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阿富汗往事(一)

2021-09-01由 天龍OS 發表于 歷史

大家好!我是龍哥,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梳理一下阿富汗的歷史,讓大家瞭解一下阿富汗建國的2個多世紀都經歷了什麼,為什麼會成為今天這副模樣呢?都說阿富汗是“帝國墳場”,但其實歷史上這片土地就沒少被佔領過,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臘人,蒙古人,突厥人都曾經征服過這片土地,只不過留下了的人都成為了阿富汗人。

阿富汗國父——艾哈邁德·沙阿

阿富汗往事(一)

阿富汗建成一個現代意義的國家,是從艾哈邁德·沙阿開始的。艾哈邁德。沙阿是阿富汗人公認的國父。建國前就是一個個的原始部落。艾哈邁德他開始的時候只是普什圖人的一位部落首領。16歲的時候,波斯國王納迪爾。阿夫沙爾看這小夥子不錯,就帶著他一起列印度。波斯國王對他非常信任,還把一支4000人的精銳騎兵託付給了他。1747年,納迪爾的軍隊發生譁變,納迪爾被親信大臣殺死。各位將領忙著爭權奪位。艾哈邁德當時正在王室女眷下榻處當差守值,他憑著一人之勇打退了前來騷擾的叛軍,並且召集手下突出重圍,帶著國王生前積攢下的財富,其中還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光之山”,等一批金銀珠寶,踏上了回家的行程。

阿富汗往事(一)

那時候艾哈邁德的鄉親父老正在謀劃變革。歷史上普什圖人沒有得到過真正的統一,大多數的時候只是集結成部落,互相攻伐。眼看著納迪爾的波斯帝國行將崩潰,普什圖各部落的首領意識到要選出一位共主。因此各大部落就聚集起來開會。艾哈邁德也參會了,那時候他只有25歲,資歷較淺,所以在會上也沉默寡言。這個時候一個德高望重的托缽僧指著艾哈邁德說,“這就是你們的王。看呀,他擁有眾人都沒有的貴氣和王者之氣。”艾哈邁德一開始是拒絕的。然後托缽僧直接給艾哈邁德戴上艾草編織的王冠。各個部落首領看到艾哈邁德氣勢不凡,煥發著領袖的神采,就尊他為王了。這個故事當然有點美化色彩。實際上艾哈邁德能當上王也還是因為他手裡握有4000人的精銳騎兵和納迪爾留下的財富。

阿富汗往事(一)

成王之後的艾哈邁德一開始也就是名義上的王。因為各個部落各自為政,每個部落都認為自己是至高無上的,各個首領都自視為國王。艾哈邁德更像是個部落聯盟的召集人。有外敵的存在,大家才把他推上王位。艾哈邁德自己很清楚,只有打戰才能保住他盟主的位置。因此他就學他的先輩,鼓動大家跟著他去列印度。印度首先信奉的是印度教,艾哈邁德和他的百姓都是穆斯林,伊斯蘭教認為摧毀異教的偶像越是得力,就越能得到安拉的賜福。所以艾哈邁德揍印度揍得理直氣壯的。列印度,還能帶來經濟上的收益。印度的神像神廟上往往都有珍珠寶石等稀罕玩意。每打一次印度,總能滿載而歸。

艾哈邁德也非常懂得收買人心,把搶來的金銀珠寶都分發給部落成員。他還頻頻賜宴,開啟國庫,救濟窮困,因此贏得了各個部落勢力的支援。艾哈邁德是唯一能讓普什圖部族團結在一起的國王。他甚至搭起了一座橋樑,讓普什圖人和少數族裔和平共處。大家都對這位偉大的國王非常服氣。跟著艾哈邁德並肩作戰的各民族,開始形成了一種民族精神,一種阿富汗意識。在艾哈邁德統治的時代,那個古稱為“亞里安那”,後又改名為“呼羅珊”的土地,開始被人稱之為“阿富汗”。

艾哈邁德在位時,東征西伐,阿富汗成為一個龐大的帝國。疆土從現代伊朗的心臟地帶延伸到印度洋,東北部的克什米爾也被納入其中。在伊斯蘭世界,阿富汗是僅次於奧斯曼帝國的第二大強國。艾哈邁德死後,第二強國也行將崩潰。主要還是由於內鬥。他的孫輩為了爭奪王位,互相殘殺,短短30年時間裡六易其主。

阿富汗往事(一)

多斯特·穆罕默德

這混亂的局面直到另外一位強大的國王出現才得以終止,這個人就是多斯特·穆罕默德。多斯特·穆罕默德並非艾哈邁德的直系後裔,不過也是國父一族血脈相連,同樣來自杜蘭尼部。在他的治理下,國內的秩序便穩定了下來。內亂中失去的核心部分土地也都收復回來。但是印度河沿岸豐沃土地及白沙瓦城仍落到了錫克教徒蘭吉特·辛格的手裡。為了奪回白沙瓦城,重新恢復艾哈邁德·沙阿帝國的榮光,多斯特·穆罕默德就和蘭吉特·辛格幹起來了。不過蘭吉特·辛格也不是弱雞。打了好幾個回合,沒有分出勝負。多斯特就琢磨起來要找個盟友一起幹才行。

這個時候擺在他面前的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英國,一個是沙俄。選誰都有點冒險,弄不好會被反噬。在海權時代,沙俄一直覬覦著印度洋的港口,阿富汗成為了擋在俄國向印度洋擴張的攔路石。英國在印度有兩支部隊,其中一支聽令與英女王,被稱為“女王部隊”;另外一支受東印度公司的差遣。英國軍隊中,九成都是印度人,但是英國人卻控制了印度。這無疑是一種新的力量,但沒有人知道它的奧秘和組織結構,只知道它規模龐大、戰力過人。

多斯特思來想去,還是比較傾向於英國人。因為他覺得英國人似乎沒有那麼熱衷於擴張。他於是寫了封信邀請英國合力攻打蘭吉特·辛格,不過被英屬印度總督奧克蘭勳爵拒絕了。奧克蘭勳爵給他回了封信,信中說干涉他國內政,絕非女王政府所願。這反而讓多斯特覺得英國無意干涉他國內政會是阿富汗可靠的盟友。

在得不到英國任何援助承諾的情況下,這個時候有一個自稱是沙皇特使的陌生人伊萬·維特克維奇到來。其實,直至今天也沒有人能弄清楚維特克維奇的真實身份。因為不久後,俄國外交部就發聲明否認認識這個人。沙皇也出面否認有派過這個人作為特使。當然,俄國的公開否認可能只是想保守秘密。維特克維奇可能是個間諜,也可能是個冒險家,想透過跟多斯特·穆罕默德達成一項協議來取悅沙皇,謀求晉升。

不過,多斯特·穆罕默德還真跟維特克維奇見了一面,而且並不打算隱瞞。他是想借此來給英方施加壓力,並迫使他們採取行動。阿富汗國王與俄國使者會晤的訊息在英屬印度引起軒然大波。因為英國最害怕的是阿富汗與俄國聯合起來攻列印度 。印度對於英國來說太重要了。英國之所以能在全球稱霸,除了航海技術先進之外,還得益於有印度這塊殖民地提供了大量的財富。當時印度的GDP佔大英帝國的40%,比英國的其他殖民地加起來還多。

奧卡蘭勳爵立刻發去了一封問罪的信警告多斯特:“未經我方許可,請勿要再與波斯和俄國來往,請勿接見對方的來使。”多斯特也不願疏遠英國人,他還惦記著要跟英國人結盟,他在給奧克蘭的回信中沒有提醒對方自己是一個主權國王,而是希望奧克蘭勳爵把他的條款寫下來,特別是關於白沙瓦的條款。條款?英國殖民當局收到信之後一頓緊張起來。為什麼多斯特大王那麼服軟?他在打什麼算盤?難道多斯特已經投靠沙俄成為傀儡了?當時英國外交政策專家麥克納頓認為英國應當迅速派兵攻打阿富汗推翻多斯特統治。英國手裡還有當年從阿富汗王室內鬥中逃亡來到英屬印度的國王舒賈。舒賈是艾哈邁德的孫子,一度登上過王位。英國正好以支援舒賈復辟作為出兵的理由。

阿富汗往事(一)

1838年,奧克蘭召集了一支軍隊,總人數達3。18萬人,其中還包括蘭吉特·辛格派出助陣的錫克軍隊。到了12月,大軍行至奎達。1839年3月,坎大哈不戰而降。當年夏天,英軍一路東進,向著喀布林步步進逼。中間遇到了加尼茲是一座防禦工事極為堅固的城池,英軍在此受到了阻礙。阿富汗方面覺得,在堅固的城牆面前,英軍很快會敗退而去。結果英軍趁夜,佯攻吸引敵人都集中在城池的一側,利用炮兵在空虛的城池另外一側炸開了一個口。很快呀,加尼茲就落入了英軍的控制。加尼茲失守後,多斯特·穆罕默德棄城而逃,逃亡北方的親戚布哈拉埃米爾尋求庇護。不過這個親戚早就被英國人收買。投奔而來的多斯特反而被投入了監獄裡面。

不過很快他從監獄中逃了出來。他招攬了一批烏茲別克人為自己效力。英國軍隊出城迎敵,卻在喀布林北部的科希斯坦山口遭遇慘敗。接下來的一兩個星期,多斯特·穆罕默德和他的部隊盤踞山中,和英軍打著游擊戰,英國人不堪其擾,只得撤回喀布林城中。就在英國人似乎即將失敗的時候,一件怪事發生了。多斯特·穆罕默德帶著一名隨從來到英軍營地,表示向英方投誠。箇中原因,沒人知道。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狡猾的多斯特·穆罕默德另有計劃。無論如何,多斯特·穆罕默德“退休”到了印度,住進了舒賈騰出的地方,靠領取英國“退休金”過活。

原本英國人答應舒賈,一旦復辟成功,會立即撤離,但他們決定推遲撤離。因為國內各地的動亂仍然頻繁,雖然不算是叛亂,但是也足以給他們造成困擾。英國專門派遣了一支顧問團隊來幫助舒賈穩定局面,在阿富汗建立了行政系統,招募了一支軍隊,和建立一支警察部隊。隨著來到阿富汗的英國人越來越多,兩種文明之間的衝突不斷地發生。在當地人的眼裡,英國人一直想和阿富汗的女性建立“親密關係”。即使在英國人眼裡看起來是多麼紳士得體的行為在當地人看起來都是越軌的。終於憤怒的阿富汗人闖進英國特使布林內斯的住處,活活把給他給打死了。

這訊息傳到了英國的營地,把那些英國的高階官員都嚇傻了,覺得這個國家不能待下去了。得找阿富汗人談一下。但是這個國家在多斯特·穆罕默德倒臺之後,就沒有一個人有決定權。英國人想找個和談的物件都找不到。而且全民族反英的情緒高漲,誰能給英國帶來重創就是英雄,誰就能登高位,誰和談就等於自動退賽。因此,英國人苦苦求和,卻始終沒有人答應。

最終,多斯特·穆罕默德的兒子阿克巴站出來給英國開出了條件:可以保證英國人的安全,不過要答應給他一筆津貼,還要給他攝政的位置,在來年夏天,英國使團要撤出阿富汗。英國人急於求和,就定在聖誕節前兩天與阿富汗的各位實力派人物舉行和談。

不過在和談前的幾個星期,英國昏招頻出。首先,英國使團寫信給在坎大哈諾特將軍,請求他儘快率領大軍趕往喀布林,他們在這邊儘量拖住阿富汗人。這封信竟落到了阿富汗人的手裡。還有一封信是英國提供懸賞一萬盧比,想要各位酋長的項上人頭,還列了酋長們的名單。結果這封信也落到了阿富汗人的手裡。這下可把在名單上和不在名單上的酋長都得罪了。不在名單上的酋長覺得英國人看不起他們。

到了和談之日,談判沒多久就談崩了。阿克巴直接結果了使團為首的麥克納頓。剩下在駐地的英國人還想尋求阿富汗的傀儡國王舒賈的幫助,不過舒賈發現形勢不對,於是他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反對英國的阿富汗愛國者,表示要與英軍對抗到底。英國人沒有辦法,只好棄城而去,一路朝英屬印度逃亡而去。這一路上遭遇了寒冷天氣,吉爾扎伊武士的襲擊,不少人成為俘虜,原本隊伍撤退的時候有16000人,最後僅有一個人活著走到了賈拉拉巴德。而舒賈在英國人走後不久,就遭到了暗殺。

英國人意識到了他們的錯誤,於是重新恢復多斯特·穆罕默德的王位。雙方達成了一份協議,多斯特承諾不與英國以外的任何國家打交道,並且放棄了對阿富汗五大城市中三個城市的所有權,他將以喀布林為首都,統治喀布林以北、阿姆河以南的區域(馬紮裡沙里夫納入其統治範圍),以及喀布林以南賈拉拉巴德以外的區域,但不包括白沙瓦。坎大哈和赫拉特則將作為自治省,由其部族中的反對派進行統治。白沙瓦仍將留在錫克人的手中。而換來的是,英國不干涉多斯特在領地內的統治,不派特使,另外給多斯特一筆津貼。

多斯特重新掌權後,把矛頭指向了那些反抗英國的軍閥勢力。在戰爭中得勢的人一個個遭到他的罷免和驅逐。在他控制的領地內,沒有人可以向他發起挑戰。多斯特·穆罕默德是個非常精明的國王。他明白以他的實力不足以抵抗強大的大英帝國,所以甘願充當英國抵擋俄國的戰略緩衝。在他後面的執政歲月裡面,也始終沒有違反跟英國定下的協議。但是他也一直沒有放棄讓阿富汗成為一個統一帝國的理想,他只是一直在等待合適的時機。

1855年,坎大哈與赫爾曼德自治區的14名封建領主引發了一場紛爭,他們聯名給多斯特·穆罕默德上書,表示只要能保證他們的財產權,他們願意接受他為他們的國王。就這樣多斯特收復了他放棄的三大城市之一。1861年,獲得伊朗和沙俄支援的蘇爾坦·穆罕默德殺回了赫拉特,宣稱自己比多斯特·穆罕默德更適合做阿富汗的國王。英國寧願讓多斯特重新佔有赫拉特,也不願意伊朗干涉阿富汗的內政。就這樣,多斯特向赫拉特進軍,英國人並沒有做任何的阻攔。就這樣,多斯特重新奪回了赫拉特。而多斯特奪回赫拉特之後,他一生的征程也快走到盡頭了。

阿富汗往事(一)

回首往事,他是21個兄弟裡面最小的一個,可謂前途暗淡,他在內戰中逐步升到主宰的地位,結果卻把他的國家輸給了英國人。之後,他又死而復生般地回來了,開始苦心經營,一點一點的重建他的王國。他的任務完成得還算圓滿,現代阿富汗的疆域和邊界得到奠定。他是這片領土上每個人的國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