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羅馬皇帝提比略,放棄皇帝后本該享受,卻過上“ 自我流放”的日子

2021-09-29由 i亮歷史 發表于 歷史

也許在很多人的眼中,皇常是一國

之尊

,榮華富貴,權勢顯赫。為了它,古往今來,多少英雄豪傑爭奪不休,成功的人被稱為千古風流人物,失敗者也會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而在古羅馬有一位皇帝比較特殊,他在大權在握的時候離開繁華的都城羅馬,避居鄉野,過著流放般的生活。這位行為怪異的皇帝——他就是提比略,全名提比略·愷撒。是羅馬帝國第二位皇帝,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第二位皇帝。

提比略生於公元前42年,是羅馬帝國的建立者屋大維(即奧古斯都)的養子。他9歲喪父,母親改嫁屋大維,他開始生活在皇帝身邊,15歲時就曾跟隨屋大維到高盧視察前哨陣地,22 歲開始指揮戰役,奪回了羅馬軍團失去的幾面旗幟,從此聲名大振。他不僅以常打勝仗出名,更是以體恤士兵著稱,因而得到了人們的愛戴。

羅馬皇帝提比略,放棄皇帝后本該享受,卻過上“ 自我流放”的日子

年少征戰

提比略登上皇帝的寶座也並非一帆風順,屋大維最先選中的是大將阿格里巴,但阿格里巴不幸死在戰場上;然後屋大維把提比略收為養子,但實際上平日裡最器重的卻是提比略的弟弟德魯蘇斯,可德魯蘇斯又不幸少年天折。為了達到能成為帝國領導者的願望,提比略被迫與已經懷孕的妻子離婚,娶了屋大維寡居在家的女兒

朱莉亞

為妻。

朱莉亞

嫁給提比略的時候,還帶和前夫所生的兩個兒子,日後他倆也成了提比略的有力的競爭對手。屋大維在他的兩個外孫漸漸長大的時候,就開始慢慢疏遠提比略,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外孫蓋恩斯和盧西烏斯身上。提比略氣之下離開羅馬城。公元2年和公元4年,屋大維鍾愛的兩個外孫相繼死去,德意志和高盧等地又發生了叛亂,屋大維緊急召回了提比略,並立即派他去鎮壓叛亂。提比略經過5年的艱苦戰爭,終於平定了叛亂。當他當上羅馬皇帝時,已經是一個55歲的老人了。

羅馬皇帝提比略,放棄皇帝后本該享受,卻過上“ 自我流放”的日子

提比略的自我流放

在公元26年的一天,天剛矇矇亮,一支由十幾個人組成的小隊伍匆匆忙忙地離開了羅馬城,走在人群最中央的便是的皇帝提比略。在當時有占星術說,從提比略離開羅馬時行星相互的位置來看,他是絕不可能再回來,還有人宣稱他不僅不會回來,而且不久就會死在外面。除了第二個預言的時間不太準之外,這兩個預言都神奇地應驗了。誰也沒有想到皇帝的這次出行竟真的會成為和羅馬城的永別!

離開羅馬的皇帝並沒有像占卜師預言的那樣很快死去,也許是他命不該絕。有一次他們在一個山洞內吃飯,洞口的岩石突然塌陷下來了,壓死了一些僕人,近衛軍長官謝雅努斯不顧個人安危,全身跪伏在提比略的身上,使他倖免於難。但11年後,他還是死在這個地方。

羅馬皇帝提比略,放棄皇帝后本該享受,卻過上“ 自我流放”的日子

雕像

在隱居期間,提比略數次變換居住地點,有時在米塞努姆海角的一個山洞裡暫住,但待的時間最長的還是卡普里島。當時位丁坎巴尼亞海岸的這些地方多是罪犯的流放地,因此也有人認為提比略是“ 自我流放”。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非常方便,風景如畫,氣候宜人。卡普里島這個地方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它只有一條路通向陸地, 靠海的三面全是懸崖峭壁,這樣外人就很難接近,幽靜而安全。雖然身居鄉野,提比略還是能透過書信遙控國家的政治生活。

據說在隱居期間,提比略曾經有兩次想返回羅馬。一次是公元32 年,他的船駛到了靠近人工湖的花園,在臺伯河沿岸設定了警衛以防止人們接近他,但他最終還是沒有登陸。另一次是公元33年,他沿著阿庇安大道走到第七個里程碑(離羅馬城不到6。4千米),但他只是在遙望了羅馬的城牆後便返回了。除此之外,他還時常獨自漫步在羅馬城郊,多次站在臺伯河邊長久地凝望著自己的都城,流露出戀戀不捨的神情。作為掌堂帝國皇帝,他本來隨時都可以跨人自己的都城。雖然羅馬近在咫尺,但卻好像有一條看不見、不可逾越的鴻溝阻擋了他的腳步,他為什麼要視羅馬城為不可接近的洪水猛獸呢?

羅馬皇帝提比略,放棄皇帝后本該享受,卻過上“ 自我流放”的日子

羅馬帝都

提比略長期離群索居,引來了歷史學家不同的猜測。有人認為,提比略這樣做,是為了遮掩自己的“廬山真面目”來營造神秘感,躲在暗處發號施令,既隱蔽又主動,對維護他的統治非常有利。而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認為皇帝歸隱原因有二:一是近衛軍長官塞亞努陰謀篡位;二是提比略曾以恐怖政策聞名,隱居生活多少可以消弭個人恩怨,另一個歷史學家蘇託尼鳥斯則認為,提比略是因為兒子們的死亡受到打擊,心灰意冷才隱居的。假如讓你做皇帝,你會不會和羅馬皇帝提筆略一樣,過著普通人的生活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