。

李恪作為李世民之子,楊廣外孫,為何年紀輕輕就慘死

高房內鬥

永徽

年(653年),唐太宗和房玄齡在此時都已經去世了,但唐太宗的女兒高陽公主卻越來越嬌縱。高陽公主作為“保皇黨”的代表的一員,為了剷除後患,隨時隨地都想徹底清除吳王李恪等潛在的一切政治威脅。當時,房玄齡的爵位原本屬於長子房遺直,其為了幫助丈夫方的奪得爵位,她公開誣陷房遺直,說房遺直猥褻她。而房遺直同樣也曝光了高陽公主的種種罪行,雙方互相攻擊,從家族內鬥一路撕到眾人皆知。看不下去的唐高宗於是命長孫無忌處理此事。然而,由於政治鬥爭,長孫無忌非常討厭這個帶有前朝血統的皇子,所以在長孫無忌的不斷威脅下,房遺愛只能誣陷李恪就是其幫兇,而且他希望透過這種方式減輕自己的罪責,最終導致無辜的李恪被牽連入獄致死。史書中關於這一冤案的記載非常多,無一例外的是,他們都認同李恪是被冤枉的。

李恪作為李世民之子,楊廣外孫,為何年紀輕輕就慘死

李恪被誣陷

雖然長孫無忌以謀反罪名定罪李恪,但這種做法實在是難以令人信服,畢竟當時的唐朝政治鬥爭實在是太多。為此長孫無忌認為有必要以一整套罪名去堵那些天下百姓的流言蜚語。

不過李恪的一生並沒有犯什麼大錯誤,之前的工作經歷也都比較簡單。

武德三年(620年),李恪被封為長沙郡王

;武德八年(625年),李恪被封為漢中郡王;貞觀元年(627年),李恪就晉封為漢王了;貞觀二年(628年),李恪才十歲的時候,年紀輕輕的他就被改封為蜀王,同時也被授予益州大都督;

貞觀十一年(637年),李恪被唐太宗改封為吳王

,同時也被授予安州都督。

不過李恪在擔任安州都督期間,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因為他多次外出打獵,破壞了不少百姓的莊稼,然後又多次被告發,以至於唐太宗一怒之下解除了李恪的官職。雖然唐太宗很生氣,但是他也可以理解。畢竟此時的李恪才19歲,是一個熱血的年紀。沉迷狩獵也情有可原,而且唐太宗本人也喜歡打獵。

事實上,當時整個李氏家族都是狩獵的狂熱分子。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失誤,反而給了長孫無忌認定這就是李恪謀反的依據。於是長孫無忌不分青紅皂白地向唐高宗告狀,他說雖然李恪被唐太宗處罰後,從表面上看上去的確是改過自新了,但內心卻變得異常的惡毒陰險,此人無論如何都不能留下來。長孫無忌這番莫名其妙的言論也確實給李恪帶來了殺身之禍。

李恪作為李世民之子,楊廣外孫,為何年紀輕輕就慘死

政治受害者

在陷害李恪的整個過程中,唐高宗似乎並沒有參與,他好像只是讓長孫無忌全權負責。後來的各類史書也都把這個問題歸咎於長孫無忌。甚至在李恪去世前,詛咒長孫無忌“偷威權,誣陷良善,有靈祖,令其族滅”的時候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其實這與他第一次登上皇位有關,他的權利無法與長孫無忌主導的關隴勢力集團相抗衡。雖然他極力避免李恪被判死刑,但他也非常痛苦,畢竟自己剛上位,權力不穩定,很難改變親兄弟李恪的結局,所以唐高宗跟李恪只能預設為案子已經結了。李恪去世的時候,年僅35歲,他的家人也都被流放到了嶺南,非常悽慘。李恪作為一個無辜的政治受害者,他的經歷是非常令人同情的。然而,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在李恪死後還不到兩年,長孫無忌居然跟唐高宗鬧翻了。此時,唐高宗正處於全面執政狀態。為了徹底清除長孫無忌對自己的威脅,他跟武則天也用同樣的方式和邏輯陷害長孫無忌致死。

李恪作為李世民之子,楊廣外孫,為何年紀輕輕就慘死

平反

不管怎麼說,唐高宗都是李恪冤案的間接參與者,長孫無忌還在當宰相之時,李恪身份以及地位都被剝奪了,而且他只能以庶人的身份下葬。

在長孫無忌倒臺之後,唐高宗於顯慶五年(659年)承認了李恪皇族的身份,但其他的一律不承認,畢竟自己或多或少都參與了這場冤案

。不過好在唐朝經歷了一系列混亂的政治鬥爭之後,終於在神龍年間,唐中宗為了振興李唐皇族,被誣陷許久的李恪的爵位跟封地得以被恢復,後代也可以從流放之地回來。從這方面來看的話,李恪也算是苦盡甘來了。

參考資料:《舊唐書·太宗諸子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