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柱國重臣袁崇煥

2021-10-25由 蘭臺學士 發表于 歷史

袁崇煥,字元素,東莞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授官邵武知縣。為人慷慨負膽略,好談兵。遇老校退卒,輒與論塞上事,曉其厄塞情形,以邊才自許。

天啟二年(1622年)正月袁崇煥進京朝見皇帝,經御史侯恂推薦,提升為兵部職方主事。不久,因廣寧軍隊潰敗,朝廷商議扼守山海關,袁崇煥單騎出朝巡視關外。回來說“給我軍馬錢糧,我一個人就足以守住這個地方”。朝廷越級提拔他為僉事,監督關內外的軍隊,調發官庫金錢20萬兩,讓他招募士兵。

當時關外地區全部哈剌慎諸部落佔據,袁崇煥就駐守在關內。沒有多久,諸部落接受招撫,經略王在晉讓袁崇煥遷移駐守中前所,監督參將周守廉、遊擊將軍左輔的軍隊,經營管理前屯衛的事務。王在晉非常識他,舉薦他任寧前兵備僉事。但袁崇煥認為王在晉沒有遠大的謀略,不完全遵守他的命令。當時首輔是葉向高。

大學士孫承宗巡視邊防,袁崇煥請求帶領5000人駐紮寧遠,以救援十三山的10餘萬難民。總督王象乾與經略王在晉另派他人,結果只有6000人得以逃脫。後來孫承宗採納袁崇煥的建議,決定在寧遠駐兵,孫承宗自己駐守關內。袁崇煥曾查核到虛報名額的隊伍,立刻斬殺一個校官,孫承宗發怒說袁崇煥沒有這個權力,袁崇煥認罪,但敢於執法就像這樣嚴格。

天啟三年(1623年)九月,孫承宗決定駐守寧遠,派滿桂和袁崇煥前往。前面孫承宗令祖大壽修築寧遠城,祖大壽以為朝廷不會守衛這裡,因此只應付地修築了十分之一的工程。袁崇煥親自定下規格,次年完工。從此寧遠成為軍事重鎮。

天啟四年(1624年)九月,袁崇煥與大將馬世龍、王世欽率水陸馬步軍12000人,往東巡視廣寧,經過十三山,抵達右屯,由水路返回。不久論功晉升兵備副使,再進升右參政。

天啟五年(1625年)夏,孫承宗聽從袁崇煥建議,派兵佔領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淩河,修繕城郭居住其中。從此寧遠暫且成為內地,開闢疆土又有200裡。十月,孫承宗罷免,高第接任,令撤除關外守備,全部移往關內。袁崇煥堅決反對,但高第仍撤除錦州、右屯、大小淩河及松山、杏山、塔山的守備器具,丟棄米粟十餘萬。十二月,袁崇煥晉升按察使。

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的後金軍隊西渡遼河,到達寧遠。袁崇煥與大將滿桂,副將左輔、朱梅,參將祖大壽,守備何可剛等一起守衛。令前屯守將趙率教、山海守將楊麒,對逃跑的將士全部斬殺。後金軍頂著盾牌挖城,弓箭石塊都不能擊退,袁崇煥令羅立發西洋巨炮,擊傷後金軍隊,後金軍隊次日再攻又被擊退,努爾哈赤在此戰中被大炮所傷七個月後死去。後金軍隊攻打寧遠城時,兵部尚書王永光與其他大臣束手無策。經略高第、總兵楊麒帶兵駐山海關而不去援救。朝廷內外都說寧遠城不能守住。袁崇煥打退後金軍隊後上書朝廷,任之為右僉都御史。

後金軍隊從寧遠城敗退後,奪取了覺華島,殺軍民數萬。袁崇煥戰鬥力盡不能救援。高第與楊麒仍然不去救援被罷官(高第同時侮辱楊麒),以王之臣代替高第,趙率教代替楊麒。

後金軍隊起兵以來從來沒有打過敗仗,從來不談防守方面的問題,從寧遠城失敗後,開始討論防守問題。

三月,明朝廷再次設定遼東巡撫,讓袁崇煥任此職。魏忠賢派劉應坤、紀用等人出朝鎮守,袁崇煥反對無效。袁崇煥論功加兵部右侍郎。袁崇煥在寧遠之圍解除後,志漸驕,與滿桂不和,滿桂被召回朝廷。王之臣挽留滿桂留任,袁崇煥與王之臣也不和。朝廷令王之臣督率關內,關外交給袁崇煥。

袁崇煥同劉應坤、紀用、趙率教巡視錦州、大小淩河,計議大興屯田,逐漸恢復高第所丟棄的原有疆土。袁崇煥認為防守遼東,只有依靠堅固的城牆使用大炮一種方法。

天啟七年(1627年)正月,後金軍隊轉而攻打朝鮮,袁崇煥派人修繕錦州、中左、大凌三城,其間提出議和,後金假意答應。明朝廷開始同意議和,此後又反對,一些大臣以此攻擊袁崇煥。四月,袁崇煥向朝廷報告,關外四城連綿200裡,寬僅40裡,屯兵6萬,商人平民數十萬,沒有糧食。錦州、中左、大凌三城修築不可停止,需要用遷移的商人平民屯墾耕種解決糧食問題。朝廷讓尤世祿代替趙率教駐紮錦州,以左輔為前鋒總兵官駐大淩河。二人尚未到崗。五月,後金軍隊包圍錦州,趙率教同紀用防守,袁崇煥派尤世祿和祖大壽領兵4000人繞到軍隊作戰。另派水師往東出發牽制。朝廷令薊鎮、宣、大的部隊保護山海關。尤世祿等人未出發,後金軍隊已向寧遠進兵,袁崇煥和劉應坤、副使畢自肅防守,用火炮遠距離轟擊。滿桂、尤世祿、祖大壽在寧遠城外與後金軍隊作戰,士兵多死亡,滿桂身中數箭。後金軍隊撤離,增加兵力攻打錦州。後金因天氣溼熱和士兵作戰死亡多,六月撤退,途中毀壞大小淩河二城。此此戰稱為寧錦大捷。七月,因魏忠賢等人進讒言誣陷袁崇煥,袁崇煥罷職回家,以王之臣代為督師兼遼東巡撫,駐守寧遠。

明思宗朱由檢(年號崇禎)1627年即位後,處死魏忠賢。十一月,升袁崇煥為右都御史。

崇禎元年(1628年)四月,任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率薊、遼的部隊,兼督察登、萊、天津的軍務。七月,袁崇煥進入京城見皇帝,提出給予他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辦事的權力,共計五年,全部遼地可以恢復。袁崇煥對給事中許譽卿說“五年”是用來安慰皇帝的。袁崇煥又對皇帝說在外領兵會有人讒害中傷他,皇帝予以答覆。當月,川、湖防守寧遠計程車兵,因為欠軍餉四個月騷亂,其餘十三營響應,捆綁巡撫畢自肅、總兵官朱梅、通判張世榮、推官蘇涵淳。畢自肅被士兵傷害嚴重,兵備副使郭廣籌集一部分資金來疏散士兵。畢自肅羞愧上吊自盡。袁崇煥八月到關,逮捕15人予以處死,斬殺事先知道陰謀的中軍吳國琦。

袁崇煥到任時朱梅守寧遠,祖大壽仍守錦州。因朱梅即將離任,袁崇煥將寧、錦合為一鎮,祖大壽仍守錦州,提升中軍副將何可剛為都督僉事,代朱梅守寧遠,調薊鎮的趙率教到關門。袁崇煥說五年依靠這三個人實現向皇帝報告的目標,否則自己殺此三人,自己到刑部就死。袁崇煥留守寧遠。因畢自肅已死,袁崇煥請停設巡撫。等到登萊巡撫孫國楨罷免,袁崇煥也請求免去不設(防止官多相互牽制)。

崇禎二年(1629年)閏四月,袁崇煥加官太子太保,袁崇煥接受任時就準備殺毛文龍。

毛文龍是仁和人,以都司的官銜支援朝鮮,在遼東逗留。遼東被後金佔領後,毛文龍從海道逃回,殺後金守將,上報巡撫王化貞(未報經略熊廷弼),毛文龍授總兵之職,後任為左都督,掛將軍的印信,賜尚方寶劍,在皮島設軍鎮。皮島也稱東江,在登、萊的大海之中,其東北面就是朝鮮。天啟四年(1631年)五月開始連續三年,毛文龍多次派兵攻打後金均失敗。天啟七年(1634年)正月,後金攻打朝鮮。三月,後金軍隊在鐵山進攻毛文龍,毛文龍失敗逃歸島中。毛文龍沒有遠大的謀略,每年耗費軍餉巨大,並且招徠商賈販運違禁物品,朝廷有人彈劾他,後部議定不可,袁崇煥心裡厭惡他,上疏兵部派員去督理軍餉,毛文龍上疏爭辯,袁崇煥不高興,毛文龍來拜謁袁崇煥時不謙讓,更加堅定袁崇煥殺毛文龍的決心。

崇禎二年六月,袁崇煥在雙島設宴上捉住毛文龍,論其十二斬罪後斬殺之,毛文龍屬下28000人分成四部,以毛文龍之子毛承祚、副將陳繼盛、參將徐敷奏、遊擊劉興祚掌管。

袁崇煥在遼確定軍隊的編制,推廣到登、萊、天津,再到東江,四鎮兵加起來有15。3萬人,馬8。1萬匹,每年開支計劃內費用480餘萬兩,比原先減少120餘萬兩。

毛文龍死後三個月,後金數十萬軍隊分路進入龍井關、大安口。袁崇煥和祖大壽、何可剛入關守衛。十一月,到薊州。不久趙率教戰死,遵化、三屯營被後金攻破,巡撫王元雅、總兵朱國顏自殺,後金軍隊越過薊州向西。袁崇煥領兵入衛京師,在廣渠門外設營。皇帝召見,袁崇煥因兵馬疲敝,請求進入城中休息,不許。出兵與後金軍隊作戰,互相殺傷。當時後金軍隊進入的關口是薊遼總理劉策防守,袁崇煥千里救援自認有功。然而京城有人說袁崇煥縱容敵人擁兵自重。朝中也有大臣因袁崇煥提出過和議,誣衊他勾結敵人。皇太極又設下離間計,崇禎皇帝認為袁崇煥會作內應。十二月,崇禎皇帝召見袁崇煥,捆綁關入大牢。祖大壽當時在場,渾身發抖驚慌失措,出京城後立即帶著軍隊投降後金。祖大壽曾經有罪,孫承宗表面上宣稱要殺他,又讓袁崇煥解救他,祖大壽感激袁崇煥,害怕會和袁崇煥一起被殺,因此叛變投降。

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煥被崇禎凌遲處死,兄弟妻兒流放三千里,抄沒其家產。袁崇煥沒有兒子,家裡也沒有多餘的財產,天下冤之。袁崇煥被下獄半個月,滿桂與後金作戰戰死,從此明朝廷再也沒有主持邊防事務的人,直接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

(資料來源:《明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