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史記梁孝王劉武世家傳記

2021-10-03由 踏雪之烏雲 發表于 歷史

史記梁孝王劉武世家傳記

梁孝王劉武,是孝文皇帝的兒子,與孝景帝同母所生,母親就是竇太后。

孝文帝共有四個兒子:大兒子就是太子,繼位為孝景帝;二兒子劉武;三兒子劉參;四兒子劉勝。

孝文帝繼位後二年,封劉武為代王,封劉參為太原王,封劉勝為梁王。

兩年後,遷封代王劉武為淮陽王。

把代地全部封給太原王劉參,改封號為代王。

劉參封王十七年,於孝文帝后元二年(前162)去世,諡為孝王。

兒子劉登繼承王位,這就是代共王。

代共王繼位二十九年,於武帝元年二年(前133)去世。

兒子劉義繼承王位,名號叫代王。

代王繼位十九年,漢朝擴充關塞,因受常山阻隔,便遷封代王為清河王。

劉義遷封清河王是在武帝元鼎三年(前114)。

當初,劉武受封淮陽王十年,梁王劉勝去世,諡為梁懷王。

梁懷王是孝文帝最小的兒子,受孝文帝的寵愛超過其他兒子。

梁懷王去世第二年,遷封淮陽王劉武為梁王。

梁王劉武開始受封為梁王,是在孝文帝的第十二年。

梁王從初封為代王到這時已共經歷十一年了。

史記梁王十四年,入京朝見皇上。

十七年,十八年,接連進京朝見皇上,留在京城,到第二年,才回到封國。

二十一年,入京朝見。

二十二年,孝文帝駕崩。

二十四年,入京朝見。

二十五年,又入京朝見。

這時皇上尚未確定太子。

皇上與梁王一道宴飲時,曾經順口隨意地說:“在我去世后皇位傳給梁王。”梁王推辭。

梁王雖然知道皇上不是頂真的話,然而內心暗喜。

太后聽了也一樣高興。

那年春天,吳、楚、齊、趙等七國叛亂,吳、楚叛軍首先攻擊梁國的棘壁,殺害了幾萬人。

梁孝王守衛雎陽城,而派韓安國、張羽等人為大將,以抵禦吳楚叛軍。

吳楚叛軍以梁國為界限,不敢越過樑國再向西前進,與太尉周亞夫等人對陣三個月。

吳楚叛亂平息,被梁國斬殺俘虜的吳楚軍隊,與被朝廷軍隊所斬殺俘虜的吳楚軍隊在數量上幾乎相等。

第二年,朝廷確定太子。

這以後梁國與朝廷最為親近,又有戰功,還是大國,佔有天下最肥沃富饒的地區。

地域北面以泰山為界,西面到達高陽,有四十多座城池,而多數都是大縣。

梁孝王是竇太后所生的小兒子,竇太后寵愛他,賞賜給他的財物無法計算。

於是孝王建起東苑,方圓三百多里。

擴大睢陽城七十里,大肆修建宮室,架起空中通道,從宮殿連線到平臺長達三十多里。

獲得天子賜予的旌旗,外出時跟隨千軍萬馬。

四處驅馳狩獵,排場與天子相類。

出入都要封鎖道路,嚴加警戒。

招收延攬四方豪傑,從崤山以東的遊說之士沒有不來到的,像齊人羊勝、公孫詭、鄒陽之類。

公孫詭多出邪謀歪計,剛見梁孝王時,孝王賜給他千金,官至中尉,梁國稱他為公孫將軍。

梁國大量製造兵器弓箭戈矛等多達數十萬,府庫中儲積的金錢將近一百萬萬,珠寶玉器比京師朝廷還要多。

梁孝王二十九年十一月,孝王到京城朝見皇上。

史記梁孝王劉武世家傳記

景帝派遣使者持符節駕著駟馬高車,到關前迎接梁王。

在朝見皇上後,梁王上奏章請求,因而被留在京城。

因為竇太后寵愛他的緣故,梁王進宮就陪侍景帝同乘輦車,出宮就與景帝同車遊獵,在上林苑中射獵禽獸。

梁國的侍中、郎官、謁者都只要登記名字就可以進入宮廷,與朝廷的宦官沒有不同。

十一月,皇上廢掉慄太子,竇太后想以梁孝王為皇位繼承人。

大臣和袁盎等人勸阻景帝,竇太后的意圖受到阻礙,也就不再提起以梁孝王為皇位繼承人的事了。

因為事情隱秘,世人都不知道。

梁孝王於是告辭皇上回到封國。

那年夏天四月,皇上立膠東王為太子。

梁孝王怨恨袁盎和參與議嗣的大臣,於是與羊勝、公孫詭之類派人暗殺了袁盎及其他參與議嗣的大臣十多人。

朝廷緝捕殺人的兇手,沒有抓獲,於是天子懷疑梁王,後來抓到兇手,果然是梁王指使他們乾的。

於是朝廷派遣使者,官員們在路上絡繹不絕,到梁國查辦,逮捕公孫詭、羊勝。

公孫詭、羊勝藏在梁王后宮。

朝廷使者督責梁相甚急,梁相軒丘豹及內史韓安國進諫梁王,梁王才令羊勝、公孫詭自殺,把他們交出來。

皇上因此怨怒梁王。

梁王害怕,便派韓安國透過長公主向太后謝罪,才得到寬恕。

皇上的怒氣逐漸消解,梁王便上書請求朝見。

已經到達關前,茅蘭勸說梁王,讓梁王乘坐罪人所乘的布車,只教兩個騎兵隨從入關,躲藏在長公主的園囿中。

朝廷派遣使者迎接梁王,只見梁王已經入關,車騎全都在關外,而不知梁王在什麼地方。

竇太后哭著說“:皇上謀殺了我的兒子!”景帝憂慮害怕。

這時梁王來到宮門前伏臥在斧鉞上認罪,然後太后、景帝大為高興,互相哭泣,又像從前一樣。

景帝詔令梁王的隨從官員全部入關。

然而景帝更加疏遠梁王,不與他同車共輦了。

梁孝王三十五年冬天,再次進京朝見。

梁孝王上奏章想留在京城,皇上不允許。

回到梁國,心情悶悶不樂。

到北面良山狩獵,有人獻上一條牛,腳從背上長出來,梁孝王厭惡它。

六月間,得了熱病,六天後就去世了,諡號叫孝王。

梁孝王仁慈而孝順,每當聽到太后生病時,口不能進食,住不能安睡,總想留在長安侍奉太后。

太后也疼愛他。

到聽說梁王去世時,竇太后哀痛欲絕,不能進食,說:“皇上到底殺死了我兒子!”景帝悲傷害怕,不知怎麼辦。

與長公主商量這件事,於是將梁國一分為五,全部封立孝王的五個兒子為王,五個女兒都享有湯沐邑。

於是把這些措施報告太后,太后才高興,特地為皇帝加了一次餐。

梁孝王的大兒子劉買封為梁王,這就是共王;次子劉明封為濟川王;三子彭理封為濟東王;四子劉定封為山陽王;五子劉不識封為濟陰王。

梁孝王沒去世時,財產要用億萬來計算,無法算清。

到他去世後,府庫裡還剩有黃金四十多萬斤,其他財物也與此相等。

梁共王三年,景帝駕崩。

共王封立七年後去世,兒子劉襄繼位,這就是梁平王。

梁平王劉襄十四年,他的母親叫陳太后。

梁共王的母親叫李太后。

李太后是梁平王的親祖母。

平王的皇后姓任,叫任王后。

任王后很得平王劉襄的寵愛。

當初,梁孝王在世時,有一個飠樽,價值千金。

梁孝王告誡後人,要妥善地保管飠樽,不要用它送人。

任王后聽說這事後想得到飠樽。

平王的祖母李太后說“:先王有遺命,不要用飠樽送人。

史記梁孝王劉武世家傳記

其他的財物哪怕價值億萬,都可自由處置。”任王后非常想得到飠樽。

平王劉襄徑直派人開啟倉庫拿出飠樽,賜給任王后。

李太后大怒,朝廷使者來時,她想去親自訴說,平王劉襄和任王后攔住她,把門關上,李太后與他們爭奪門戶,夾著了手指,於是沒能見到朝廷使者。

李太后也私下與食官長和郎中尹霸等人私通淫亂,而平王與任王后抓住這個把柄派人暗示李太后,阻止她對飠樽的干涉。

李太后私下有淫亂的行為,也只好作罷。

後來李太后因病去世。

在李太后生病時,任王后不曾去探問病情;去世後,任王后又不居喪守孝。

漢武帝元朔年間,睢陽有個叫類犴反的人,有人侮辱了他的父親,那人與淮陽太守的客人外出同坐一輛車子。

太守的客人下車走了,類犴反在車上殺死了他的仇人然後走了。

淮陽太守發怒,以此責備梁國二千石俸祿的執事官員,二千石以下的官員緝拿類犴反很緊迫,抓住了類犴反的親戚。

類犴反知道梁國宮中的陰私,於是向朝廷報告緊急的事變,全部告發梁平王與他的祖母爭奪飠樽的情況。

當時朝廷中丞相以下的官吏都清楚地知道這件事,想借此打擊梁國的高史記級官吏,就把報告上報天子,天子把這件事交給官吏審問,果然有這回事。

公卿大臣請求皇上廢梁王劉襄為平民。

天子說“:李太后有淫亂的行為,而梁王劉襄沒有好的太師太傅教導,所以做出不義的事來。”於是削除梁國八座城邑的封地,砍下任王后的腦袋掛在大街上示眾。

梁國還剩有十座城邑。

劉襄繼位三十九年去世,諡為平王。

兒子劉無傷繼位為梁王。

濟川王劉明,是梁孝王的兒子,以桓邑侯的身份在孝景帝中元六年(前144)被封為濟川王。

七年後,犯了射殺他的中尉的罪行,朝廷的有關部門請求天子誅殺濟川王,天子不忍心誅殺他,廢劉明為平民,遷到房陵,他的封地納入朝廷立為郡。

濟東王劉彭離,是梁孝王的兒子,在孝景帝中元六年(前144)被封為濟東王。

二十九年後,劉彭離驕橫跋扈,喪失作人君的禮儀,在夜晚私自與他的奴僕和少年亡命之徒幾十人從事搶劫殺人,以奪取財物為樂事。

被他殺害的人已經發覺的就有一百多人,國都的人都知道,沒有人敢在晚上走路。

被害人的兒子上書朝廷告發。

朝廷有關部門請求皇上誅殺濟東王劉彭離,皇上不忍心,廢他作平民,遷居上庸,封地納入朝廷,設定為大河郡。

山陽哀王劉定,是梁孝王的兒子,在孝景帝中元六年(前144)被封為山陽王。

在位九年去世,沒有兒子,封國被廢除,封地納入朝廷,設定為濟陰郡。

太史公說:梁孝王雖因是竇太后的愛子、孝景帝的親弟的緣故,佔有肥沃富饒的土地,而且躬逢漢朝國運隆盛,百姓殷富,所以能積聚他的財富寶貨,擴大宮殿房屋,車騎服飾比於天子,然而也超越本分了。

褚先生說:我在做郎官的時候,從宮殿中喜歡談論的老郎官口中聽到他們講述梁孝王的事蹟。

我私下認為使梁孝王心懷怨恨不滿、要做壞事的原因,是從朝廷中產生的。

那時竇太后,是女主人,因為寵愛小兒子的緣故,想讓梁孝王作太子。

大臣們不及時正告梁孝王不能作太子的情由,曲意奉承不顧大局,暗中取悅太后以接受賞賜,不是忠臣所為。

假如大臣們都像魏其侯竇嬰那樣直言相諫,哪有後來的禍患?孝景帝與梁孝王宴飲相見時,侍候太后喝酒,景帝說“:在我去世後把帝位傳給梁王。”太后聽了很高興。

竇嬰在跟前,伏在地上說:“漢朝法制的規定,帝位傳給兒子傳給嫡孫,現在皇上為什麼要傳給弟弟,擅自破壞高祖的規定呢?”這時景帝默默不作聲,太后心中不高興。

以前周成王跟他的幼小的弟弟站在樹下,成王摘下一片桐葉給弟弟,說“:我把某地封給你。”周公聽見了,上前見成王說:“天子賜封弟弟,很好。”成王說:“我只不過跟他開玩笑罷了。”周公說:“人君沒有錯誤的舉動,沒有開玩笑的話,說了話就必須要做到。”於是就把某地封給小弟。

從這以後周成王到老不敢有開玩笑的言語,說了就必然做到。

《孝經》上說:“不合法規的話不說,不合道義的事不做。”這是聖人的格言。

孝景帝不應該對梁孝王說漂亮話。

梁孝王上有太后的看重,驕橫傲慢已經年深日久,多次聽景帝說漂亮話,說要在去世後把帝位傳給梁孝王,而實際上景帝沒有這樣做。

又諸侯朝見天子,按照漢朝的制度一共有四次朝見。

剛到時,進宮小見;到正月一日早晨,進獻放在鹿皮上的璧玉祝賀正月,按照禮儀正式朝見;過後三天,天子與諸侯王設定酒宴,賜與金錢財物;再過兩天,又進宮小見,然後告辭回去。

一共留在京城長安不超過二十天。

所謂小見,就是天子閒暇時在皇宮禁門內召見,在宮禁中飲酒,這不是一般計程車人能夠進入的地方。

梁孝王到西邊京城朝見,隨便留下,將近半年。

進來時跟天子同輦,出去時跟天子同車。

告訴他大話而實際上不給他,使他口出怨言,陰謀叛逆,這時就接著為他而憂慮,不也太離譜了嗎!不是大賢之人就不懂得推讓,現在漢朝的禮儀制度,朝見皇帝慶賀正月的,常常是一個國王與四個諸侯一起朝見,十多年來一次。

現在梁孝王常常是連年入京朝見,留得很久。

俗話說:“驕子不孝。”這不是壞話啊。

所以諸侯王應當為他們安排好的太師太傅,任用能進忠言的人為相,如汲黯、韓長孺等人,敢於直言苦諫,哪裡還會有禍患呢!聽說梁孝王西入京城朝見,謁見竇太后,在寢宮中平常見面,與景帝都陪坐在太后面前,言語親切和悅。

太后對皇上說“:我聽說殷朝的原則是親近自己的親人,周朝的原則是尊尚祖先的傳統,其道理是一樣的。

在我百年之後,我把梁孝王託付給你。”景帝跪在席子上,挺直身子回答說:“是。”吃罷酒宴出來,皇上召來袁盎等通曉經義權術的大臣說“:太后說這樣的話,是什麼意思呢?”大臣回答說“:太后心想立梁王為皇上的太子。”景帝詢問殷、周是怎麼回事,袁盎等人說“:殷朝的原則親近親人,意思是讓弟弟繼位。

周朝的原則遵從祖先,意思是讓兒子繼位。

殷朝的原則是崇尚質樸,質樸就是效法上天,親近他所親愛的人,所以讓弟弟繼位。

周朝的原則是崇尚文采,文采就是效法大地,尊就是敬的意思,敬重他的本源,所以立長子繼位。

按周朝的原則,太子死了,就立嫡孫。

按殷朝的原則,太子死了,就立太子的弟弟。”景帝說:“你們的看法如何呢?”都回答說“:現在漢朝是效法周朝,按周朝的原則不能立弟弟,應當立兒子,所以《春秋》就因此責備宋宣公。

宋宣公去世,不立兒子而立弟弟。

弟弟繼位為國君後死去,又反過來把君位傳給哥哥的兒子。

弟弟的兒子與哥哥的兒子爭奪君位,認為我當接替父親繼位,於是就刺殺了哥哥的兒子。

因此國家內亂,禍患不斷。

所以《春秋》說:‘君子崇尚遵循正道,宋國的禍患是宣公造成的。’我們請求面見太后講明情況。”袁盎等人入宮面見太后,說:“太后說想立梁王為太子,如果梁王去世,想誰繼位?”太后說:“我再立皇上的兒子。”袁盎等人把宋宣公不立嫡長子,因而生出禍亂,禍亂延續五代不斷,小處不忍心而傷害了大義的情況,陳述給太后聽,太后才解悟而高興,立即讓梁孝王回到封國去。

而梁孝王聽到那道理是從袁盎等大臣們那裡來的,便怨恨他們,派人來暗殺袁盎。

袁盎回過頭看著刺客說“:我就是袁將軍,您莫非是弄錯了吧?”刺客說:“殺的就是你!”刺殺袁盎,留下了劍,劍插在袁盎身上。

細察那把劍,是新鑄造的。

審問長安城中的鑄劍工匠,工匠說:“是梁國的郎官某人來鑄造這把劍的。”因此瞭解併發覺了刺客,朝廷派使者追捕刺客。

光是梁孝王史記想要殺害的大臣就有十多人,執法的官吏追源究本,梁孝王謀反的跡象就很明顯了。

太后不進飲食,日夜哭泣不停。

景帝很是為此擔憂,問公卿大臣,大臣們認為要派通經義權術的官吏前往處治,才可以妥善了結。

於是派田叔、呂季主前往處置梁孝王。

史記梁孝王劉武世家傳記

這二人都精於經義權術,識大體。

回來,到達霸昌廄,用火全部燒掉了有關梁孝王謀反的供詞,僅空著手來見景帝。

景帝說“:怎麼樣?”回答說“:梁孝王不知情。

做這件事的人,只是梁王的寵臣羊勝、公孫詭一幫人乾的罷了。

我們謹按法律誅殺了他們,梁王沒有受到傷害。”景帝高興,說:“趕快跑去報告太后。”太后聽到後,立即坐起來進餐,心情平靜恢復正常。

所以說,不通經術,不知古今大禮,不可以擔任三公和身旁大臣,缺乏見識的人,就如同從管中窺看天空一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