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雲南傈僳族古籍訪尋記

2021-10-31由 讓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發表于 歷史

雲南傈僳族古籍訪尋記

王先安

傈僳族源於古老的氐羌族系,具有悠久的歷史,傈僳族先民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創造了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並透過不同載體將自己的生產生活事蹟記錄下來,形成了傈僳族特色的典籍文獻。

為加強民族古籍文獻與民族文化的搶救保護,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021年8月17日到21日由雲南省古籍辦、迪慶州藏學研究院、維西縣傈僳族學會等專家學者對迪慶州的現存的傈僳族古籍進行了調研訪尋。

2021年8月17日至迪慶藏族自治博物館考察瞭解館藏傈僳族古籍的情況,迪慶藏族自治州博物館收藏有傈僳文木牌十數塊,為傈僳學者漢剛老師蒐集捐予,因倉庫保管工作者有事外出,未睹實物。

8月18日,一行6人2車從香格里拉駛往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的葉枝鎮,一路盡覽青山綠水,高山峽谷的好風光。我們到達葉枝鎮時已是晚上七點多,在酒店安頓好下來後負責的老師立即籌劃安排明日行程事宜。一路上海拔的起伏,溫度的冷熱交替,環境的變化,同行一二人出現了頭暈、頭痛、腹瀉等不適。

8月19日,早餐後8點30分從葉枝鎮到一個傈僳族村寨同樂,該村距離葉枝鎮約2。5公里,行駛不久便能到達。在村子對面的馬路上遠遠就可以看到了該村參差的木楞房,房屋鱗次構築櫛比的構築在半山上。

我們到了村寨發現這裡幾乎已經沒村民常駐,據說都已經遷移到了距離鎮上不遠的地方另建新居,現在的村落房屋更多是作為建築遺產和旅遊景點保護與儲存。

雲南傈僳族古籍訪尋記

同樂村的中間有一廣場,牆壁上刻寫著傈僳族的音節文字及創始人汪忍坡造像,是遊客打卡地,時時有遠方的客人來訪,觀看特色的民族服飾、舞蹈、建築,瞭解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民族風情文化。廣場邊上還建有一個傈僳族文化展覽室,陳列著傈僳族同胞的一些生產生活用具與飾品,包括兩冊紙本古籍和五塊傈僳文書寫的木牌,經漢剛老師初步識讀為傈僳族的占卜經、識字書與求雨經,經過負責聯絡協商我們將紙本古籍和木牌進行了數字化掃描與儲存,以便讓相關研究者進行整理研究。

雲南傈僳族古籍訪尋記

19日下午,先到了依垮底村寨,參觀學習了傈僳族原始的傳統的手工造紙,隨後聯絡好的傈僳族大哥帶我們到家中還有傈僳文木牌的居民家進行攝圖工作,依垮底訪尋完後又了幾比幾村寨訪尋。由於家中的木牌多是家神、辟邪、驅鬼類,因此也多被釘在牆上,無法透過平面掃描器進行掃描儲存,只能透過相機進行拍攝存圖。不停的尋找和拍攝,直到天黑拍攝了十餘塊傈僳族同胞屋內屋外的木牌文獻。我們回到酒店時已經接近九點,吃完晚飯已是九點半,負責人仍然緊密的安排第二日工作行程。

雲南傈僳族古籍訪尋記

8月20日,早上到葉枝土司府,該土司府始建於清初,經不斷擴建,佔地面積曾達到50餘畝,今存不到巔峰時期的十分之一。在其側門上掛有雲南文化站、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雲南省二級文化站、雲上鄉愁書院、掃黃打黑工作站、圖書館分館、文化館分館、網路培訓學校多塊單位牌匾,但是在府中絕大多數的樓房都是空置,並無相關單位的辦公人員。房屋雖舊,但以前土司的一些工作、生活檔案、器物都已不可見。中間的一間屋子被闢為展示館,存放著一些民族的服飾、用具等,同時在櫃子裡存放了兩冊紙本古籍、一塊石質的傈僳文石碑及六塊傈僳文木牌。經過負責人溝通協商,我們將這些傈僳族文獻一一進行了掃描或是拍攝清晰影象。

雲南傈僳族古籍訪尋記

20日午飯後,我們又回到了幾比幾村寨,一個傈僳族的同胞將木牌從祭祀的地方背到家裡讓我們進行掃描和拍攝工作,共計7塊木牌,主要是求雨與殺蟲的內容。待我們拍攝完後,祭師還給我們識讀了祭祀的木牌內容,我們一併進行了錄影。這裡的拍攝工作結束後打算再往山裡去訪尋些相關文獻,但負責聯絡的老師得到的訊息說山裡面的木牌內容與這裡的一致,因此並未進山。下午三點半回到酒店後收拾行李開始向著維西縣城出發,天黑到達。

雲南傈僳族古籍訪尋記

8月21日,原本打算到維西檔案館和文化館,據說他們都分別藏有部分傈僳族古籍文獻,因是恰遇週末,無人上班,相關文獻透過其他方式進行共享。早點過後便啟程回迪慶,一路同行的各位專家、老師也相繼的返回。

在短短5天的傈僳古籍文獻訪尋之旅,每天我們驅車或是行走達到200餘公里,經過了金沙江、瀾滄江及其許多的支脈縱橫細流,穿過了高山深谷,行走在蜿蜒曲折的道路上,看到了青山綠水與雲霧繚繞的高山,如若一幅幅大美的山河畫卷。

雲南傈僳族古籍訪尋記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