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地區產業轉型升級

2021-10-10由 光明網 發表于 歷史

作者:景普秋(山西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邊雲濤(山西財經大學博士研究生)

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地區是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客觀現象。如何推動其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同樣是具有普遍意義的一個現實問題。2017年以來,有關部門先後確定了20個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分佈在東北、東中西部等各個區域。經過幾年來的實踐探索,已經形成了一些亮點。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地區承擔著獨特的重要作用。有必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在總結提煉各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經驗做法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提出推動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地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思路舉措。

以創新理念提升發展素質

創新不足是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短板所在,但創新與傳統之間並無本質矛盾。相反,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地區更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一是要把創新驅動落在改造提升傳統動能上,以此推動既有引擎脫胎換骨。

近年來各示範區普遍都在以提升創新能力為核心,大力推動傳統制造業向先進製造業升級,神舟飛船、蛟龍號、C919國產大飛機等中國名片的很多關鍵部件都是遼寧製造,全國25個先進製造業叢集決賽優勝者名單中,湖南株洲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叢集、江蘇徐州工程機械叢集、江蘇常州新型碳材料叢集成功入選,這些都是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地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突出亮點。

二是要把創新驅動落在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上,以此推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比如四川宜賓透過產業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與本地企業共開展各類“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專案100餘個,培育出一批如智慧終端、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數字經濟等的新型產業,先後獲批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產教研城一體化試驗區、首批國家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

三是要把創新驅動落在市場主體發展壯大上,以此推動經濟活力持續增強。

比如山西長治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現市場主體及實體經濟發展深度融合,形成了“創意+工廠”“樓宇+雙創”“老工業+雙創”“電商+雙創”等模式,實現了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創新活力充分湧流、創業潛力加速釋放、創造動力有效激發的創新生態正在形成。

以協調理念最佳化發展形態

將傳統產業作為比較優勢,加快推動其轉型升級,並由此延伸拓展,著力構建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多元協調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而不是喜新厭舊、捨近求遠、簡單地摒棄傳統產業,已經成為全國眾多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地區的發展共識。

傳統產業關鍵是要做優做強,

堅持高階化、綠色化、智慧化方向,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提升核心競爭力。安徽銅陵重點從資源保障、產業支撐、研發基地、企業群體、銅文化、開放口岸等方面發力,著力推動銅產業高質量發展,被國際銅加工協會評價為“中國銅產業鏈條最長、產品品種最全、技術水平最高”的城市。

新興產業關鍵是要培育壯大,

結合傳統產業優勢,沿產業鏈供應鏈向上下游和中高階延伸拓展。河南平頂山依託煤炭、岩鹽、鋼鐵“兩黑一白”基礎優勢,深入推進延鏈補鏈強鏈,初步形成了大尼龍、煤焦化、鹽化工、特鋼不鏽鋼、碳基新材料等5條清晰產業鏈,產業競爭優勢得到提升。

未來產業關鍵是要謀篇佈局,

緊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前沿,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並推動其走向工程化、產業化。山西圍繞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方向,跟蹤世界前沿、對接國家戰略、結合自身實際,分別編制“六新”發展專項規劃,努力實現換道領跑。

以綠色理念厚植髮展本底

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一場硬仗。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地區產業以“兩高一資”為主,存在加快發展的強烈意願,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任務極為艱鉅。關鍵是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把握好發展與減排、短期與中長期的關係,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

要把產業生態化作為底線要求,

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都要堅持綠色低碳迴圈的發展方向,努力把碳排放增量控制住,早日實現“碳達峰”。遼寧本溪實施生態立市戰略,推進煤矸石、採礦廢石、尾礦粉等大宗固體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和鋼鐵、玻璃等高能耗行業技能技術改造,努力建設千萬噸國家級廢鋼鐵加工配送基地。

要把生態產業化作為更高目標,

加快發展零碳、負碳產業,努力把碳排放存量消化掉,早日實現“碳中和”。貴州六盤水作為“三線建設”時期的重點老工業基地,生態環境一度瀕臨崩潰,近年來積極建立國家森林城市和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市,森林覆蓋率由最低時的7。55%提高到目前的61。51%,並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旅遊業,初步實現了從黑水荒山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的轉變,昔日“煤都”正成為今日“涼都”。

同時要加快治理過去粗放發展導致的環境汙染問題,

重現“藍天碧水淨土”。湖南株洲深入推進清水塘地區搬遷改造和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實施企業關停與土地收儲、搬遷轉型、人員安置、汙染治理和新城建設“五個同步推進”,湘江霞灣段鎘、汞等汙染物顯著下降,成為我國河道重金屬汙染治理的典範。

以開放理念拓展發展空間

開放程度不足往往是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地區的共性問題。新發展格局背景下,產業門類關係協調和能源安全保障意義凸顯,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地區的戰略地位有所提升,必須抓住這一難得機遇,全面加快自身開發開放步伐。

首先要加快完善開發開放的基礎設施體系,

主要包括開發區、自貿區、保稅區等開放平臺,“鐵公基”等傳統基礎設施,以及“岸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山西規劃形成“一市一國家級開發區、一縣一省級開發區”格局,工業類開發區規劃面積2881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1。85%,為今後三十年產業發展打下基礎。湖北襄陽發揮區位優勢,加快建設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大力構建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客運、物流、資訊化七大系統。遼寧大連依託自貿區重大平臺,著力推動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和“港產城創”一體化發展。

更重要的是加大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力度。

其中一方面要加快“引進來”,透過運營託管、稅收分成等方式與發達地區合作共建“產業飛地”,破解招商引資吸引力不足的難題。廣東韶關全力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積極推進“廣韶同城”“深韶對接”和“莞韶對口幫扶”,與東莞共建莞韶產業轉移工業園。江西萍鄉與湖南株洲共建贛湘邊區域合作園區,推動跨省區產業合作取得顯著進展。另一方面要加快人才培育與引進,破解招才引智吸引力不足的難題。山西與北京大學在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共建科創基地,聯手打造集科學研究、成果轉化、人才培養與引進為一體的新型科技創新平臺。

以共享理念豐富發展內涵

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地區應堅持共享發展價值取向,和全國各地區一同走向共同富裕。傳統產業大多屬於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基礎產業,承擔著為其他產業發展提供生產資料的重要作用。在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地區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傳統產業首當其責。

首當其責就是要樹立共享理念,推動傳統產業的比較優勢向新興產業的發展優勢轉化,從而強化對產業體系整體轉型升級的支撐力度。

山西出臺市場化方案,針對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每度0。3元電價,將煤炭優勢、電力優勢轉化為電價優勢,對大資料、半導體、合成生物等產業形成明顯集聚效應,同時也有效倒逼煤炭及火電企業加快降本增效。河北唐山利用傳統產業形勢較好的時機,實施以豐補歉、調舊育新,在鋼鐵、水泥等傳統企業中開展“引進一個專家團隊、建立一個研發機構、選投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一個培訓計劃”等“四個一”行動。內蒙古利用煤炭產業收益,出資設立產業發展引導基金,重點支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此外,即便是在傳統產業關停退出的過程中,也蘊含著新興產業的巨大發展機遇。

北京石景山結合首鋼工業園區搬遷調整,創新工業建築物保護性改造利用和老舊小區原拆原建模式,京冬奧組委及冰雪等相關產業專案相繼落戶於此,率先改造的三高爐已成全球新品釋出平臺,一高爐將變身VR體驗館,二高爐將變身奧運博物館,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正在加快打造。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必須完整、準確、全面地理解和貫徹。在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地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要統籌推進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使之協同發力、形成合力,從而更好地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專案(18BJL081)階段性成果)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