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哈同:從門衛到民國上海首富,資助國父,留給妻子需繳稅千萬遺產

2021-09-21由 梅汐宸 發表于 歷史

哈同:從門衛到民國上海首富,資助國父,留給妻子需繳稅千萬遺產

晚清的上海街頭

黃浦灘頭,破舊的小火輪竭力嘶吼幾聲,緩慢地在岸邊停靠下來。

船上的人們一擁而下,一個年輕的猶太小子被擠了下來。他對眼前的景象大失所望,一座三層木構洋房孤零零地立在三馬路口,房頂的黃龍旗有氣無力地隨著江風搖擺。

這難道就是旁人口中遍地黃金的上海?

灰藍色的眸子有些猶豫,或許他應該回到香港,或者乾脆回孟買去!熱鬧的碼頭,擁擠的人群,聽不懂的上海話,年輕人晃盪了一會兒,突然決定哪也不去,就留在上海。

這個猶太小子名叫歐司·愛倫·哈同,出生在巴格達,是家裡的第三個兒子,父親希望他成為一名猶太教的神職人員——拉比。

哈同:從門衛到民國上海首富,資助國父,留給妻子需繳稅千萬遺產

哈同

可是此時此刻的他正坐在沙遜洋行的辦公室外,聽著他的同鄉摩·亨利先生向大班(總經理)舉薦自己。

哈同的心中有些忐忑,他不由得回想起父親在洋行工作的日子。

在哈同5歲那年,為生活所迫,老哈同舉家遷往印度孟買,並在那裡加入了英國籍。

孟買並沒有像他們憧憬的那樣可以給予他們源源不斷的財富,老哈同只獲得了一份在洋行的工作,薪水比巴格達的工作略高,但日子依然過得捉襟見肘。

貧窮日漸侵蝕著這個家庭,過度操勞的工作讓老哈同撒手人寰。

哈同不得不放棄成為拉比的夢想,跟隨著自己的舅舅學習經營雜貨鋪。

遺憾的是,少年哈同並沒有體現出驚人的經商天賦,他甚至搞垮了舅舅的生意。

哈同:從門衛到民國上海首富,資助國父,留給妻子需繳稅千萬遺產

老沙遜洋行

他沒有臉面再在舅舅身邊待下去,只能聽從舅舅的建議,搭上前往香港的小火輪。

在香港的日子不盡人意,哈同只獲得了一份雜工的工作。但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卻在這個年輕的頭腦中種下了一個“上海夢”。

美國記者霍塞在《上海:被出賣的城市》一書中寫到:“羅馬不是一點建成的,而上海卻是這樣。”

19世紀70年代的上海灘,聚集天下貨物,廣招八方來客。

金錢讓渴望發財的人們瘋狂,奢華和時髦成為炫耀財富的方式,而世界上的其他地方,流傳著關於上海灘的傳說。

經過同鄉摩·亨利先生的美言,大班最終同意讓哈同在洋行裡做門房,並且住進了勤雜工宿舍。

雖然那只是個小小的棚屋,也算是讓哈同有了棲身之所。

哈同:從門衛到民國上海首富,資助國父,留給妻子需繳稅千萬遺產

坐落於上海外灘的沙遜大廈

這份不起眼的門房工作,讓哈同的聰明日漸顯現。他很快學會了上海話,識別來人身份的技巧更上一籌,這兩項技能成為日後締造“哈同帝國”的關鍵。

聰明的哈同甚至創造了一套他自己的工作流程,讓來沙遜洋行的商人,先在登記簿上簽字,然後坐在門口的長凳上,等候他的招呼,依次進入洋行。

沙遜洋行的損害身體的東西生意是如此興隆,以至於讓坐在長凳上的訪客心急如焚。

精明的商人很快就以自己的方法,打破了哈同創造的“秩序。”有人為了搶在別人前面達成生意,偷偷塞給哈同一個銀元,請他通融。

哈同:從門衛到民國上海首富,資助國父,留給妻子需繳稅千萬遺產

或許灰藍色的眼睛曾經閃過一絲驚訝,但這位聰明的猶太年輕人很快就鎮靜下來,默許了這一做法。

這讓哈同在來到上海的第一個年頭裡,除了每個月五兩銀子的工資,賺了不下三千元的外快。

1874年,哈同來上海的第二年,他斥資400兩銀子,買了間半舊的房子,還請了為鄉下女人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一個門房竟然買了房子,甚至還請了傭人?

哈同一時間成為周遭人的笑柄,但他不以為意地講:“一個人在棚屋裡做夢,做出來的夢永遠不會有出息。”

生活上沒有了後顧之憂的哈同,工作上更加順風順水。

有用銀元獲得插隊機會的人,就有排隊等待的人。

哈同:從門衛到民國上海首富,資助國父,留給妻子需繳稅千萬遺產

矗立在黃浦江邊的外國洋行

那些由於各種原因被迫坐在長凳上的人,只能用閒聊打發著時間。

而這些閒聊卻成為哈同瞭解行情的大好機會。

沙遜洋行的損害身體的東西生意雖然是一本萬利,但販賣損害身體的東西的商人的生意卻不盡人意。

吸食損害身體的物品讓人傾家蕩產,家破人亡。

販賣損害身體的東西的人自然收不到銀元,手上的資金愈發週轉不便。

哈同在一次偶然的交談中得知,有販賣損害身體的物品的商人用抵押房契來維持資金週轉,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的心中生根發芽。

哈同再一次找到同鄉前輩摩·亨利先生。

這時的摩·亨利已經成為沙遜洋行主管有害物品業務的三班(第二副經理)。

哈同向他訴說了自己的想法,巨大的商機讓兩位猶太人的眼中閃爍著貪婪的光芒。

哈同:從門衛到民國上海首富,資助國父,留給妻子需繳稅千萬遺產

舊時上海街頭

多年的經商經驗讓摩·亨利知道哈同的辦法不但可行,還會為洋行取得鉅額利潤。

不由得對自己這位小同鄉刮目相看,承諾他將向大班路易斯,再次舉薦哈同。

摩·亨利沒有食言,哈同的建議得到了大班的認可,沙遜洋行開始允許用抵押、期票的方式付款。

這讓洋行的有害身體健康物品的生意更上一層樓,也讓大班開始注意這位聰明的門房小子。

1874年年底,哈同被破格提升為業務管事,成為摩·亨利的助理。至此,年輕的門房歐司成為人們口中的“哈同先生”。

但是,哈同先生的升職記遠沒有結束。

1875年,沙遜洋行另設地產科,正式進軍地產業。

哈同成為地產科的領班兼行務員,獲得可以參加不定期行務會議的機會。

哈同彷彿被打通了任督二脈,經商才能開始顯現。

這一年,哈同26歲。

哈同:從門衛到民國上海首富,資助國父,留給妻子需繳稅千萬遺產

民國的上海

在上海的短短兩年時間,一個窮困潦倒的猶太小子搖身一變,變成了身著得體西裝,繫著蝴蝶領結,手提“司的克”(文明棍),坐著黃包車上下班的高階職員。

但是,新的職業生涯並沒有讓哈同獲得輕鬆,相反迎來了更多的挑戰。

為了瞭解上海的地皮,他從租界出發,走遍了上海的每個角落。他研讀中國歷史,密切關注著政治形勢的變化。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命運再一次向哈同伸出橄欖枝是在1883年,法國茹費理政府發動對安南(今越南)的戰爭。

在征服安南之後,接著向駐紮在安南境內的清朝軍隊發起進攻,中法戰爭自此爆發。

馮子材、王德榜的率領清朝軍隊,進行自衛反擊。1885年3月,老將馮子材在涼山鎮南關大敗法軍,取得決定性勝利,史稱“鎮南關大捷”。

哈同:從門衛到民國上海首富,資助國父,留給妻子需繳稅千萬遺產

馮子材

與此同時,原太平天國舊將劉永福,率黑旗軍在臨洮府(今越南臨洮縣)與法軍發生激戰,打得法軍丟盔棄甲,死傷慘重。

法國在戰爭中戰敗的訊息傳到上海,引發了租界中的巨大恐慌。

混跡在十里洋場的外國商人,外交官,傳教士等人,往日風光不在,如同驚弓之鳥,紛紛拋售地產,轉讓商鋪,甚至慌不擇路地逃離上海。

哈同在短暫的驚慌後,開始冷靜地分析當下的處境。

憑藉著猶太人的智慧和對清政府的瞭解,他決定說服洋行大班趁著上海地價狂跌之際,大量買進。

但是如何說服大班卻是件難事兒。

沙遜洋行雖然開設地產業,但是並不重視。

哈同在過去的工作中,處處受到掣肘,失去許多低價購進地皮的機會。而且現在香港的沙遜總行已經下令收縮上海的業務,伺機而動。

哈同:從門衛到民國上海首富,資助國父,留給妻子需繳稅千萬遺產

哈同

正當哈同冥思苦想之時,倒是大班先找上他。

哈同雖心中大喜,但面上依然鎮定自若。

大班焦急地詢問著哈同的想法,而哈同卻有意保持沉默。

一片寂靜之後,哈同才緩緩開口:“其實,事情並沒有那麼嚴重,不是嗎?”

“可是老闆已經下令,讓我們收縮業務,許多洋行也已經開始撤退。”看著哈同不疾不徐的樣子,大班的焦急情緒稍有緩和,他知道哈同一定有了應對方案。

哈同也明白,大班對於老闆的命令是存疑的,要不然他現在也不會坐在自己對面。

“大班,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清政府取得過勝利,也出過像林則徐這樣的英雄,但是最後不都是失敗了嗎?”

“你的意思是……?”

哈同:從門衛到民國上海首富,資助國父,留給妻子需繳稅千萬遺產

晚清的上海街頭

“我們留下來,堅持不走。”

哈同頓了頓,故意賣了個關子,接著講:“我們不但不走,還要趁機買進賤賣的地皮。”

“這是不是過於冒險?”大班有些猶豫,對於他們來講,留下來已經是冒險了。

哈同微微一笑,意味深長地講:“我什麼時候失敗過?大班。”

十餘年的共事,讓大班對哈同產生了足夠的信任。他勸說總行收回成命,開始大量購買賤賣的地皮。

命運的天平再一度向哈同傾斜,事情果然像哈同預料的那樣。

軟弱的清政府下令撤兵,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法新約》,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

這次冒險,哈同幫沙遜洋行在地產上賺了五百多萬兩白銀,名聲大噪。

沙遜洋行獎勵給哈同白銀一千兩整。

哈同:從門衛到民國上海首富,資助國父,留給妻子需繳稅千萬遺產

晚清的上海

第二年,哈同被推舉為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董事。

後來,哈同在請文人撰寫的《哈同先生興業記》中,是這樣描寫這件事的:“當清光緒甲申(1884),中法以越南事失和,一時謠諑(音同‘卓’)繁興,租界居民多有遷居者。

沙遜肆主以賃舍多空為憂,先生因言無傷,且就此多置地建屋。人見沙遜泰然自若,亦遂無恐。事定,滬上莫不欽服先生之遠見,越年,遂被推為法公董局董事。

蓋以所建議有維持地方之效,故眾口交推也。”

事業上蒸蒸日上的哈同,感情生活卻遲遲沒有著落。哈同眼看著就過了而立之年,成了名副其實的“大齡黃金單身漢”。

緣分總是不期而遇。

在某個陽光晴朗的下午,“黃金單身漢”哈同在巡視過倉庫後,在宛如迷宮般的里弄中閒逛。

“先生,買朵花吧!”

哈同:從門衛到民國上海首富,資助國父,留給妻子需繳稅千萬遺產

石庫門房屋

甜美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哈同回首,看到的是一位膚白貌美的中國姑娘。

逼仄的環境,突如其來的異性,讓沒怎麼和異性打過交道的哈同甚是窘迫。

由於常年忙於生意,哈同並不知道賣花女子問話中的真實意思。

他邊手忙腳亂地在口袋中摸著銀元,邊問:“多少錢?”

賣花女心中小小地驚詫,她沒有接過哈同手中的銀元,而是套上了近乎:“您是沙遜洋行的哈同先生吧?”

“先生,進來喝杯茶吧!這就是我家。”

哈同沒有拒絕賣花女到家裡坐一坐的邀請,與她暢聊了一下午,並且很快就墜入愛河。

這位賣花女就是後來與哈同相伴一生的妻子,名叫羅迦陵。

哈同:從門衛到民國上海首富,資助國父,留給妻子需繳稅千萬遺產

哈同與羅迦陵

1887年春天,哈同與羅迦陵成婚。

哈同雖然沒能成為拉比,但始終是猶太教的忠誠教徒,而羅迦陵卻篤信佛教。

因此,哈同特地舉辦了兩場婚禮,一場在猶太教堂,一場按中國傳統儀式。開筵數十席,賓主盡歡。

雖然夫妻感情甚篤,但婚後的哈同並沒有沉溺“溫柔鄉”。

婚後不久,哈同擁有了上海南京路西段的大批地產,並著手刺激南京路的地價飛漲。

由於沙遜洋行規定“禁止洋行員工私下從事損害身體的東物品售賣行為及地產生意”,所以,哈同宣稱“那些房產都是羅女士帶來的嫁妝”。

1901年,哈同成立哈同洋行,同時保留了在新沙遜洋行的工作。

哈同洋行專營房產業,也提供英美保險公司的保險代理業務,並參與損害身體的物品生意的售賣行為。

與此同時,南京路上一幢以“哈同”冠名的大廈破土動工。

哈同:從門衛到民國上海首富,資助國父,留給妻子需繳稅千萬遺產

哈同大廈

當哈同不斷拓張地產業的時候,羅迦陵極力說服他買下羅家村一帶的土地。

雖然哈同認為這片地的價值不大,但看羅迦陵的態度愈發篤定,為了博美人一笑,便透過多方活動買下這片土地。

縱然羅迦陵一口咬定自己的父親是法國人,但依然改變不了她父親是一位羅姓中國人的事實。

而她,就出生在羅家村這片土地上。

或許是羅女士獨具慧眼,或許是羅女士歪打正著。

就在他們買下羅家村的土地不久,隨著租界的擴張,這片土地被劃入租界範圍內,地價飛漲。

正當哈同打算用這片廉價得來的地皮獲取更高的利潤之時,羅迦陵卻另有打算。

哈同:從門衛到民國上海首富,資助國父,留給妻子需繳稅千萬遺產

黃宗仰

羅迦陵向哈同訴說了自己的願望:她想在羅家村這片土地上建一座屬於他們的花園。

哈同欣然同意,甚至放下洋行的大小事務,專門陪著羅迦陵前往蘇州考察,並請來了烏目山僧黃宗仰負責建造。

經過兩年的施工,1904年初,佔地五十餘畝的花園終於竣工。

這是一座奢華與古樸並存的花園。以中式園林為主,建有西式建築,兼採日式園林之長。

在之後的幾年中,又有多次擴建,直到1910年完工之時,有樓80幢、臺12個、閣8個、亭子48個、池沼8個、小榭4個,還有10個大院、9條馬路。

這座匹敵圓明園的花園,哈同夫婦為它命名為“愛儷園”。

而羅迦陵的本名,就叫羅儷蕤。

愛儷園坐落於租界,加上哈同特殊的身份,使得愛儷園不但是哈同和羅迦陵的愛巢,還是各方人士交流的絕佳場所。

哈同:從門衛到民國上海首富,資助國父,留給妻子需繳稅千萬遺產

愛儷園內景

在那個風雲詭譎的年代,沒有人能夠像哈同一樣,既與滿清皇族交好,又支援革命黨人,周旋于軍閥之間,又救濟底層民眾。

哈同是個精明的商人,在他眼中,政治不但是商品,還是他的商業帝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把握時代脈搏,敏銳地做出判斷,在關鍵時刻出手,生意才做得長久。

哈同始終秉持著他的原則:不管是誰上臺,誰下臺,他都錦上添花,絕不落井下石。

為結交滿清皇室,羅迦陵曾在1910年北上天津,給隆裕太后的母親拜壽。

滿清大臣更是將自己的鉅額財產交給哈同這位“遠東首富”、“地產大王”打理。

哈同:從門衛到民國上海首富,資助國父,留給妻子需繳稅千萬遺產

羅迦陵

甚至在1924年,哈同攜妻子羅迦陵北上,這位在上海經營了50餘年的猶太商人,終於來到了昔日帝國的首都,見到了退位皇帝溥儀。

哈同不但資助滿清皇室,還透過烏目山僧黃宗仰廣為結交革命黨人。

辛亥革命時期,上海的革命黨人紛紛起義,哈同慷慨資助革命黨人兩萬餘元,為新生政權解了燃眉之急,穩住了上海局勢。

張勳復辟後,孫中山發動護法運動,哈同立即表示支援。

他讓革命黨人曹亞波幫忙傳話“現今中國處處混亂,如果孫先生失去了權力,中國將會土崩瓦解,而我也就沒有辦法保住上海,而我早已把它當做自己的根基了。

既然現在孫先生遇到了經濟上的困難,我非常樂意幫忙”。

哈同:從門衛到民國上海首富,資助國父,留給妻子需繳稅千萬遺產

哈同與孫中山在愛儷園

但是,沒有人能夠永遠趕上時代的列車。

年逾七十的哈同久病纏身,年老和疾病讓他逐漸失去了審時度勢的眼光。

在哈同生命中的最後幾年,無論是滿清的遺老、遺少,還是曾經對他畢恭畢敬的軍閥政府,甚至是一腔熱血的革命黨人,都被時代的洪流席捲而去。

1931年7月,哈同在愛儷園壽終正寢,享年八十。

祭奠期間,弔唁者絡繹不絕,中外顯要,文人政客,海上聞人,前朝遺老,教徒,僧尼,居士,前前後後不下數千人。

上海灘最富有的男人死了。

身後留下土地450餘畝,各種房屋建築1300餘所。

愛儷園之外,共有市房(辦公)81幢,住房544幢,包庫3幢(用於囤損害身體的東西),旅館飯店4幢,還有不計其數的動產。

哈同:從門衛到民國上海首富,資助國父,留給妻子需繳稅千萬遺產

羅迦陵

根據英國在華高等法庭的估算,哈同遺產高達1.7億元。而同時代的上海青幫頭目黃金榮不過是“千萬富翁”。

哈同留有遺囑,遺產歸夫人羅迦陵所有。

根據當時英國的法律,遺產繼承人需交納十分之一的遺產稅。

為了保住上億元的遺產,羅迦陵不得不交納了1700萬的稅款。

縱觀哈同一生,少年坎坷,青年得志。一生經坎坷,多財富。

他當然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但他一生經營損害身體的東西生意;

他當然是一位慷慨的慈善家,但他放高利貸,任意漲租金;

他當然是一位社會活動家,但他唯利是圖,滿眼生意。

20世紀前後的中國,從不缺“弄潮兒”,但哈同的特殊地位卻無人可以取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