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第四消費時代4

2021-09-11由 細膩臨江1h 發表于 歷史

各位書友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講這本書第四消費時代,昨天說到了電商在日本出現,讓去商店購物人數大幅減少,另外更麻煩的是,網際網路讓傳播更有效率,這就讓資源向頭部集中了,比如一條熱門訊息可能就聚集幾萬人在某個地方,而這幾萬人如果沒有這個訊息,他們可能會在很多地方閒逛,是流量讓大家聚集於此,而沒有得到流量的地方就沒有任何生意。消費者則越來越依賴於這種社交網路,和資訊的推送。老齊還得多說一句,這就是現在發生的事,某團平臺對商戶不斷抽成,弄得大家苦不堪言,但是你仍然離不開他,就是這個道理,一旦你沒有了這些流量,你會變得沒生意可做,最後還是死路一條。除非大家都不用,但是這個大家都不用,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他已經有了使用者,所以一定有商戶叛變組織。至於有沒有可能商戶和使用者全都不用呢?有,一個是平臺被封,一個是有一個更猛的競爭對手出現。

我們現在身處於消費過剩的年代,所以這才具備了共享的條件,大家只是把自己不用的東西拿出來,希望別人可以派上用場。比如在日本當房價泡沫崩潰之後,房子就不再是那麼金貴了,於是現在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開始把自己的公寓共享出去,變成合租公寓。這對於在城市裡租房的年輕人來說,降低了很多成本,反正也是一個人回家睡覺,有個臥室就夠了,至於什麼客廳和客房其實都沒啥用,而且用到衛生間和廚房的機會也並不多。合租一下又經濟又節能,還能有社交的屬性和分攤一部分家務。咱們國內這種東西其實也在慢慢出現,但是目前主要由於房價高,以及大家對於房價還有偏執,所以很難作大。這就屬於是超前的東西,現在的我們還領悟不了。而這個東西在日本已經成熟了,現在日本專門建設這種合租公寓,既保證每個租客都有獨立空間,也有公共活動區域。甚至每間合租公寓還有不同的裝修風格和主題,這讓你可以體驗更加多樣化。有資料統計,在首都圈20-30歲,單身且一個人生活的女性,有將近30%都希望能住在合租公寓裡。

目前在日本,隨著老齡化的推進,青少年減少,新房的消費已經越來越少,現在日本已經統計出來,有800萬個無人居住的空房。2008年空房率達到13%,有人根據數學測算,到2040年,日本空房率將達到可怕的40%,而到2040年,其實我們的老齡化程度應該是不輸給日本的,所以到時候,房子會是一個什麼狀態,大家可以自行腦補。再給大家補充一個數字,我們前幾年也有人做過調查,我們現在的空置率很可能都已經超過了20%。

所以作者的結論就是,盲目蓋新房,還不如整合現在的空房,對舊房進行改造,廢物利用。既然大家都不買了,那就把租賃的生意做好。獲得最佳的回報。而那些結婚的,不習慣合租的,其實他們也有社交的需求,這些合租公寓,也已經考慮到了他們的需求,專門留出整租的房子,甚至是毛坯的房子給他們使用。要知道日本可是一個地震高發的國家,有沒有足夠活躍的鄰居,可能關係到你的生命安全。

第四消費時代的日本人,不需要用金錢去購買東西,他們也不想為了金錢而扼殺自我,這就是一代人的價值觀,原來為了住更大的房子,為了擁有更高階的轎車,所以每個人都拼命的工作,犧牲自己的幸福為代價,但現在大家已經厭惡了這樣的生活,不希望再做金錢的奴隸。

究其原因就是,這些東西已經不能夠給大家帶來尊貴的體驗。舉個例子,原來老齊記得,上學的時候,大家都比腳踏車,但現在沒人再這麼幹了吧,主要就是因為腳踏車已經不能夠給我們帶來足夠的感覺,所以他就降級了,變成了一般消費品,而不再是奢侈消費品。前幾年大家還比手機,現在也很少比了,因為這個東西大家都買得起,誰也不比誰的差。所以手機消費也即將降級。現在能比出差距的是車和房,而這點在日本也已經不存在了,因為在日本車很便宜,比如豐田阿爾法這輛車,在國內是富人標配,還要加價賣,差不多要一百萬。而在日本就是平民車,才20-30萬。相對日本人的收入來說,車這個東西真心不算是什麼標誌了。房子更是如此,當年房子把大家傷的很深,越是貴的房子,越是損失慘重,所以這個價值觀也就被逆轉過來了。既然沒有什麼能夠體現自身價值,自然也就是夠用就好,何必為了這些不能證明自己的東西,而去奔命呢。而且老齊補充一下,日本還有個特殊的地方, 他們的收入差距並不大,基本都是年輕人窮,中老年人富,歲數差不多,收入也差不多。所以完全你也完全沒必要炫富,因為大家都差不多富,你在這些地方花了錢,一定會在其他的地方省出來。既然收入都一樣,大家都差不多,自然也就沒有了炫富的基礎。反而會被人認為,買貴了,冤大頭。就好比咱們這的大爺大媽們,他們比的都是誰買的菜便宜,而不是誰買的東西貴,只有子女給買的東西,才比誰的更貴,更好。

之前我們講了,說第一二代是消費,第三代是創費,創造個性的消費,第四代就是共費,共同的共,這種共費時代,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重新連線。大家更願意彼此分享,彼此聯絡,共享快樂和價值。比如開專車這個事,老齊就遇到過很多人,說不缺錢,也有工作,就是想出來找個樂子,找點事幹。還有開共享民宿的,也有很多人說不缺錢,就是希望多交朋友。

第四代消費時代,不再拘泥於單純物質和服務的消費來獲得滿足,而是希望在消費的過程中,建立更多的關係。得到更多人的社會認同。比如大家去買優衣庫的東西,其實就說明了這點,大家對於物質本身並沒什麼熱情。優衣庫提供舊衣服回收服務,可以捐給那些發展中的國家。這也讓很多日本人,感到非常好的精神體驗。第二代消費建立了富足的家庭,第三代消費建立了富足的個人,第四代消費正在建立一個富足的精神社會。

這種共享生活的後果是什麼呢?就是單身化,1990年出生的女性未婚率,也就是終身未婚的人是23。5%,社會離婚率也越來越高,刨除未婚的之外,有36%的人都要離婚。所以也就是說有一半女性成為單身,或者單身母親。如果加上喪偶的,那麼這個數字就會更高。作者甚至說,未來將是一個全面單身化的時代。

還有一大社會問題,在日本暴露,那就是單身啃老族的老齡化,1990年35-44歲,男性未婚啃老族的比例是8。1%,到了2010年,增加到了近20%,也就是說有五分之一的中年男人,不結婚也沒工作,就靠啃老為生。男女都加起來,絕對數量已經超過300萬。這些人如果未來仍不結婚,那麼等他們的父母一輩大規模去世,這些人的生活將很快無以為繼。

有資料測算,到了2030年,總單身家庭數量將達到1800萬戶,其中三分之二都是50歲以上的老年人。這將大幅增加社會負擔,也會增加社會不安定因素。另外,即使那些有工作的人,也越來越多處於非正式僱傭狀態,也就是臨時工和自由職業。這個比例在1990年為20%,而到了2005年達到了33-34%,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經濟不景氣造成的,而這麼多單身啃老族,和非正式僱傭者,也反過來影響了消費預期。大家對於未來的預期不好,也就更不敢消費。那些啃老族的父母,要為不爭氣的子女儘可能的多儲蓄一些,以防自己去世後,他們會餓死,而非正式僱傭者則吃了上頓沒下頓,指不定哪天就失業了,所以也要多儲蓄一些。

從商家的角度來說,第三消費時代的特徵就是多品種少量生產,必須要能夠敏感的應對消費者的偏好,這就會造成有些產品好賣,有些產品不好賣,計劃性沒那麼強了,然後他們就要在不同品類之間調配人手,有時候突然間員工就不夠用了,所以這時候就需要僱傭一些短期臨時工來救場。那麼對於這些臨時工來說,他們也想成為正式的,進入員工序列,但是由於企業經濟效益不好,對未來也缺乏足夠的規劃,所以企業慢慢發現臨時工挺好,想用就用,不想用就裁,遠比正式工方便,所以他們也就不願意繼續擴大編制。那麼這會帶來什麼惡果呢?咱們明天接著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