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選官用人之策:淺談宋朝科舉制度的政治功能

2021-09-15由 江書文史 發表于 歷史

引言

在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實行時間最長,也是最為公正的一項官員選拔制度。它在隋朝被建立,在唐宋時期被加以完善。尤其是宋朝時期的科舉制度,不需要推舉,也不看家世背景,只參考考試成績。這體現出了公平競爭和擇優錄取。除此之外,在政治方面,這項制度又像是一項幫助封建王朝吸收控制知識精英的政治制度。

選官用人之策:淺談宋朝科舉制度的政治功能

科舉制度的實施,使世家大族對選舉的壟斷局面得以打破,可以公平公正地選拔人才,既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同時又提高了行政效率,擴大了統治基礎,促進了宋朝崇尚文學的風氣形成。但科舉制度也產生了一些不良影響,例如,造成了冗官冗費,降低了行政效率。兩宋時期的科舉制度正處在一個發展完善的階段,科舉考試逐漸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使宋代成為一個科舉社會。

一、科舉制度創立前的中國選官制度

(一)秦漢以前的世卿世祿制

統治階級利用國家來進行階級統治,統治者需要建立一些軍隊、警察等強制機關,又必須擁有一支強大的官僚隊伍來管理這些機構,來確保這些機構能夠正常運轉。因此,就出現了歷代統治者面臨的重要問題——如何選拔官員。

夏商周時期實行貴族統治,形成了各級貴族世代繼承祖先官位和封地的世卿世祿制度。再後來的恩蔭制度就是世卿世祿制在皇權專制體制中的一大體現。權貴控制察舉制、徵辟制和九品中正制,只有科舉制是最能體現出公平競爭的選官制度。

(二)秦漢以後的察舉制、徵辟制和九品中正制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經歷了重大變革,新的適合社會發展的選官制度逐漸代替了世卿世祿制。秦漢時期是官僚制度定型的一個時期,官員的選拔越來越制度化,到兩漢時期時,選拔官員的基本制度就是察舉制和徵辟制。

察舉分為常科和特科。西漢和東漢時期,察舉制度的實行較為嚴格,也選拔了許多有用之才。東漢後期時,察舉制度逐漸敗壞,原因就是外戚和宦官專權。

選官用人之策:淺談宋朝科舉制度的政治功能

察舉制將薦舉和考試結合起來,為被舉薦者提供了考試機會,但是沒有得到舉薦的人,便沒有這種競爭機會。除察舉制之外,漢代重要的選官制度還有徵闢制。

徵辟制選拔的官員數量並不多,但是這個制度對察舉製做出了補充,成為了漢代官員選拔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從東漢開始,許多官僚利用該制度徇私舞弊,使結黨營私現象嚴重,也加劇了地方割據勢力局面的形成。

東漢以後,察舉制和徵辟製造成了不良風氣的產生。很多門閥士族操縱選舉,這種制度不能真正地選拔出有用之才,而且,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秩序非常混亂,察舉制、徵辟制也成為了地方擴充勢力的手段。

曹魏時期實行的九品中正制,逐漸取代了選官制度中察舉制和徵辟制。在九品中正制實行初期,選拔了一批有用之才,但西晉以後士族壟斷這一制度,利用這項制度來維護他們自己的政治特權。

二、科舉制的創立和完善

(一)科舉制的創立

南北朝時期,門閥士族十分腐朽,九品中正制也逐漸沒落。一種全新的選官制度——科舉制便開始誕生。

科舉制的萌芽在南北朝後期開始孕育。南北朝後期有了黜落之法,這與科舉制度越來越相似。開皇年間,隋文帝正式廢除九品中正制和徵辟制,仍然透過察舉制選拔官員,但其中發生了很大變化。後來隋煬帝創立了進士班,根據應試者的考試成績決定是否錄取,這是科舉制正式形成的標誌。

選官用人之策:淺談宋朝科舉制度的政治功能

隋代結束了魏晉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門閥士族逐漸衰落,寒門地主崛起,九品中正制必然不能滿足當時的社會需要。同時,察舉制不斷髮展,最終產生了科舉制。科舉制和察舉制又有一些區別。科舉制沒有門第限制,也不需要別人舉薦,只需要自己報名參加考試。

考試注重文學素養,參考考試成績決定是否錄取。因此,科舉制可以更大範圍地選拔人才,打破門閥士族對官員選拔的壟斷和限制。這一制度有利於統治者擴大政權階級基礎,維護統治需要,也滿足了社會階層較低的人想要參與政治的願望。因此,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結果。

因為隋朝統治時間較短,剛創立的科舉制並不完善,因此,唐代成為科舉制確立和發展的時期。唐代,科舉制度逐漸成為主要的選官方式,在更大範圍內選拔了眾多優秀人才。但唐代科舉制度也存在了很多弊端。有許多權貴科舉進行操縱,造成了許多人的反抗。而宋朝統治者吸取唐朝的經驗教訓,使科舉制逐漸走向完善和成熟時期。

(二)科舉制度的完善

宋朝是科舉制度的一個創新時期,提高了科舉制選拔人才的公正度。科舉制度有很多方面的改革,比如,宋太祖創立了殿試製度,其次,還打擊科舉中的徇私舞弊現象,創造公正良好的競爭環境等。

宋朝是科舉制度的一個重要階段,它承接舊制並不斷創新,使科舉制更加公平公正,對選拔人才起到積極作用,也為後代的制度創新提供了借鑑。

選官用人之策:淺談宋朝科舉制度的政治功能

三、宋朝科舉制度的政治功能

科舉制度作為宋代一項主要選官制度,產生了深遠影響。宋代科舉制的公平公正,大範圍選拔了優秀人才,促進了宋代社會階層的流動,維護了社會穩定也擴大了統治王朝的統治基礎。

宋代重文抑武,科舉制促進了官僚系統的更新,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和行政效率,形成了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同時使統治者的政權得以鞏固和穩定。宋朝對邊遠地區實行科舉,起到了全國平衡的作用,也鞏固了在邊遠地區的統治。

崇文抑武的政策影響了宋朝的制度有效執行,還改變了社會風氣。科舉制度在宋朝初期社會風氣的轉變過程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宋朝的科舉制度還和大政方針的制定息息相關。科舉制配合了朝廷削弱藩鎮割據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也加速了重文抑武政策推行,從而改變了宋朝的社會風氣。

其次,科舉制度在政治中創造輿論,有效地配合了方針政策的調整。總的來說,科舉制度促進了社會流動,對擴大和鞏固統治基礎起到積極作用,而且,促進了文官政治的建立,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和行政效率,除此之外,鞏固在邊遠地區的統治地位,配合了方針政策的重大轉變。

選官用人之策:淺談宋朝科舉制度的政治功能

在古代中國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官員選拔制度,那就是科舉制度。科舉制帶來了很多積極影響,但是事物總有兩面性,科舉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科舉制中也存在不公平現象,比如對宗室的錄取太過寬鬆,大大破壞了考試的公平性。

而且存在許多官員徇私舞弊的現象,使中國傳統知識分子重視文學而輕視科學,成為了後來中國落後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制約因素之一。科舉制度太過於重視考試內容而輕視考試之外的知識,影響了選官質量。

其次,因為科舉制錄取名額不斷增加,官僚隊伍逐漸膨脹,大大降低了官員的行政效率,加劇了冗官冗費的局面。科舉制度所帶來的益處,遠遠超過了它所存在的弊端。經過宋代的不斷創新完善,使科舉制度更加公平合理,而且它的很多創新,都被後來的元明清所承襲,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