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孝莊要熬死藩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康熙皇帝又一次被打臉了

2021-09-26由 古史解密 發表于 歷史

孝莊要熬死藩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康熙皇帝又一次被打臉了

清王朝如果說清朝的皇帝打下來的江山,那麼真正將清朝江山守下來的卻是另外一個人,孝莊太后,或者說,沒有孝莊太后,就不會有康熙王朝的出現,甚至說,清王朝都不會存在。除此之外,孝莊太后在皇太極打江山的時候出過不少力,勸降了很多漢將,其中就有平西王吳三桂。

孝莊要熬死藩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康熙皇帝又一次被打臉了

孝莊要熬死藩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康熙皇帝又一次被打臉了

但是對孝莊太后來說,她最聰明的點還是知道什麼事情應該做,什麼事情不應該做,這樣的人只能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年老成精”。前面咱們也提到過,孝莊太后對什麼事情的看到十分清楚,甚至對於康熙撤藩自己都有一份獨特的見解,可是康熙年輕氣盛,不但不聽,反而非要撤藩,現在已經釀成大禍,逼得吳三桂起兵造反,出來這些還有反賊在京城作亂。康熙受不了打擊,想要退位逃避責任。

但是逃避責任真的有用嗎?孝莊太后十分清楚,沒有用,她為了讓康熙成長,拿出來康熙的父親順治作為比較,告訴康熙只要他不亂,能夠戰勝心魔,別說一個吳三桂,就算有十萬個吳三桂,也不是他的對手。

孝莊要熬死藩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康熙皇帝又一次被打臉了

孝莊要熬死藩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康熙皇帝又一次被打臉了

隨後孝莊太后面對群臣,更是將撤藩的事情全部攬到自己身上,告訴這些臣子,撤藩的旨意是自己下的,康熙只不過是個執行者,並且還說只要君臣一心,清王朝都會永不言敗。咱們來分析一下孝莊太后的用意,孝莊太后這樣做無疑就是讓康熙減少自責,重拾信心,另外一點就是減少康熙和大臣之間的隔閡,因為一旦隔閡形成,對於接下來的工作就不好進行。

不過皇宮內的形式也不錯,有了孝莊太后站出來,皇宮內部的局勢開始好轉,勝利開始偏向朝廷一方,反叛的楊起隆不敵想要自殺,卻被屬下勸下逃走,內亂就此解決。

內亂雖然解決,但是還有外患,那就是吳三桂和其他藩鎮造反的事情。康熙想要解決,但是卻沒有兵,沒兵好辦,孝莊太后給他湊。不得不說孝莊太后的用人之道的確高超,孝莊太后手下帶過的僕人或者臣子多多少少都受到過孝莊太后的賞賜,而孝莊太后為了給康熙湊出軍隊,也是將這些老僕人請了進來,這些僕人跟孝莊太后的感情自然不用說,隨著孝莊太后下旨,這些人的僕人家丁護院全部集結起來,形成軍隊。

而康熙自然也沒有閒著,他召見了王輔臣的兒子,王吉貞,用王吉貞的手給王輔臣寫了一封書信,其中提到兩句話,一個是向王輔臣表達自己必勝的信心,另一句話的意思就是自己不怪罪王輔臣坐山觀虎鬥,但是隻要王輔臣願意回來,他還是朝廷的忠臣,自己也將會以禮相待。可以說這封書信,是康熙的成長,他已經開始告別了自己的年輕氣盛,有所成長,知道玩弄心術。

孝莊要熬死藩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康熙皇帝又一次被打臉了

孝莊要熬死藩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康熙皇帝又一次被打臉了

而現在,康熙可是有兵,孝莊太后為康熙湊集的軍隊,有將,康熙啟用了周培公,讓他作為主將,圖海作為副將,可以說康熙這完全就是孤注一擲,落下了最後一步棋,如果能夠成功,康熙撤藩的事情也就能夠成功,如今,只能夠看運氣站不站著康熙這邊,如果站著了康熙這邊,王輔臣不動,或者導向朝廷,康熙必勝。

前面咱們就說到,康熙準備轉守為攻,真是針對這些作亂的藩王,並且命令周培公作為大將軍,前去攻打這些戰亂的藩王,準備將失地全部收回,但是隨著周培公大軍不斷推進,眼看就要將吳三桂活抓的時候,皇帝為何卻又突然將周培公撤回京城,這中間究竟有什麼隱晦?

首先就要從周培公練兵開始,周培公在練兵的時候連著下了十三條命令,每條命令都是斬立決,但是這十三條裡面,唯獨沒有一天,那就是搶奪金銀財寶應當如何處置,除此之外,周培公還說察哈爾王藏有黃金千萬兩,說到時候勝利歸來之後,這些黃金一半上繳國庫,一半分給這些士兵,可以說周培公畫大餅的功夫不是一般的高。

孝莊要熬死藩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康熙皇帝又一次被打臉了

孝莊要熬死藩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康熙皇帝又一次被打臉了

不過也是,沒有好處誰跟著你賣命呀,不過正是因為有這些好處,才讓這些由家丁護衛組成的隊伍,成為了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他們看很短的時間內就解決察哈爾王的叛軍,解決了朝廷的危機,他們又揮師西南,直指吳三桂等人。

不過周培公放縱手下士兵搶奪這一點,已經引起朝廷官員的不滿,開始的皇帝還能夠壓一下,畢竟是皇帝也清楚,主要將鍋甩到察哈爾王的名下就可以了,畢竟當兵的俸祿太少了。不過隨著周培公南下,康熙為了能夠早日解決吳三桂的叛亂,也是給周培公下派了不少部隊。不這也為接下來的事情埋下了禍端。

在周培公打下平涼城,解決王輔臣的問題之後,這個禍端就爆發了,朝廷裡有人擔心周培公勢力過大,手下有全是他自己提拔起來的精兵強將,如果周培公這個時候反叛了,就沒人能夠攔得住周培公。其實說出來,這些文臣都是害怕周培公的功勞太大,深得皇帝喜歡,害怕自己失寵。不過大臣提出來的這個問題也引得了康熙思考,如果周培公功勞太大,其他人會不會感到不滿,於是就有了在活抓吳三桂的前幾天,就有兵部文書將周培公調回京城的事情。不過好在吳三桂的問題解決了,這就代表著康熙的心頭大患得以解決。清王朝過上了幾千年安危日子。

孝莊要熬死藩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康熙皇帝又一次被打臉了

但是安慰的生活哪裡能夠長久下去,藩鎮的事情沒有解決幾年,臺灣鄭氏就開始出來搗亂,沿海地區的金門廈門兩地被鄭氏一族奪取,負責防守這裡的官員只能將密保送出,但是送信的人腦子好像有個大病,一路上都在宣傳海岸失守的事情,魏東亭知道之後,換人送信,並說海岸大捷,用來安撫民心。但是儘管如此,魏東亭還是做好了戰鬥準備,畢竟危機正在逼近。

康熙這個人有多小心你們知道嗎?為了維護朝廷內部滿八旗和群臣一心,竟然將一名德才雙全的有功之臣派到了冰天雪地的北方,一呆就是十幾年,而如今竟然還想要從新啟用這個人,這個人就是周培公。

孝莊要熬死藩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康熙皇帝又一次被打臉了

孝莊要熬死藩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康熙皇帝又一次被打臉了

關於康熙想要重新啟用還要從一份密保開始,就在康熙北巡之前,他收到了魏東亭轉送福建地區的密保,臺灣叛亂,臺灣鄭經攻佔了沿海的金門廈門兩地。這一件事一直被康熙記在心上,而康熙卻需要一個人幫助自己來收復臺灣,周培公就是這個最佳人選。

可是等到康熙到了盛京,就收到一個訊息,那就是周培公病重,康熙連忙前去檢視,並且還周培公調往到盛京這一個天寒地凍的北方原因。原來周培公當時不僅僅被文臣排擠,而且當時周培公手下有著二十萬大軍,康熙害怕他成為下一個吳三桂,對他也是十分防範,至於為什麼將周培公調往到盛京,主要是因為愛新覺羅的大本營就在這裡,而周培公在這裡,也是好受到康熙的監視呀。所以說,伴君如伴虎這句話並不是沒有道理,哪怕你不在皇帝身邊了,皇帝也要防範著你。

其實對於康熙防範著自己這件事,周培公自己不清楚,他當然清楚,正是因為他知道,這些年他才會老老實實地待著這裡,要不然他早就辭官不幹了,不過現在這個話從康熙口中說出來,周培公不過心安一些。

孝莊要熬死藩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康熙皇帝又一次被打臉了

另外咱們前面也提到一件事,那就是康熙想要啟用周培公,不過此時周培公身患重病,但是他還是給康熙推薦了一個人選,姚啟聖,另外周培公還交給康熙一幅畫,準確來說就是一幅地圖。

不過周培公也蠻可憐的,中年入宮為官,為康熙出謀劃策,甚至還成為大將軍,為清王朝平定了半壁江山,最後卻落得了個客死他鄉的結果。如果說康熙對不起的人有誰,周培公算得上一個。

不過現在不是糾結這些的時候,如今的清王朝還能說是內憂外患,沿海地區有臺灣作亂,內蒙地區有些人等著東南沿海亂起來之後,入侵中原,邊境還有這沙俄虎視眈眈。可以說康熙處理稍微不當,整個戰火又要重新燃起。

孝莊要熬死藩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康熙皇帝又一次被打臉了

孝莊要熬死藩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康熙皇帝又一次被打臉了

不過對於如何解決這些事情,康熙心裡還是有數,那就是臺灣,如果能夠將臺灣這個地區收復,就能夠保證東北沿海安全,這樣蒙古就不會進行入侵。只有這樣才能夠解決問題。

於是康熙決定啟用周培公推薦的這個人,姚啟聖,姚啟聖是個錐子,康熙這樣形容他的,不過這個人的確是個有趣的人,別做官,越做越高,而姚啟聖則是越做越低。對於這樣的人,康熙知道,用得好,就是自己手中的一柄利劍,只能能不能用好,就要靠自己的手段,於是康熙就派太監將姚啟聖請過來,但是不能打著自己的名號,目的就是想要看看姚啟聖能不能猜出來是康熙在交談過去。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