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正史可以這樣看——五帝(一)黃帝

2021-09-05由 雪國狼爵 發表于 歷史

黃帝是少典部族的後代,叫公孫軒轅(一度覺得姓“公孫”、“上官”、“諸葛”這樣的複姓好炫酷,直到聽了郭德綱的上官鐵柱)。這裡不得不說,那時候各地域間分佈著大大小小很多部落,應該很大程度上尚處於氏族時代,規模也不會很大,包括後面出現的神農氏、炎帝、蚩尤應該也是如此。只不過有的部落擅長種植穀物,就叫神農;有的最早用火,就叫燧人;還有的最早造出供人居住的房屋,就叫有巢等等,據說黃帝發明了馬車,所以他的部落被稱為軒轅氏。當然,傳說中以炎帝為首領的神農氏嘗百草,除了發現有些東西可以填飽肚子以外,還發現很多植物可以治病,甚至有毒。這位偉大的神農氏有多少,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生活技巧都是古人長期生活中不斷探索、積累出來的,而非一個人的功勞。

大大小小的部落生存在一片土地上,難免不發生點矛盾。今天你多分到一塊肉,明天他多拿一個野果。於是大家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腳,再不高興就叫人打群架。架越打越大,矛盾也越來越深,一不留神,甲部族滅了乙部族。好了,現在你的也是我的了,我的還是我的,除非丙部族滅了我,我的就是丙的了。部族越打越少,但每個部族的人口卻越來越多,掌握的生活技術也越來越多,對於部族來說也越來越強大。有部族強大,就有部族弱小,小部族要麼聯合對抗大部族,要麼就採取更方便的辦法——認老大,別被其他大部族滅掉。神農氏能種黍、稷,就能源源不斷種出相對充足的食物,能夠養活的人口也多。要打架,誰怕誰,大家一起上,於是當之無愧就成為史書中第一個強大的群體,招來好多小部落都來認老大,一是可以保護自己,二嘛,老大糧食吃不完,看你乖巧,保不齊賞你點。

“老大,那小子不聽話……”

“你看著辦,完事把這些稷拿回去讓你老婆熬粥喝。”

“老大,那瘦子不服你,我打不過……”

“帶我去看看,看你瘦的能打得動架?給老子丟人現眼,回頭問你嫂子拿點黍好好補補。”

“老大,那瘦子帶人來打我……”

“我**,敢動我的人,老子弄死他……”

所以,當老大,要不光能鎮得住場面,還得適當給小弟點好處。

正史可以這樣看——五帝(一)黃帝

據《史記》記載,軒轅一生下來,就很聰明機靈,有靈性,出生不久就會說話。大機率是比那時普通孩子早說話一兩個月吧,於是就被族人奉為神明。長大後成為誠實勤奮,見聞廣博的五好青年,對事物看得透徹。而我本人更相信他的父輩在部落中應該是長老,甚至本身就是族長一樣的人物。畢竟那時候生產力比較低,即便你是王子,該出去打獵還得打獵,該種地還得種地,不勤勞就得餓肚子呀!從小看父親處理族中各種雜事、各種矛盾,能不見多識廣嗎?耳濡目染,看事物能不透徹嗎?起碼比起同齡人,看問題也不會是一個層次吧?!

正史可以這樣看——五帝(一)黃帝

因為某種原因,神農氏衰落了。因為什麼衰落,《史記》中並未記載,我只能大膽猜想,可能因為旱澇、蟲災等自然災害導致糧食產量欠收甚至絕收,養不活現有的人口而導致部落衰落,畢竟還處於氏族時期的神農氏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抵禦自然災害。眾小弟眼巴巴等著老大的救濟,面帶菜色的老大卻攤攤手:“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啊!”對啊,沒讓你們交供奉就算了,你們還想從老大嘴裡摳食吃,沒這個道理嘛!那好吧,老大靠不住,小弟就只好被其他老大欺負,或者被其他小弟欺負。我搶你一口,那我活下來的機會更大點。至於老大,保護不了我,又沒好處拿,一邊玩去……

就在此時,軒轅趁勢而起。他訓練部眾,雖然人數不會很多,但對於那些烏合之眾,也夠他們喝一壺了。好好跟我混,保你們有肉吃。什麼?不聽話?他也耐心地做了思想工作——打,打到你服為止。群龍無首的小弟們一看,有新大哥了,那就乖乖聽話唄,誰讓人家有五穀,誰讓咱打不過呢!聽話就好辦了,大家好好過日子吧!該種地去種地,該生娃娃就去造人。還有,把你們的部眾都訓練一下,還熊羆貔貅貙虎,聽著挺唬人,一個個歪瓜裂棗的,能指望你們幹什麼,啥也不是。這裡有必要說一下,所謂的“熊羆貔貅貙虎”,應該是幾個主要部落的圖騰。如果真是動物,那咱們祖先豈不成了馴獸師?咱不學某個意淫民族,總把個活了1900多歲的檀君捧在心口做自豪狀。(“熊羆貔貅貙虎”有人說是四種動物,即:熊羆、貔貅、貙、虎,也有人說是六種。筆者只引用《史記》作為正史,未對此做深入研究,如有行家,敬請指教。)

炎帝眼瞅著軒轅那邊紅紅火火,而且人家能種五穀,而我神農氏才能種兩谷,心裡那個氣呀。看我病,要我命啊!老子沒有糧食也要上籠屜——不蒸饅頭爭口氣……

正史可以這樣看——五帝(一)黃帝

炎黃兩部為了爭老大的位置在阪泉約架。不用說了,舊老大打不過新老大,只好灰溜溜的夾起尾巴做人。當然,軒轅這邊也不是鐵板一塊,有個蚩尤的小弟就不太服氣,大家都是倆肩膀扛一個腦袋,憑啥你就是老大,我就得撿你的殘羹剩飯?對於蚩尤,有人說是長江下游的一個大部落,但《史記》中用了兩個字做了定性——作亂。可見蚩尤在後世歷史學家眼裡的地位。軒轅也發揮了他一貫的傳統美德:小的們,跟我上,打丫的。至於炎帝嘛,好歹以前也是位大哥,給你留點面子,咱倆“聯合”。

雙方在涿鹿拉開架勢,經過一場血戰,號稱“戰神”的蚩尤被黃帝率眾擒殺。

該打的也打了,該收服的也服了,公孫軒轅在眾小弟的擁戴下,正式取代炎帝成為黃帝。剩下還有個別不聽話的,成不了氣候,果斷打屁股。大家雄赳赳,氣昂昂,跨過山河搶地盤。

黃帝的疆域東到丸山、泰山,西至雞頭山,南括熊山、湘山,北驅葷粥(匈奴)人,在釜山會盟了四方諸侯。此後,他在涿鹿山下修建了城邑,但仍然遷移往來,沒有固定的住處。是啊,老子的志向是星辰大海,小小的涿鹿豈能讓我停止腳步?

黃帝每到一處都要在在營地四周佈署軍隊作為護衛屏障,軍隊的統領名為“某某雲”,所以他的軍隊被稱為“雲師”(網易雲、百度雲等等產品嘚瑟起來吧)。為了監察各地諸侯,設定了左右大監;對鬼神山川頻繁進行祭祀,祈禱各地諸侯和睦相處。獲得了上天賜予的寶鼎,於是觀測太陽的執行,用蓍草來預測節氣日辰。推舉風后、力牧、常先和大鴻來治理民眾。順應天地四時的規律,預測陰陽五行的變化,制定養生送死的儀制規範,推究國家存亡的道理;按照時令節氣播種百穀草木,馴化鳥獸昆蟲,以及掌握日月星辰的執行規律,瞭解山川河流地勢分佈以及所蘊金玉等特產礦藏等,事無鉅細,盡心盡力地奉獻自己的體力和腦力,有節制地使用山川林澤的物產資源。

一系列的施政手段證明了他的能力,黃帝在家庭生活上更證明了“人生贏家”的真諦。黃帝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四人分得了自己的部族。來自西陵部落的正妃嫘祖為他生下了兩個兒子。兩個兒子的後代先後統治過天下,也算詮釋了什麼是虎父無犬子。後文再做交待。

黃帝死後葬於橋山。

特別宣告:此文為作者參照《史記》而進行的原創,非經允許,嚴禁轉載、搬運。如有違反,作者將保留法律追究的權利。《正史可以這樣看》也將作為一個系列,圍繞二十四史進行解讀,不定時推出。請大家多多關注,如發現謬誤或錯別字,歡迎指教。如有探討,請積極在評論區留言,但請勿惡語相向。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