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甘肅靈臺:文化旅遊事業蓬勃發展馮永樂

2021-09-17由 印象靈臺 發表于 歷史

靈臺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世界針灸醫學鼻祖皇甫謐、唐代名相牛僧孺的故里。文化底蘊深厚,境內文物古蹟眾多,已發現仰韶、齊家等文化遺址500多處,出土各時代精品文物近萬件,著名的西周銅鼎、銅柄鐵劍已載入中學歷史課本,精美的玉人傭曾走出國門參展,是“甘肅省歷史文化名城”和甘肅省文物大縣。境內生態環境優美,旅遊資源豐富,有人文景觀12處,各類人文旅遊景點17處,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古靈臺·荊山森林公園,牛心杏、核桃、花椒等土特產久負盛名,“靈冬花”遠銷歐美。民俗風情濃郁,民間工藝獨具匠心,社火、皮影戲、木偶戲、燈盞頭戲源遠流長,剪紙、宮燈、麥稈畫等民間工藝品製作精美。鄉村旅遊日益崛起,農家樂初具規模,靈臺中華甲魚、酸湯麵、大餅等地方特色風味小吃廣受遊客喜愛。

甘肅靈臺:文化旅遊事業蓬勃發展/馮永樂

蓬勃發展的文化旅遊事業

近年來,靈臺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化旅遊資源開發,以打造靈臺文化旅遊示範區為目標,以建設皇甫謐中醫針灸養生基地為依託,突出特色,科學規劃,整合資源,合力建設,文化旅遊資源開發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科學規劃繪就跨越發展藍圖。

始終堅持把文化旅遊業發展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規劃,科學研判產業發展基礎、優勢和前景,提出了打造靈臺文化旅遊示範區這一戰略定位,制定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意見》,聘請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西安山河風景設計有限公司編制了《靈臺縣旅遊業發展規劃》、《皇甫謐資源開發總體規劃》、《張鰲坡旅遊小康示範村建設規劃》、《皇甫謐文化旅遊產業示範區發展規劃》、《古靈臺荊山森林公園皇甫謐文化園書檯山高效整合提質擴容規劃》等十多個專業性規劃,為靈臺旅遊產業跨越發展繪就了宏偉藍圖。

強力宣傳推介提升對外知名度。

緊扣打響皇甫謐和古商周兩大文化旅遊品牌,充分利用各級新聞媒體,多角度、深層次、全方位宣傳推介,成功舉辦了皇甫謐文化節、文化園開園慶典和首屆皇甫謐故里拜祖大典等節會活動;開設了“靈臺縣入口網站旅遊文化專欄”,建成開通了“靈臺旅遊網站”、“中國皇甫謐網”等網站;編排演出了秦腔劇《靈臺古今贊》等一批文藝作品,央視《百家講壇》欄目播出了《大國醫系列—名醫是這樣成名的之皇甫謐》專題片,新編大型秦腔歷史劇《皇甫謐》獲獎第五屆中國秦腔藝術節優秀劇目獎並兩次成功晉京演出,靈臺的對外知名度和影響力顯著提升。在省內主幹道和崆峒山等景區製作安裝各類大型旅遊廣告、旅遊線路宣傳20多處,積極組團參加旅遊節會及各類宣傳推介活動,形成了全力推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濃厚氛圍和強大聲勢。

加大投入完善基礎設施。

近年來,累計投資10億多元,實施了皇甫謐文化園擴建、荊山森林公園建設、達溪河水力自控翻板閘壩建設、百里古密須國遺址開發、文王畫卦山景區開發、張鰲坡旅遊小康示範村建設、運動休閒養生主題公園新建等文化旅遊開發專案工程,成功建立古靈臺·荊山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和靈臺賓館4星級旅遊飯店,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功能日趨完善,接待能力明顯提高。持續推進鄉村旅遊文化建設,完善了以密須歷史文化、農耕民俗文化、皇甫謐文化為特色的鄉村文化展室,加快鄉村文化廣場建設步伐,助推了鄉村文化旅遊發展。

挖掘內涵豐富文化旅遊產品。

在縣城文化廣場和文化園迴廊建成了皇甫謐浮雕長廊,在荊山森林公園三賢祠內建成了皇甫謐座像和牆體浮雕;研發西周文物仿製品及皇甫謐文化旅遊商品6000多件,創辦了《皇甫謐研究》和《中國皇甫謐》雜誌,製作了《皇甫謐故里滿目春》旅遊風光片,開發《皇甫謐遺著集》、《碑林墨跡》等旅遊紀念品11種,針灸針、拔罐器、藥枕等旅遊小商品10類110種,剪紙、刺繡、麥稈畫等民間特色小型工藝品50多種,編排民俗演藝節目6個,開通縣內外旅遊線路10條。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曲藝、剪紙、雕刻、戲曲等各類民間文化藝人達到160多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7人,社夥、秧歌、民間自樂班團體 20多個,木偶戲團隊3個,皮影戲團隊4個。

強化管理提升服務水平。

按照吃、住、行、遊、購、娛“六位一體”的要求,不斷完善旅遊要素,提升綜合服務功能,加強賓館、景區(點)從業人員專業化服務技能培訓,組織旅遊行業積極參加各類服務技能大賽,目前全縣有旅遊從業人員516人,其中專(兼)職講解員14人,持證導遊9人。按照“吃在農家、住在農家、娛在農家”的鄉村旅遊模式,制定了農家樂發展規劃、建設標準和星級評定規範,評定三星級農家樂3戶、二星級農家樂2戶。成立旅行社及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各1家,新建各類大小賓館10家,開通縣內外旅遊線路10條。

甘肅靈臺:文化旅遊事業蓬勃發展/馮永樂

皇甫謐與《針灸甲乙經》

皇甫謐(公元215—282年),字士安,號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肅省靈臺縣)人,東漢太尉皇甫嵩之曾孫,世界醫學針灸鼻祖、中國古代十大名醫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文學家、史學家和醫學家。著有《禮樂》、《聖真》、《玄守》、《釋勸》等論和《帝王世紀》、《年曆》、《高士》、《逸士》、《列女》等傳及《皇甫謐集》、《玄晏春秋》、《郡國志》等文史著作十八種。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與世長辭,終年68歲,葬於今甘肅省靈臺縣獨店鎮張鰲坡村。

《針灸甲乙經》是皇甫謐42歲患嚴重風痺症後,不為病魔屈服,以身試針,潛心鑽研而編纂的我國第一部針灸學專著。全書共12卷128篇,集《素問》、《針經》(即《靈樞》古名)與《明堂孔穴針灸治要》三書之中有關針灸學內容等分類合編而成,根據天干編次,主要論述醫學理論和針灸方法技術。該書對針灸經絡、腧穴、主治等從理論到臨床進行了比較全面系統的論述,特別是增補了典籍未能收入的新穴,使全書定位孔穴達到349個,其中雙穴300個,單穴49個,比《內經》增加189個穴位;提出適合針灸治療的疾病和症狀等共計800多種,在選穴治療方面論述了後世始形成的子午流注針法的理論。《針灸甲乙經》遠在隋唐時期,就已作為醫學教育的必學課本,並視之為經方,不但為唐代偉大醫藥學家孫思邈列為“凡欲為大醫,必須讀《素問》、《甲乙》……等諸部經方”,在唐代、宋代官方的醫學教育中,也明確規定其為醫學學校的學習必修課,並設針博士、針助教、針師等進行授課和據以指導臨床實習。唐朝初年,《針灸甲乙經》傳入西域,公元562年吳人知聰攜帶《明堂圖》、《針灸甲乙經》到日本,嗣後傳入歐洲,為後世針灸學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目前,“中醫針灸”已被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全世界有80多個國家學習研究針灸醫學。

甘肅靈臺:文化旅遊事業蓬勃發展/馮永樂

大力開發皇甫謐文化資源

皇甫謐文化源遠流長,蘊含博大,是我國曆史文化苑囿中的一朵瑰麗奇葩。近年來,靈臺縣傾注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聚力推進皇甫謐中醫針灸養生基地建設,在皇甫謐文化資源研究保護開發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最佳化開發思路。

邀請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主席鄧良月教授,中國針灸學會秘書長、中國民間中醫藥研究開發學會會長沈志祥教授,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第一副秘書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麻穎等9位教授和全國知名學會、院校專家學者從國家政策、技術、資金、前瞻性等方面,多次考察論證,提出了打造“針灸之都、文化靈臺”戰略定位,確定了建設集針灸、醫療、康復、教育、休閒、養生、旅遊、觀光於一體的皇甫謐中醫針灸養生產業園目標,編制了《甘肅省靈臺縣皇甫謐資源開發總體規劃》,目前正在編制皇甫謐中醫針灸產業園規劃,為科學有序推進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廣泛宣傳推介。

建辦了《中國皇甫謐網》、《甘肅皇甫謐網》,註冊了“皇甫謐”中文域名,開設了皇甫謐文化研究論壇;先後成功舉辦了2006’中國·靈臺中醫針灸(國際)學術交流大會暨皇甫謐文化節、2012崆峒文化旅遊節啟動儀式暨皇甫謐文化園開園慶典、首屆皇甫謐故里拜祖大典暨《針灸甲乙經》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及《中國皇甫謐研究全集》、《皇甫謐遺著集》、皇甫謐紀念郵票首發式,第五屆中國秦腔藝術節優秀劇目獎《皇甫謐》兩次晉京成功演出,並在全省14個地州市和86個縣區及寧夏、山西、陝西等地巡迴演出150多場(次)。

打造傳承精品。

先後成立了平涼市皇甫謐文化研究院、靈臺縣皇甫謐文化交流協會和靈臺縣皇甫謐文化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創辦了《皇甫謐研究》等3個學術性刊物,編輯出版了《針灸甲乙經釋義》、《中國皇甫謐研究全集》、《皇甫謐遺著集》等學術專著,整理出版了《針灸甲乙經》, 拍攝製作了電視專題片《中國古代名醫之針灸鼻祖—皇甫謐》,完成了《皇甫謐針灸術》“非遺”普查和專案申報評審工作,《皇甫謐針灸術》、《靈臺燈盞頭戲》作為國家級“非遺”保護專案透過申報評審。

加大保護開發。

投資1100多萬元,保護開發皇甫灣、車頭坡、歇馬店、讀書檯、皇甫謐墓等遺址遺蹟,修建了以宣傳皇甫謐文化為主題的文化廣場、皇甫謐大劇院和宣傳文化中心;投資1億元,建成皇甫謐文化園、皇甫謐祠、博物館等人文旅遊景點20多處;投資1490多萬元,先後建成皇甫謐中醫院住院樓和中醫針灸醫技綜合大樓,研究開發多種具有一定特色和優勢的針灸療法,並廣泛運用於臨床。加強針灸養生人才隊伍建設,引進中醫類本專科畢業生18名,選送赴外進修人員28人,在縣職業中專開設護理、藥劑等專業12個,與北京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甘肅中醫學院等院校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形成了中醫藥人才進修培訓長效機制。

培育產業品牌。

堅持打響“世界歷史文化名人”皇甫謐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針灸術兩張名片,高效整合,延伸鏈條,招商引資2。6億元,實施了皇甫謐製藥公司生產線擴建專案,建成了中藥飲片生產線和固體制劑車間及大輸液生產線,通過了GMP達標認證,現有3個生產車間4條生產線,開發的藥品暢銷全國各地;積極推進中藥材種植,人工種植柴胡、甘草、黃芪等中藥材2。39萬畝,建成了芍藥、生地等千畝中藥材種植基地2處;建成了皇甫謐藥浴中心和以皇甫謐系列白酒為主要產品的大鍋大酒廠;註冊了皇甫謐商標37項390個,開發皇甫謐銀針、紀念幣、郵票、郵冊等旅遊文化產品10多種,研發皇甫謐針灸養生系列產品10類110多種。

作者簡介:馮永樂,80後文學愛好者,有新聞、攝影、詩歌、散文作品散見於報刊、網路,系靈臺縣皇甫謐產業園管委會開發交流科科長,靈臺縣政協文史特約研究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