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鐵腕統治的宰相

2021-12-15由 貓大王論古今 發表于 歷史

俾斯麥是當時德意志的鐵腕人物,他想透過武力解決德意志的分裂狀況。因此任何阻礙它統一的勢力都是他鐵血的物件。1815年4月,柏林以西的申豪森,一個典型的普魯士容克(泛指普魯士貴族和大地主,帶有典型的封建軍事色彩)家庭迎來了他們的第四個男孩。雖然當時的人們還並不清楚這個男孩出生的意義,但後來的歷史證明,這個名叫奧托·馮·俾斯麥的男孩的誕生預示著德國統一的歷史不再遙遠。

鐵腕統治的宰相

任首相的俾斯麥

正是在這一年,拿破崙大軍兵敗滑鐵盧,曾經滌盪歐洲大陸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從此走入了歷史,歐洲重又回到大國逐鹿的狀態。而在歐洲的中部,那個曾經輝煌的“神聖羅馬帝國”再難復活,在它的廢墟上站起來的是由38個邦組成的“德意志邦聯”。這個由普魯士和奧地利共同支配的政治組織形式鬆散,“德意志”已經成了一個只在想象中存在的歷史名詞,在現實中它所代表的是一種四分五裂的狀態。而歐洲大國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都不願看到一個統一的德國出現在歐洲的中部。但在拿破崙時代就已經興起的德意志民族主義和經濟上的融合早已為政治統一鋪平了道路,唯一所欠缺的只是一個偉大靈魂的出現。而此時那個靈魂才剛剛來到這個世上,整個德意志只能靜靜地等待著他的成長。

1862年6月,俾斯麥出任普魯士的宰相兼外交大臣。同年9月,在普魯士議會的首次演說中,他大聲宣稱:“德國所注意的不是普魯士的自由主義,而是權力。普魯士必須積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時機,這樣的時機我們已經錯過了好幾次。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透過演說與多數人的決議所能解決的,而是要用鐵和血。” 俾斯麥的“鐵和血”,是他統一德國的綱領和信條,他的“鐵血宰相”的別稱也由此而得名。俾斯麥正是憑靠這種暴力,大膽而又狡猾地利用國際糾紛和有利時機,決定性地使德國透過“自上而下“的道路統一起來。

鐵腕統治的宰相

俾斯麥與普魯士國王威廉二世

俾斯麥統一德國後,執行為大資產階級和貴族地主利益服務的政策,推動了德國經濟的發展。但他的“鐵和血”卻沒有因此而停止。1871年他參與鎮壓了巴黎公社。在國內,他為了加緊鎮壓德國工人運動,於1878年頒佈了所謂《鎮壓社會民主黨企圖危害社會治安的法令》。他對外組織軍事集團,極力鞏固德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地位。同時,在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掠奪殖民地同英國爭奪世界霸權。

心灰意冷

1888年,威廉二世繼位,在很多問題與俾斯麥上出現分歧,在以後的殘酷權利鬥爭俾斯麥中漸漸感到心灰意冷。1890年,75歲俾斯麥向威廉二世提出辭呈,正式下野。

1898年83歲的奧托·馮·俾斯麥在故鄉的莊園中逝世,閒居期間完成了回憶錄《思考與回憶》。

鐵腕統治的宰相

俾斯麥在普魯士國會

俾斯麥是德國近代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作為普魯士德國容克資產階級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從上至下”統一德國的代表人物,其一生正是德國從封建專制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再走向資本主義列強的重要歷史時期。俾斯麥本人雖然退出了歷史舞臺,但他的“鐵血” 政策卻深深地影響了以後的德國曆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