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看明白薛仁貴,就懂得為何唐朝再無名將,年輕人都去哪兒了?

2021-11-06由 歷史評鑑 發表于 歷史

看明白薛仁貴,就懂為何唐朝再無名將了,年輕人都去哪兒了呢

看明白薛仁貴,就懂得為何唐朝再無名將,年輕人都去哪兒了?

在中國的古代史上,唐朝這一個封建王朝,那真的是非常讓人值得大書特書,尤其是一些演繹故事,《隋唐演義》《說唐傳》等等,都說明了當時在唐朝時期,有一些非常著名的將領,和英雄人物,像是秦叔寶,尉遲恭,還有大仁大義的唐太宗李世民等等。

在當時的隋朝末年,唐朝書寫下了一曲又一曲壯烈的悲歌。

當時唐朝從隋朝的手中奪取了天下,開啟了大唐盛世,李世民經過玄武門之變,終於如願以償,當上了皇帝。

在李世民的執政期間,往北攻打突厥,攻打匈奴,往西拓展版圖,真的是天國上邦,李世民也被這些少數民族稱為“天可汗”。

唐太宗的文治武功、治理國家也是非常的有能耐,大唐也終於開創了盛世,國家空前的繁榮,人民安居樂業。

但是隨著天下的逐步平穩,整個朝廷中也逐漸出現了一些問題,那些開國功臣的後世子孫卻給這些社會、官場和軍隊帶來了一些隱患。

看明白薛仁貴,就懂得為何唐朝再無名將,年輕人都去哪兒了?

在一些演繹故事中,大家都聽過薛仁貴這一個名字,薛仁貴是唐朝時期非常著名的將領,他傳說中,用兵如神,武功非凡,還有“三箭定天山”這樣的傳說故事。

在這個時期,薛仁貴的風頭真的是一時無兩,同期沒有任何一個將領能夠和他相媲美,甚至有人說過,隨著薛仁貴在唐朝的官場起起伏伏,也就能夠了解,到底唐朝為什麼沒有再出現一些有名的軍隊首領。

薛仁貴的生平歷史中,他是一個平民,而李世民破格啟用,不斷的對他進行提拔,而薛仁貴也不負眾望,不斷的立下戰功,才達到了一定的繁榮時期。

看明白薛仁貴,就懂得為何唐朝再無名將,年輕人都去哪兒了?

當時的北遼,薛仁貴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把他輕鬆地踏平,後來又攻打非常抗拒的高句麗,薛仁貴也是用了非常巧妙的計策打了勝仗,他的戰功非常的突出往西攻打突厥以及吐蕃也是非常的厲害,一世英名,甚至被人稱為“白袍將軍”。

雖然李世民的凌煙閣24個開國將領中,沒有薛仁貴,但是他在這些老將之後,冉冉崛起,作為新生代的將領,是非常厲害的。

而李世平也非常著重地培養新一代的年輕將領,畢竟唐朝初期那些開國將領,已經是非常的耀眼,想要蓋過他們的風頭,真的是沒有辦法,只能夠從這些年輕將領的身上,多多鍛鍊和提拔。

雖然有很多外部的因素給薛仁貴支援,但是他依然碰到了非常多的問題,首先就是在軍隊的內部,軍隊的內部出現了非常多的阻礙,對於很多的軍令都無法執行。

這個阻礙就是唐朝初期那些開國功臣以及皇室的人形成的貴族階級,這部分人靠著上一代和祖輩的那種萌蔭,在軍隊中擔任要職,而他們往往都是胸無大志,才疏學淺,卻想著建功立業,闖出一番天地,對於薛仁貴來說,就是他們的絆腳石。

他們往往拋開薛仁貴去自作主張進行一些軍事上的戰略,可是,往往不聽將令,貽誤戰機,被敵人抓住機會,進行攻打,把原本薛仁貴造成的一些優勢,生生的扭轉,把戰爭禍害成了敗局。

尤其是一位叫做郭待封的人,是唐朝著名的將領郭孝恪的兒子,這一個人他非常的嬌生慣養,他家庭出身非常好,沒有把薛仁貴放在眼中。薛仁貴本來就準備突襲吐蕃軍隊,命令郭待封要守衛大本營,可是郭待封他非常的驕傲自大,擅自出擊,終於被吐蕃的軍隊抓住機會攻破大營,而這樣的失敗也讓李世民非常的震撼,但是他對於這些開國功臣是非常好的,雖然郭帶封出現了嚴重的失誤,可李世民依然沒有對他進行過多的苛責。

除了郭待封,還有李孝恭的兒子李晦,還有程咬金的兒子程懷亮,這些人都是依靠著祖輩的風光,而不斷的尋釁滋事,造成了非常多的損失。

看明白薛仁貴,就懂得為何唐朝再無名將,年輕人都去哪兒了?

而薛仁貴也因為後期的大非川戰爭戰敗,他被李世民譴責成為一個平民。

到了後期,唐高宗繼位,成為皇帝,受到了高句麗那些流民叛亂的騷擾,於是又啟用了薛仁貴,啟用薛仁貴之後,還是發現了在朝廷和軍隊中有非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導致軍隊的戰鬥力下降,非常的讓他束手束腳,無法真正的展開一些軍事佈局。

其實從整個社會上來看,當時的社會已經開始由盛世轉向衰落,因為唐高宗繼位之後,對於原來盛行的那些農民的均田制度,進行破壞,均田制的破壞,造成了很多的農民沒有地可種,又集中到了大地主的手中,後來這些流民日益增多,所以軍隊的補充人數就一直沒有非常穩定的來源。

現在社會開始動盪,到處都是流民,社會安定受到了威脅,所以軍隊中也在把這些流民徵召入伍,而隨著這些亂七八糟的人進入軍隊,軍隊的戰鬥力和影響力也受到了影響,不能夠做到優秀軍隊的整齊劃一,明令禁止。

而薛仁貴就在這樣的一個亂世中領兵出征,用了長達兩年的時間,才平定了這些流民的叛亂,而薛仁貴還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因為實行這種募兵制,讓這些地方性的節度使的權力越來越大,而節度使竟然能夠管控這一個地方的軍事、政治和經濟,相當於一個土皇帝一樣。

隨著時間的推移,唐朝的末年,節度使真的是非常厲害,不僅兵多將廣,還非常的富有,綜合的實力,比皇帝還要厲害。

而節度使這一個制度,其實從早些年就有一些隱患,但是卻被朝廷一直穩穩地壓住,後來唐明皇,李隆基登基之後,為了防止武則天的事件再次發生,於是對於各個地方節度使的權利進行了增加,而節度使的權力增加,就造成了權力的過度集中,使他們擁有了一些膨脹的野心,才產生了後期唐朝末年節度使割據,割地自重,聚眾叛亂,農民民不聊生,產生農民起義,造成了長達多年的五代十國紛亂之爭。

可以這麼說,唐朝就是滅亡在這些尾大不掉的節度使手中,真的是非常的可悲。

我們從薛仁貴的身上能夠了解,其實薛仁貴那個時期,節度使的權利還不是那樣的,但是卻已經有了向著不好的方向去發展的苗頭。而薛仁貴想要徵召一些優質的人才進入軍隊,非常的困難,仔細地分析,到了唐朝中期,為什麼沒有湧現出一些非常傑出的軍事領導者,就是因為在唐朝廷的內部,還有一些貴族和開國將領的子孫後代,在那裡攔路打壓一些新生代的將領,在外部,還有這些募兵制的制度,讓很多優秀的人才都跑去了節度使的帳下,成為他們的入幕之賓,朝廷那個時期,真的是無人可用。

有人在想這樣的一個觀點,很多的皇帝開國之後,總是會對於一些有功之臣進行“走狗烹”的政策,那麼試想一下,如果把這些有功之臣都通通的拿下,國家是否會更好呢?

這一個問題誰也說不準,大家都是深度的思考,各抒己見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