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古書該如何修復?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2021-10-08由 泡泡講漫畫 發表于 美食

我們都知道,古籍的主要承載材料——紙張,它很脆弱,容易受損,一般流傳下來的善本古籍等,大多數都是經過前人特意地儲存才流傳至今,即便是流傳了下來,我們能看到的多數善本也好、普通古籍也好,或多或少都有“傷病”,如明代周嘉宵的《裝潢志》一書中寫到的“前代書畫,傳歷至今,未有不殘脫者……”,北宋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記載“凡開卷讀書……無不裂壞”。的確如此,古籍的“傷病”主要有書頁紙張的破損、老化、紙張的酸化、紙張的絮化、昆蟲類和齧齒類小動物的啃咬、書頁之間的粘連、書頁紙張的撕裂、書頁紙張和文字(或圖畫)內容的缺損、汙漬水漬等,這些“傷病”主要是古籍經歷的時間和存放環境等問題造成的。古籍的“傷病”需要古籍修復人給予“治療”,如同人生病了找醫生看病治療一樣。

古書該如何修復?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古籍修復展品在整個展覽中所佔的數量比例、展陳位置、講解員的一帶而過等,從一個側面體現出了古籍修復行業的小眾化。當然,這麼偉大的傳統技藝也不需要大眾化。雖然是小眾中的小眾,但是古籍修復工作所創造的價值卻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本文就本次參觀淺談幾點心得。

古書該如何修復?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趙城金藏》,卷軸裝,每紙二十三行,每行十四字,上下單邊框,部分經卷保留了《開寶藏》題記,部分經卷尾部有牌記,存四千八百一十三卷。修復後的《趙城金藏》是此行必看的展品之一,修復後的展品只能看到展開的部分,講解的工作人員說,還剩一卷沒有進行修復,許是為了讓後人更加直觀地看到修復前的實物樣子,也便於後人考證和研究吧,可惜這次沒有展出。根據相關修復文章記載,此經卷是經過了先蒸後揭,然後整體託紙、上腹精紙、研光和裁齊等。筆者在看展的時候著重看了卷著的露出來的背面,確確實實是沒有看出進行了整託和加精,連研光的痕跡也沒有看出來,這除了託紙和精紙等修復材料較薄且適宜此經卷的修復外,必定離不開高超的修復技藝。

古書該如何修復?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敦煌遺書》的修復最能體現“最少干預的修復原則”,有關記載說也是第一次發明和使用了“掏補”技術手法,也是具有針對性的。現在看櫥櫃裡的展品,在卷裝的天頭部位,依然可以看到保留下來的原來用於修復(縫合)細麻繩,據講解工作人員介紹,修復時先把縫製在上面的麻繩一點一點放鬆,然後小心謹慎地借用工具挑起細麻繩,把細麻繩下面破損書頁紙張展平後,將粉糊塗抹到撕好的修補紙上面,再把塗了襁糊的修補紙送到麻繩的下面進行修補,一系列動作如履薄冰,如此把破損的地方修補好,最後再將麻繩一點一點緊好復原。總感覺像做“微創手術”一樣。

古書該如何修復?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根據《敦煌遺書》修復相關文章介紹,其主要“傷病”是毛邊、破損、缺失、汙漬等,破損處和毛茬的邊緣部位在這種情況下修復需要兩層到三層的修補紙進行修補,為了保證修復後效果平整,避免出現搭口較高呈現凸起或者出現“臺階”現象,在選配修復用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紙張的薄厚程度、顏色、簾紋、質地、密度等,選好合適的修復材料很重要。在進行修補過程中,在修補第一層的時候,修復紙需要儘量展平整,搭口儘量小一些;在修補第二層的時候,修復紙要適當放鬆一些,這樣上紙鬆一些到噴水壓平以後,修復處就會很平整;還有就是第二層修補紙的搭口要比第一層的搭口稍寬一點,這樣一來,搭口錯開更利於平整。

古書該如何修復?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常說“成敗在於細節”,修復展品中不乏很多修復精品,可以看出修復的細微處處理得多麼用心,修復後經過數年時光,現在展現出來依然很平整,甚至可以看到破損邊緣的毛邊、紙纖維都保留了下來,而且梳理得很自然、很順暢(就是順著纖維的走向),這些毛邊和個別幾束紙纖維還是很好地在補紙上粘在一起,也沒有搭口處毛邊翹起脫漿的現象,證明破損邊緣的毛邊上都是有耀糊的。還有,看修補的位置,如果不是腦袋緊貼在玻璃櫥窗,如果不是看展之前做好了功課去刻意尋找修補痕跡的話,幾乎看不出修補過的所有的位置,如此境界定是自始至終每一個細節的用心和精益求精,比如材料的選配、材料的使用、材料之間的搭配、做工的講究、技藝水平的穩定發揮、方式方法靈活調整運用,甚至可以想象出當時修復師那種禪定投入的狀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