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三國時蜀國諸葛亮南征發明了饅頭?完全經不起推敲。

2021-04-15由 沒人要的洋芋 發表于 歷史

如夢令·饅頭(打油詩)

常記那時日暮,兜中無錢餓肚。

蝸居待家中,不敢外出走路。

挺住,挺住,一個饅頭果腹。

諸葛亮與饅頭

隨著夷陵之戰的失敗,劉備病逝於白帝城。

整個蜀漢像失去了舵手的大船,在海上迷失了方向。

三國時蜀國諸葛亮南征發明了饅頭?完全經不起推敲。

緊張的氣息在周遭瀰漫:外有魏國和吳國虎視眈眈,內有派系(荊州幫和益州幫)權力鬥爭。一時之間,危機四伏。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率先發難的並非上述二者,而是在南邊一支令人忽略的勢力——孟獲。

託孤大臣臥龍先生,該出手了。

不過,在此之前和吳國修復關係為當務之急。畢竟孫劉本是聯盟,因一場戰爭而導致徹底翻臉,其實對雙方都不利。

魏國又不是外強中乾的紙老虎,如發覺一絲不對勁,定會趁虛而入,一統天下。

蜀吳雙方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中進行了會談,雙方回顧了赤壁之戰時的深厚友誼,並就目前存在的問題交流了意見。

蜀國表示目前不再追求吳國導致關羽將軍和先主之死的責任,而吳國也重申了和平與發展是三國時期的時代主流,希望雙方能達成進一步的合作。

三國時蜀國諸葛亮南征發明了饅頭?完全經不起推敲。

好了,和吳國關係的重歸友好令諸葛亮心中沉下一顆大石,可以專心對待搗亂的南蠻孟獲了。

“馬謖,你說說該如何對付這南蠻子?”諸葛亮十分欣賞健談的馬謖,視其為蜀漢未來的希望。他心中其實早已有答案,但還是希望聽聽馬謖的意見。

“丞相,我們軍隊訓練有素,戰勝這南蠻不成問題。可我就是怕我們一走,他們又開始叛亂,我們又不能殺光他們。”馬謖略微沉思,說出心中顧慮。

“那你可有對策?”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短短八個字,卻令諸葛亮心頭一震:正是我心中所想啊。知我者,馬謖也。

而隨後的戰爭程序也為大家所熟知:諸葛亮連連設計,七擒七縱孟獲。讓孟獲心悅誠服,願意歸順於蜀國。

三國時蜀國諸葛亮南征發明了饅頭?完全經不起推敲。

但當大軍揮師歸家時,卻遭遇到了意外的情況。

這當然不是孟獲又反了,而是渡瀘水時,遭遇大風大浪。別說渡岸,一上去估計只會被餵魚。

饒是諸葛亮神機妙算,也算不過老天爺。一時之間,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有人道:“此為陣亡將士在此興風作浪,因為他們自己魂留他鄉,所以要拉些人陪葬。必須要殺49顆人頭,方才可平息。”

這自然是封建迷信,但當時由於生產力落後,人們對此深信不疑。

諸葛亮是一個人文主義者,再說他考慮到戰爭本就傷亡慘重,人口凋敝,哪裡還捨得再殺人呢?

面對這滔滔江水,他想出了一個一箭雙鵰的妙計。

三國時蜀國諸葛亮南征發明了饅頭?完全經不起推敲。

他命人拿麵粉過來,裡面包一些牛羊肉,捏成人頭的模樣,然後蒸熟固定形狀,以此瞞過冤魂。

這一奇招果然奏效,蜀軍順利渡過大江。

後人嫌加入牛羊肉太過奢侈,故只用麵粉。

又因這是瞞過鬼魂的人頭,故簡稱饅頭。

這事最早見於

宋朝的高承所著的《事物紀原·酒醴飲食·饅頭》中,後來被

明朝人羅貫中採納,將其繪聲繪色加工成一個故事,加入其所著的《三國演義》中,讓大眾熟知這一事件。

那麼,饅頭真的是諸葛亮發明的嗎?

三國時蜀國諸葛亮南征發明了饅頭?完全經不起推敲。

饅頭髮明之謎

故事非常精彩,但我想說的是,饅頭肯定不是諸葛亮發明的。

理由跟正史和《三國演義》之爭無關,雖然演義中虛構的故事人物都很多,但人家起碼分的三個國家嘛,沒搞成七國,這對於小說來說就是很寫實的。

我來說說我的理由,歡迎辯駁。

其一,從史料證據來看,饅頭的發明晚於三國。

三國時蜀國諸葛亮南征發明了饅頭?完全經不起推敲。

麵食在漢之前是不被廣泛食用的。主要是因為製作工藝粗糙,

當時僅有杵臼等工具,無法成批次的生產。

但一個東西的出現改變了這個格局,那就是磨。

據史學家考證,磨在西漢初年被髮明出來。小麥就開始慢慢走向神壇,成為基本口糧,養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不過另有證據表明,魏晉時期的麵食並沒有現代意義上我們所說的饅頭。

比如麵食中的大長老

爐餅

,就是我們現代所說的燒餅,最著名的品牌有武大郎燒餅,可謂經久不衰。

還有現在人們早餐中的巨無霸湯餅,也就是麵條,其地位也不容小覷。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麵條,比如武漢熱乾麵,北京炸醬麵等等,它的小弟泡麵更是宿舍和火車必備,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歡。

和現在饅頭最為接近的是

籠餅,它是蒸制而成的。但它充其量只能算饅頭的雛形。因為,藥藥藥切克鬧,它還沒有發酵。

三國時蜀國諸葛亮南征發明了饅頭?完全經不起推敲。

饅頭的製作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並不難,但對於古人來說卻極為不易。

就拿發麵這一道工序,這都是失敗了很多次才成功。因為中國古代只注重四書五經,不注重科技理論的發展,所以這些都是勞動人民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這背後是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和死了多少腦細胞呀。

在三國時,又逢戰亂,根本不具備製作饅頭的硬條件。任憑你諸葛亮再多麼厲害,也逃不過時代的侷限性。

其二,在傳承上,諸葛亮所在的蜀地沒有吃饅頭的習慣。

四川被譽為美食之都。

名菜有魚香肉絲

宮保雞丁

夫妻肺片

麻婆豆腐等等,小吃有麻辣(燈影)牛肉、石磨豆花、烤腦花、自貢冷吃兔等等。主食的話,有擔擔麵、龍抄等等。

但就是沒有跟饅頭相關的東西,而在故事中發明饅頭的雲南,也找不到當地人食用饅頭的習慣。

三國時蜀國諸葛亮南征發明了饅頭?完全經不起推敲。

北方人本來就喜歡吃麵食,而饅頭也屬於麵食的一種。南方人這邊還是習慣於米飯之類的主食。

按故事所言,既然是在四川發明的饅頭,那為何沒在當地流傳開來呢?反而是在那遙遠的魏國屬地遍地開花,這不符合常理。

結論

由上述可見,諸葛亮發明饅頭的故事,這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罷了。

而為何會有此言論?只因為我們過於迷信名人,而習慣將普通勞動人民的發明創造,附會於他們身上。

實則我們不必自卑,天生我材必有用。普通人亦將熠熠發光,在不同的世界綻放自己的光芒。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