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如果回到民國,你能消費得起黃包車嗎?

2021-09-11由 麥叔看世界 發表于 歷史

如果回到民國,你能消費得起黃包車嗎?

老舍寫的小說《駱駝祥子》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祥子為了生計,拉著黃包車,起早貪黑,走街串巷。風裡來雨裡去,辛辛苦苦了三年才攢了一百大洋,買了自己的第一輛車。

大家還真別看不起祥子。

如果你回到民國,就祥子拉的這黃包車,你還真不一定消費得起。

民國時期黃包車車費情況

如果回到民國,你能消費得起黃包車嗎?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民國時期坐黃包車的花費如何。是不是像我們現在坐計程車、或打網約車一樣,價格可以承受。

筆者有幸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看到一張人力車資費的搪瓷牌。這塊牌子是

公共租界工部局

(相當於租界的最高行政機構)所發,釘在黃包車聚集點,這樣明碼標價,免得車伕亂收費。

如果回到民國,你能消費得起黃包車嗎?

我們可以看到,因為是外國人聚居的租界,里程還是以英里為單位計數。

有兩種方式的收費。一種是單純按里程算錢,另一種是以使用時長來進行收費。

如果按里程算錢,起步價是

小洋一角

,每半英里再多收一角。

為什麼叫小洋呢?其實小洋也是銀幣,只不過面額小一些。

大洋一般一枚一元,而小洋有五角、兩角、一角幾種面額。

如果包車按時長收費的話,一個小時起包,

收費六角

,每超過半小時,加收三角。

如果回到民國,你能消費得起黃包車嗎?

光說這個一角、六角,大家可能還是沒有概念,到底是貴還是便宜?

我們簡單地以當時的米價做個大概的估算。

根據

陳明遠:

《魯迅時代何以為生》

書中資料,1911至1919年間,上海米價恆定為 “每斤米3。4分錢,1銀元可以買30斤上等大米”。

那麼一角錢可以買3斤上等大米。

我們再看現在的米價,市場上的大米一般3-10元每斤,等級不同,價格也不同,而且各地米價差異也較大。

對於上等大米,我們取箇中間值7元每斤來估算,那麼民國時的一角錢,相當於現在的3*7 =

21元

如果按距離收費,短途跑3公里的話,是1。86英里,每半英里一角,要花費3。728角,相當於現在的

78.3元

而現在上海的計程車,日間價格,起步價14元3公里。這麼看來,民國的黃包車,收費還是有點貴的。

如果回到民國,你能消費得起黃包車嗎?

當然,貴還是便宜,說到底是個比較主觀的問題,因為還和每個人的收入有關。

那麼如果回到民國,你現在的職業能掙多少錢呢?能消費得起黃包車嗎?

民國時期社會各階層的收入

這一塊我們按三個大的群體來粗略看一下。

官員、軍人群體

如果回到民國,你能消費得起黃包車嗎?

在民國,官員、軍人還是屬於高收入的階層。

拿其中的民政署職員月收入為例: 民政署長(特任)800 元, 司長(簡任)500 元,秘書、科長、200 元,科員 100 元。

軍人,以陸軍軍官為例:上將600元,上校300元,中校220元,少校150元,上尉70元,中尉40元。

對這個階層的大多數人來說,花個3、5角錢坐黃包車應該是稀鬆平常的事,每個月花個5塊、8塊的交通費,傷不了筋骨。

知識分子群體

因為民國時期,受教育的人不多,所以知識分子群體也是普遍受到社會尊重,尤其是大學老師。

當然,相應的,他們的收入也不差。

大學裡的教授一般每月能拿140-400元,像陳獨秀在北大拿300元,胡適240元,李大釗做圖書館主任也有120元。

如果回到民國,你能消費得起黃包車嗎?

魯迅和周作人兄弟二人,每月也有300元上下,所以這群人,其實都屬於高收入群體,過得還是很滋潤的。

魯迅和周作人在北京八道灣大院時,那不光是坐黃包車,因為周作人的夫人大手大腳慣了,家裡人看個病,是汽車來,汽車去的。那時候能用得起汽車的,更是鳳毛麟角。

中學的教師比起魯迅、周作人這些大教授就稍微差點,平均在50元左右,小學的老師就更差點,平均20元左右。

另外一個知識分子群體是編輯、記者。

如果回到民國,你能消費得起黃包車嗎?

報館總經理一般月薪在300元左右,總編、主筆在150-300元,普通編輯80元左右。

記者裡,特派員記者大概100元左右,普通的40-60之間。

所以對這個群體裡的人來說,大部分人,當然小學老師不算,還是能消費得起黃包車的,一個月100塊收入,拿出來3、5塊錢坐黃包車,應該是毛毛雨了。

行業工人群體

作為社會的下層人士,工人們的收入和教師、軍官、官員比,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1920年5月1日,

《新青年》

推出勞動節紀念號,詳細記載了對各地各行業工人的調查情況,我們挑幾個看一下:

如果回到民國,你能消費得起黃包車嗎?

上海紗廠工頭每月約二十元,工人每日三角左右,算幹滿30天,也就九元每月。

北京麵粉廠工人每月七八元至十一二元。

無錫麵粉廠工頭每月約二十元,工人每月最大十元,最小四元。

無錫榨油廠工人每月最多十八元,最少十元。

北京自來水廠工人每月八元至十一元,上海自來水廠工人九元到十六元不等。

上海印刷廠工人多為每月七八元、十元左右。

北京財政部印刷局職工八元至十五元不等。

如果回到民國,你能消費得起黃包車嗎?

資料比較多,總結一下,可以看出,民國時期工人群體的收入普遍較低,高階技工每月收入為數十元,工頭為20元左右,而普通工人基本月入10元左右的收入水平。

對了,像祥子這樣的車伕,和普通工人收入差不多,也就是每月九塊、十塊的水平。

另外,1917年上海聖約翰大學的學生在對曹家渡的調查中發現“工人支援五口之家每月須15元”。

所以,工人兄弟們,一個人的收入,還不夠養家,必須兩個人出來工作,才能支援一個家庭老少五口人的生存。

如果回到民國,你能消費得起黃包車嗎?

像這樣的群體,光吃飽飯,養活老人、小孩都已經很難,讓他們花個三、五角錢去坐黃包車,簡直是奢侈,一次車費幾乎是他們月薪的5%。

就好像你月薪一萬,打一次3、5公里的車,要收你500塊一樣。肯定是心疼、捨不得的。

結語

講到這裡,大家應該對民國各個階層的收入狀況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

可以看出,民國的官員、軍人階層的高收入基本反映了中國官本位的思想。而尊師重教的傳統,以及亟待普及國民教育,讓教師群體也得到了社會的尊重與較高的經濟收益。

而中國的工人群體,在民國時期相對來說位於社會底層,所以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為什麼工人階級是革命最徹底的階層。

好了,想必看完後,大家也有了自己的答案 -

"如果回到民國,你消費得起黃包車嗎?"

不過,不管答案如何,加油努力是一定的,要不然,會連今日的計程車、網約車也消費不起了。

如果回到民國,你能消費得起黃包車嗎?

最後,附送大家一個小知識點,民國的人力車為什麼叫“黃包車”?

因為當時上海的公共租界工部局規定,運營的人力車必須漆成黃色,由此,黃包車的名字就這麼叫了起來。

《碼字不易,覺得有所得,就點個贊吧,謝了[微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