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0040《戰略推演》——王昶(1)

2021-10-20由 西木教育 發表于 歷史

一、推演架構

1、知己知彼明方向:研判形勢,瞭解對手,認識自己,這是戰略推演的邏輯起點。

2、路線行動配資源:指戰略方向明確後,規劃具體路線,明確重大行動,併為之配置相關資源。

3、適應型戰略思維:建立在”環境較少受到重大幹擾“的假設前提下。這種市場環境,競爭基礎穩固,結構相對穩定,沒有突然發生顛覆性變化的危險,行業發展趨勢是可測的。

建立企業”累積性優勢“,其競爭優勢來源於巨大的規模、差異性或者是核心能力。

如果企業所處市場份額與利潤高度相關,則該市場屬於規模市場,需要規模效應驅動。

如果企業所處市場與利潤非正相關,則該市場屬於專業化市場或者具有地域限制的分散市場,需要選擇差異化來構築競爭優勢。

企業獲得累積性優勢的重要途徑,專注構建難以替代的、稀有的、有價值的核心能力。

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沿著”

目標-差距-補短

“的邏輯,實施瓶頸突破,聚焦在對標和目標對照上,以發現機會差距和業績差距,透過學習標杆的經驗,解決內部存在問題。

4、塑造性戰略思維:建立在複雜動態的環境下。這種市場環境,經濟動盪,變革的訊號強烈,競爭基礎受到挑戰,行業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或者是新技術孕育著新模式、新業態的機遇。

面對複雜動態的市場環境,將持續創新或顛覆式創新作為其主導邏輯。

強調按照”機會-設想-構建“的邏輯,以終為始,圍繞新願景或新設想,層層構建充分條件。

企業在戰略推演中,把新市場、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甚至是發展新業態置於關注的焦點,打破現有企業既有的格侷限制,大膽設想如何整合資源,構建實現新設想的充分條件。

5、三大戰略要素:機會洞察、路線設計、資源配置。

機會洞察:環境側重在觀察企業發展的宏觀環境和行業環境,需求側偏重觀察企業所處市場與需求的變化,供給側偏重觀察企業所處的行業競爭態勢。

路線設計:解決”路線行動“問題。總體路線設計涉及公司的戰略,如何構築持久的競爭優勢;業務路線設計涉及業務層戰略;行動路線設計涉及職能層戰略。

資源配置:解決”配資源“的問題。戰略資源指企業發展所需要的人、財、物;組織機構要根據戰略做出相應調整;體制機制也要做出相應調整、創新,以適應戰略的變化。

6、四種戰略型別:按照”形式研判-基本矛盾-戰略響應“的邏輯,將企業戰略分為四大基本型別:

業務增長型:一般依靠機會驅動,將”做大“作為企業的戰略主題;波特五力模型、波士頓矩陣、經驗曲線等是其常用分析方法;企業逐漸轉向適應型思維。

市場領先型:一般以投資驅動,將”求快“作為企業的戰略主題,謀取行業領導地位成為企業的競爭焦點;對標分析、核心能力構建等是其常用分析方法;主要採用適應型戰略思維。

創新趕超型:將”爭先“作為企業的戰略主題,透過創新驅動,構建獨特的核心能力成為企業競爭基礎;典型分析方法有價值曲線、國際化戰略、多元化策略等;企業主要透過自主創新或併購整合來獲取資源與能力;以適應性思維為主,企業特徵是BCG三四原則:

戰略轉型期:戰略主題是”求變“,企業必須進行多元性創新,一方面加快剝離出售虧損嚴重的業務,另一方面迴歸核心業務,或者對核心業務進行根本性轉移或者重新定義。此時期,企業轉向採用重塑型思維、戰略重組、能力重塑、商業模式再造等典型分析方法。

7、五項推演價值:建立戰略語言,傳授邏輯方法,推動上下參與,確保戰略一致,達成戰略共識

二、會洞察推演

1、機會洞察是戰略推演的邏輯起點,旨在幫助企業識別市場機會,明確發展方向。機會洞察推演實質上是建立對未來市場和產業發現的基本假設,是進一步進行路線設計推演的前提基礎。

2、機會洞察推演遵循”形勢研判-矛盾識別-中心任務“戰略三段論邏輯。

3、形勢研判是機會洞察的首要工作,重點是”察三側“-環境側、需求側、供給側,識別企業發展的機會和可能的威脅,判斷行業發展趨勢及其驅動因素。主要任務是”三察三看“。

形勢研判建立在大量資訊、資料和事實收集、分析的基礎上,透過假設、推理,做出趨勢與機會的判斷。資料收集是形勢研判推演的基礎工作,涉及企業內外兩個方面的資訊資料的收集。

環境側推演:PEST模型,重點分析對行業和企業具有戰略性影響力的各種宏觀力量。

政治法律:重點關注產業政策、監管法規等方面的變化趨勢及其驅動因素。

經濟:重點關注經濟增長、經濟週期、經濟景氣等方面的變化趨勢及其驅動因素。

社會文化:重點關注社會價值觀、生活方式、人口結構、人均收入水平等方面的變化趨勢及其驅動因素。

技術:重點關注主流成熟技術的應用、前沿技術的研發趨勢及其對市場的衝擊影響。

需求側推演:重點分析客戶的需求和消費行為的變化,識別3-5年市場需求發展趨勢影響

市場前景:重點分析不同細分市場的規模和成長前景,識別有吸引力的細分市場。

客戶畫像:重點描繪目標客戶畫像,分析客戶特徵、需求痛點,洞察需求偏好趨勢。

客戶行為:重點分析客戶購買行為發生場景和決定因素,並分清產品購買角色。

需求側推演關鍵把握消費升級這條主線,消費升級與科技革命是驅動產業變革的雙輪

供給側推演:重點在於分析行業特徵,識別影響行業變化的驅動因素,判斷行業的吸引力,識別潛在的風險。

產業特徵:運用產業鏈地圖認清產業特徵,是刻畫產業部門間的技術經濟關聯關係形態,描繪特定產業中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和空間鏈的耦合關聯關係的視覺化工具。

變革趨勢:捕捉行業變革的訊號,判斷行業變革的趨勢。

競爭格局:重點分析產業的競爭強度、競爭者動態,識別改變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

4、矛盾識別:矛盾推演任務將企業內外環境聯絡起來,識別新形勢下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使路線設計具有針對性,不將有限資源浪費在無關緊要的事物上。矛盾衝突主要有兩組:

一組是內外不匹配的矛盾衝突,透過橫向對標發現機會差距。

一組是內部不協調的矛盾衝突,透過能力分析查詢內部短板。

能力是企業協調和利用資源的企業特質,可運用價值鏈方法輔助做能力分析。價值鏈是企業所有互不相同但又相互聯絡的生產經營活動,構成了創造價值的動態過程。

透過能力分析,查詢內部的短板,發現產生內部不協調的矛盾根源。

5、中心任務:明確解決制約企業未來發展的、事關全域性的、根本性的、關鍵性的問題。瞄準解決企業所處發展階段面臨的主要矛盾。提煉形成企業戰略主線和戰略意圖。

捕捉機會式:基於形勢研判發現機會視窗,運用塑造型戰略思維,捕捉機會為中心任務。

突破瓶頸式:針對發現的主要矛盾,運用適應型戰略思維,突破瓶頸為中心任務。

6、大變局已到來

變局一:經濟進入新常態。

變局二: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

變局三:大資料成為新生產要素。

變局四:新商業基礎設施為企業數字化賦能。

變局五:萬物互聯重塑新生產關係。

變局六:消費升級引領新需求。

變局七:共享經濟創造資源配置新方式。整合碎片化分散的閒置資源,實現供需雙方的精準匹配,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