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道衍不貪圖榮華富貴,為何策劃朱棣造反?

2021-12-15由 文史揭密 發表于 歷史

道衍本名姚廣孝,字斯道,自號逃虛子,長州(今江蘇蘇州)人,出生於元惠宗元統三年(公元1335年)。

道衍不貪圖榮華富貴,為何策劃朱棣造反?

道衍家庭殷富,歷代從醫。這麼好的家境道衍卻選擇了出家確實讓人琢磨不透,但怪人是不需要讓人琢磨的。為什麼要稱道衍為怪人呢?在古代人們都熱衷於考取功名,科舉不中不願再考者則子承父業,比如像道衍這樣的家庭世代從醫,做個醫生也不錯了,沒有任何技術就去經商,再不濟老老實實的做個農民,正常人沒有人願意做和尚,除非迫不得以,像朱元璋這樣的。但道衍卻在擁有這麼好的家庭下當了和尚,這樣就奇怪了。也許道衍愛好佛學,潛心向善,但道衍出家後做的事卻和一個出家人大相徑庭。

道衍不貪圖榮華富貴,為何策劃朱棣造反?

道衍有一次北上參學,在嵩山遇到著名相士袁珙,袁珙見他身為佛子,卻隱含殺氣,笑著告訴他:“你真是個奇怪的和尚,三角眼,形如病虎,有嗜殺之相,更有輔國之才,望君珍重。”道衍很讚賞對自己的評價,於是,二人結為好友。這就奇怪了,一個佛門弟子聽到這樣的話沒有憤怒,沒有內疚,卻很高興,讓人不禁懷疑這是一個潛心修佛著嗎?道衍更與其他出家人或修道者不同的是他每天都是四處遊玩,賞山悅水,從不誦經唸佛,走到一些名山大川就題詩唱賦,經過一些古戰場就抒發情懷,如果他每天就這樣度過頂多也就做個世俗和尚罷了,但機會說來也就來了。

道衍不貪圖榮華富貴,為何策劃朱棣造反?

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馬皇后去世,太祖下詔令選高僧侍奉王子,為她誦經祁福,道衍受召入宮陪燕王朱棣講佛,與燕王朱棣面晤之後,彼此有相見恨晚的感受。朱棣向太祖建議,讓道衍陪其去北平。道衍後被朱棣安排在北平的慶壽寺做住持。沒多久,道衍遂常出入王府,成為燕王府的高階謀士。

道衍不貪圖榮華富貴,為何策劃朱棣造反?

建文帝繼位後,道衍每天都到燕王府唆使朱棣造反,朱棣開始也下不了決心,便拒絕了他。道衍非但不死心還想方設法讓朱棣造反,一日朱棣邀道衍進書房密談,道衍看到燕王的書案上有一上聯:“天寒地凍,水無一點不成冰”,道衍提筆對曰:“世亂民貧,王不出頭誰做主”。道衍趁機力勸燕王及早舉兵,以防不測。但朱棣擔心民心支援惠宗,對起兵之事還是存有疑慮。道衍回答:“臣只知天道,何論民心?”朱棣還是猶豫不決,他最後把自己的好友袁珙拉下水,將袁珙推薦給朱棣,袁珙以占卜等方式對當時政治、軍事形勢進行分析,使朱棣堅定信心造反,建文帝這時突然進行削蕃,很快就削到了燕王,這時朱棣沒辦法,要麼坐以待斃,要麼起兵造反,朱棣當然選了後者。

道衍不貪圖榮華富貴,為何策劃朱棣造反?

在朱棣造反時,道衍身為第一謀士為朱棣出謀劃策,常常戰無不勝。但朱棣的燕地就那麼大,而且建文帝派出的大軍一次比一次多,在這種情況下道衍向朱棣提出“斷其一指不如廢其一臂”,集中所有兵力進攻南京,只有攻下南京就成功了,後來朱棣率兵南下進攻濟南時久攻不下,被迫回師,這時道衍又提出用騎兵長途奔襲繞過濟南從河南、安徽南下進攻南京,朱棣聽從後又率部向西進攻,然後南下進攻河南、安徽一路勢如破竹,最後包圍南京,建文帝在城破時在宮殿自焚,然後就失蹤了。朱棣奪位後論功行賞,道衍居功首要,朱棣登基後,拜道衍為第一功臣,並賜名“姚廣孝”,取“大道至衍,廣被忠孝”之意,並把元朝宰相脫脫的相府及兩名貌美的宮女賜給道衍。道衍拒絕了豪宅與美姬,奏請將自己的宅院改建成“崇國寺”,並由他擔任住持。道衍白天身著朝服進宮伴駕,頗有“大隱隱於朝”的意味,晚上回到寺院,脫下朝服改換僧人衲衣,與青燈古卷相伴。

明成祖永樂年間,道衍奉命前往蜀雲臺觀懸幡,抵達姑蘇寒山寺暫住。道衍在松下散飯過後,曳履獨自漫步,途中遇到吳邑的曹三尹,對方十分驚訝地看著他,隨手舉鞭就打了道衍二十皮鞭。道衍卻無絲毫慍色。不一會兒,周圍的眾人圍攏過來,道衍拿出一首詩給大家看:“出使南來坐畫船,袈裟猶帶御爐煙。無端撞著曹公相,二十皮鞭了宿緣。”道衍說他前生虧欠了這位曹公,今日方才了結了宿怨。眾人聽懂之後大笑起來,卻也感佩道衍的度量,被曹公痛打,絲毫不放在心上,以佛門的寬仁胸懷淡然處之。

道衍不貪圖榮華富貴,為何策劃朱棣造反?

朱棣為“控四夷以治天下”,採納道衍的建議遷都北平,並由道衍主持北京城的設計。道衍按照天上的星宿排列布局,使天上紫微宮與人間紫禁城遙相對應。為克煞元大都殘存的王氣,他將北京城整體的中軸線向東偏移,元朝大都的中軸線就落於西面的白虎位置,以此克煞、威鎮元朝殘餘的王氣,元大都所在的玄武位置,也因此被廢除。現在北京的景山,就是當時道衍廢掉元大都的玄武后,派人堆出的人工的山,作為整個北京城的玄武靠山。若從高空俯瞰煤山(即景山),就像是尊盤腿而坐的大佛。朱棣承天命當為“太平天子”,為協助這位傳奇的天子,道衍法天象地為大明王朝營建了這座傳奇的紫禁城,還有他參與編纂的鴻篇鉅著《永樂大典》以及由他設計鑄造的永樂大鐘,道衍在這段與明成祖的宿緣中,也用盡了全部心力。

道衍不貪圖榮華富貴,為何策劃朱棣造反?

道衍並不貪圖榮華富貴,也不要高官厚祿,為何積極策劃朱棣造反,在靖難之役成功後,卻又功成身退呢?古代一些才華橫溢的學子都有一個信念:“立德”、“立言”、“立信”、“立功”。道衍屬於最後一個“立功”,道衍所學的並不是安邦定國的治國方略,而是縱橫捭闔的權術之爭,但他又生活在一個太平世界,平生所學無處施展,直到見到朱棣。他感覺到朱棣的不安分,也同時感覺到了年幼的“皇太孫”朱允炆的不甘心,他覺得朱棣是他施展才學的一個希望,因此對朱棣不離不棄。

道衍一直就是一個謎,任何人不瞭解他,甚至就連他也不瞭解自己,朱棣奪位成功後,他看到滿路死骨、遍野哀嚎,他後悔了,但一切結束了,他曾經卻朱棣施仁政,對忠於建文帝的大臣網開一面,朱棣卻不在聽他的了,對建文帝舊部趕盡殺絕,方孝儒甚至被滅了十族。靖難之役後他成功的做了回出家人,夜夜與黃燈相伴,也許此時他才感悟到這才是自己的歸宿。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