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從《史記.封禪書》中一段話看,黃帝或是外星人

2021-10-05由 寰中秀士 發表于 歷史

宇宙浩瀚無垠,幾千億個星系,每個星系幾千億顆星球,歷經了200億年,怎麼可能只在地球這粒塵埃上面才極短時間長几個人出來呢,這是不可能的,只需要比我們僅僅早1000年的智慧生命就能光臨我們的世界。早期來到這裡的智慧人類,就成了我們原始祖先的“神”,負責教導治理我們原始社會的外來智人就是“帝”……

在司馬遷的《史記。封禪書》中,有這麼一段話: “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髯垂胡。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墜,墜黃帝之弓。……”

從《史記.封禪書》中一段話看,黃帝或是外星人

如果要這樣想象這段話,那麼就無解

這段話看似神話故事,讓人可能無法理解這究竟怎麼一回事。我們不妨開啟世界觀來理解這段話。重點:1、黃帝鑄鼎,用到了銅這種金屬;2、鼎做好了,龍就來把黃帝接走了,這個“龍”的到來與“鼎”的鑄成有聯絡;3、同時乘龍而去的有七十多人;4、龍來和去的時候有共同特徵動作“垂胡”、“髯拔”。

從《史記.封禪書》中一段話看,黃帝或是外星人

這樣理解鼎和龍是無解的

如果要把這個鼎和龍理解為通常意義的”大方鼎“和”神話龍“,那麼這件事情就只能看作是古人編造的神話。注意:同時隨黃帝上去的還有群臣和後宮共計七十多人,這麼多人,得多大一條“龍”呢,這條龍的體形至少堪比一架小型客機。那麼,會不會這個所謂的“龍”,就是一種飛行器呢,而所謂的“髯”(鬍鬚、發)就是——起落架。飛行器降落時開啟起落架,本來支架是橫著的,落地時伸出向下垂,就是“龍髯垂胡”(鬚髮垂下來像鬍子那樣豎著)。這麼一來,整件事情就順理成章、清晰明瞭。

在古代,那時候的我們普通人還是很原始的人類,他們沒有豐富的科學詞彙和認知,而人往往都是用其已知的名詞來描繪未知的新事物,像什麼就稱作什麼。如果他們看到一個長條的巨大的傢伙從天而降,那麼就會把它稱作“龍”,也許他們聽說過龍會飛,或知道龍會飛,或見過龍,這是另一個話題。人們的這種稱謂習慣至今如此,在許多農村,習慣地把衛星天線叫做——鍋蓋,因為它實在太像一個鍋蓋。那麼黃帝用銅做的“鼎”或然就是一個類似衛星訊號器這樣的東西,古人看到一個方的金屬做的大器物,自然會把它稱作——“鼎”。

從《史記.封禪書》中一段話看,黃帝或是外星人

飛船的旋梯、起落架就是——髯

從《史記.封禪書》中一段話看,黃帝或是外星人

西部農村把衛星天線俗稱鍋蓋

從《史記.封禪書》中一段話看,黃帝或是外星人

《超級戰艦》中外星人的訊號器——鼎

現在我們重新來理解一下史記這段話:

黃帝從首山採來銅,製造了一個訊號塔或發射器(鼎),發射器做好後資訊傳送到外空間,外空間中的黃帝同族收到訊號,就駕著飛船(龍)來接黃帝。飛船展開並放下起落架就是“龍髯垂胡”。黃帝上去之後,同時跟黃帝一起走的還有群臣後宮七十多人。其餘小臣不得上,就紛紛去抱著飛船起落架不放(悉持龍髯),結果起落架一收(龍髯拔)就全掉下來了。黃帝很感觸,就把自己用的弓丟了下來,給眾人做紀念。

延伸:黃帝走後,留下了一些古老的宇宙知識,並由一些人傳承,學習這些知識的人就叫——修道,這個話題且不多講。

至於封禪書中其他內容,看起來有點亂,而這段“乘龍而去”的描寫究竟是司馬遷從哪裡抄來的,我們無法得知。今天我們看到三皇五帝、史記這些資料,都是被拼了又拼、改了又改的東西。姑且就當個興趣吧。

類似的還有《拾遺記》卷四秦始皇篇記載:始皇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淪波舟”。其國人長十丈,編鳥獸之毛以蔽形。始皇與之語,及天地初開之時,瞭如親睹。曰:“臣少時躡虛卻行,日遊萬里。及其老朽也,坐見天地之外事。臣國在咸池日沒之所九萬里,以萬歲為一日。俗多陰霧,遇其晴日,則天豁然雲裂,耿若江漢。則有玄龍黑鳳,翻翔而下。及夜,燃石以繼日光。

這裡的“淪波舟”或是一種螺形UFO,可上天入海,“宛渠之民”可以自己飛行(躡虛卻行,日遊萬里),懂得地球世界的始末(及天地初開之時,瞭如親睹),懂得宇宙中的事情(坐見天地之外事),他們夜晚採用一種礦石照明(燃石以繼日光)。我們的夜晚照明叫——旋磁御電以繼日光。

開啟心扉,開啟世界觀,你的眼界就能凌然冥冥眾生之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