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2300年前的王室調解大師:觸讋

2021-09-21由 心理諮詢師楊亞明 發表于 歷史

2300年前的王室調解大師:觸讋

看過《新老孃舅》、《愛情保衛戰》、《金牌調解》、《別對我說謊》嗎?前些年出現的一批真人調解節目,一度很火爆。現場也往往會有心理諮詢師參加,有的還配有律師、社群工作者等。

2300年前的王室調解大師:觸讋

那麼這些調解節目算是心理諮詢節目嗎?算是思想工作還是心理諮詢呢?

2300年前的王室調解大師:觸讋

先來看一位2300年前戰國時的一位調解大師,記錄於《戰國策》裡的名篇:《觸讋說趙太后》。

故事是這樣的:因大兒子年幼,趙國太后代理CEO執政,面臨秦國入侵,趙氏公司面臨破產,只好向齊國求救,齊國要質押品,即趙太后的小兒子。趙太后認為要價太高,不肯,形成僵局。眼看一天一個跌停板,離退市不遠了。大臣觸讋來了,他先從身體說起,引發趙太后對自身健康的共鳴;接著說要為小兒子舒祺(不是舒淇啊!)討個侍衛(保安)。趙太后好奇大男人也這麼憐子(魯迅先生插話說“憐子如何不丈夫?”)。觸讋說回顧一下百年曆史,官二代富三代還有在的嗎?培養接班人可不能在溫室啊。又點出趙太后把女兒嫁出去聯姻的利國利已。趙太后慢慢醒悟,最後終於把小兒子送去質押,也權當外派鍛鍊了。

2300年前的王室調解大師:觸讋

調解一般解決現實問題,緩和雙方或多方衝突。過去我們一般叫“做思想工作”。

很長一段時間,心理諮詢曾經被視為異端。有思想工作就可以了,要什麼心理方法,那是XXXX的一套,給貼上一個反動的標籤。

直到近十年來,心理諮詢才慢慢被廣泛認可,但還會被部分人混淆于思想(調解)工作。雖然思想與心理都是人的精神活動,兩者有質的區別。一是理論基礎不同,前者是社會學,涉及黨的理論國家政策,以及法律知識,也與普通心理學有關,後者以心理科學為指導。二是重心不同。前者常常與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人際權益相聯絡,帶有明顯的道德和法律色彩,後者常與人格特點、壓力反應、創傷事件、心境等有關,帶有明顯的生理、心理特點。三是方法不同,前者以說服灌輸為主,後者重在內部精神動力的改變,前者常用的方法有個別談話、說明宣傳、批評表揚、集中教育、環境陶冶、實踐鍛鍊、典型引領等,後者除了語言交流,還採用心理量表測量、沙盤等心理遊戲、心理劇等藝術表達、以及催眠、行為矯正等技術,四實施人員不同。前者人人都可以擔任,而後者必須是具備專業資質、並經嚴格訓練的專業人員擔任,可以收費,有著法定的義務與風險。

調解節目雖然有心理諮詢師在場,但講究的是電視的設定,而不是心理諮詢的嚴格設定。要保證收視率,其實是個真人秀。

現代心理諮詢到1896年才建立起來,後來才慢慢形成了嚴格的正規化。過去長達幾千年的思想調解工作相對來說,有一部分可以算是心理諮詢的縐形。本例中觸讋已天才地耦合了人本主義及後現代的資源取向,充分地共情,不失時機的面質,理解趙太后的內心衝突、改變其固有的認知。這場王室說服無異於火中取栗,比一般的心理諮詢難度的風險更大。

2300年前的王室調解大師:觸讋

再總結一句,調解主要運用各種技巧和知識進行協調,使現實中利益的雙方達成和解,一般會讓雙方遵從調解人員設定的目標,對一方或雙方內心認知的改變並不刻意。而心理諮詢著眼於來訪者與自己內心的和解,面對處理的是內化的客體關係,至於作出什麼現實選擇,必須由來訪者本人作出,從而達到自我的真正成長。

一位好的心理諮詢師可以是一名調解大師。而要在如今真正做好調解工作,也需要學一點心理專業知識。(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