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非洲一點都不熱,而且窮的合情合理

2021-08-20由 老王趣聊 發表于 歷史

有人說,非洲是因為自然環境過於優越,到處都是食物,人類沒有奮鬥心所以才貧窮的,這個觀點曾經流傳很廣。

今天我也一併告訴你,這個觀點錯的離譜。

首先,以上這些觀點都有一個根本性的錯誤,那就是

非洲其實一點都不熱。

誰告訴你非洲很熱的?非洲人很黑所以就都是被熱黑的?

稍微有點地理常識的人都知道,非洲是一塊大陸,一個縱向的大陸,橫跨多個緯度。

歐亞大陸是一個橫向的大陸,所以氣溫的差距不是很大。

但非洲不一樣,非洲大陸上不同的地方氣溫差距非常大,因為它的緯度差距大概相當於從海南島到西伯利亞。

非洲一點都不熱,而且窮的合情合理

當然,因為赤道恰好從非洲中間穿過,所以非洲的氣溫差距沒有從海南島到西伯利亞那麼恐怖,不過從海南島到東北的氣溫差距還是有的。

除此之外,非洲不是一個平原,地形多變,有高山,有大河,這也導致非洲的氣溫相當的不一致。

非洲有很多地方,比中國要涼爽不少。

非洲的最南端,有一個國家,叫南非,其最低氣溫為零下20。1攝氏度。

非洲還有座山,叫乞力馬扎羅山,最高海拔5895米,這是一座著名的雪山,即便在夏季也需要穿上厚厚的羽絨服才能攀登。

因此,很多非洲人嫌中國太熱了,這不是他們矯情,也不是在開玩笑,而是他們真的覺得中國很熱。

非洲一點都不熱,而且窮的合情合理

前些年,有個來北京避暑的非洲男子在北京被熱的中暑了,民警緊急救助,被直接炒到了新聞頭條。

親,那一天北京的地表溫度逼近40度,人家非洲可真的沒有這麼熱,中暑不很正常麼。

非洲一點都不熱,而且窮的合情合理

還有些黑人,在中國被曬黑了,甚至要在中國搽防曬霜。

原因也很簡單,非洲的整體紫外線比中國強的多,但非洲高緯度地區的紫外線並不強,如果非要到中國南方的一些城市,尤其是廣東甚至海南島那種地方,被曬黑簡直太正常了。

非洲一點都不熱,而且窮的合情合理

所以,請不要說非洲熱了,非洲真的不熱,你只能說赤道那一塊的非洲很熱。

但非洲,是縱向大陸,被赤道覆蓋的只是一小片土地。

非洲氣候炎熱,整體降雨量豐富,為什麼不富裕?

原因很簡單,降雨量的多寡和非洲的財富就沒啥關係,因為非洲根本沒有農業。

直到歐洲殖民者到來,非洲的農業才誕生,之前一直都是原始部落的漁獵時代。

既然非洲沒有農業,那降雨量的多寡自然和非洲的興衰沒有關係,因為人家壓根就不種地。

如果不是歐洲殖民者入侵,非洲可能再過幾萬年都無法誕生農業技術。

其中的原理,在《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著名書籍上已經講的很清楚了,我給大家再講一遍。

有史以來,人類馴化的所有糧食植物,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都是種子類植物。

不管是小麥還是水稻,不管是玉米還是土豆,它們

都是一年生植物

,都要在冬季來臨之前,把全身所有的能量精華聚集在自己的種子或者塊莖上,這樣才能熬過嚴寒的冬季,來年好發芽。

所有的糧食物種一定是一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肯定無法生產糧食,因為它們沒有過冬的自然選擇壓力,沒有必要把全身的能量精華都聚集在種子上面,然後自身枯萎,因此也就不可能成為糧食作物。

你可以好好回憶下你這輩子吃過的所有糧食作物,看看它們是否符合這一特性。

因此,能成為人類糧食作物的植物,一定,也只能誕生在四季分明的溫帶。

必須讓植物有冬季被凍死的壓力,它們才會自願把能量精華聚集在種子部位,從而讓人類方便食用,也必須在第二年有足夠高的溫度和雨水,才能讓種子作物發芽生長。

截止今日,人類在全世界共馴化了56種糧食作物,清一色都是在溫帶馴化成功的,沒有一個是在熱帶和寒帶。

這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必然。

此外,當一種糧食作物被馴化成功後,擴散這種糧食作物是需要時間的,尤其是在交通不發達,交流不便利的古代。

歐亞大陸的優勢不僅僅在於擁有大面積的溫帶土地,還在於歐亞大陸的各地區溫度相似。

只要有一個地方的人類成功馴化出了一種糧食作物,很快就能擴散到整個歐亞大陸。

而非洲就不一樣了,非洲是縱向的,溫度差距非常大,你那裡能種的植物我這裡沒辦法種,一種就死。

所以,糧食作物很難在非洲擴散。

美洲大陸也是縱向的,因此有著和非洲一樣的問題,那就是擴散困難,唯一的優點是處於溫帶的土地面積比非洲大,因此還誕生了一部分農業,但和歐亞大陸的溫帶面積沒辦法比。

非洲一點都不熱,而且窮的合情合理

農業技術的誕生,是人類文明的一次劃時代突破,是人類生產力的一次躍升。

人類種地的時間沒有很久,相對人類誕生後漁獵十幾萬年的歷史,種地是一門相當高精尖的技術。

第一批種地的農民,出現在兩河流域的新月沃地,也就是如今的中東地區,時間大概是12000年前。

有了種地技術後,中東地區人口暴增,形成了社會分工,出現了階級,誕生了國家,創立了文字,最終發育出了璀璨的文明。

因此,人類最早的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國,就誕生在新月沃地。

新月沃地之所以能第一個成功的進入農業時代,和當地的自然環境密不可分。

這個地方氣候獨特,海拔有高有低,溫度差異極大,因此誕生了異常豐富的物種。

人類目前成功馴化的56種糧食作物裡,32種都可以在新月沃地找到。

而當初的古巴比倫國成功馴化的8種糧食作物裡,就包括了小麥,如今人類的三大主食之一。

大約10000年前,中國南方的人類成功馴化了水稻,然後在大約3000年的時間裡傳播到了印度,又過了大約2000年傳播到了地中海區域。

大約9000年前,中美洲的人類成功馴化出了玉米,花費約7000年的時間,讓玉米傳遍了整個南美洲和北美洲。

如果是從最南端開始向北傳,玉米傳遍美洲那得花1。4萬年。

這就是農業技術擴散的難度。

但新月沃地就在非洲邊上,中東地區本就橫跨亞洲和非洲北部,按理說就算龜速爬行,小麥也會擴散到整個非洲啊。

實際上,小麥種植技術第一時間就傳到非洲北部了,因此誕生了出了埃及文明,人類的第二個文明古國。

但是怎麼說呢,只靠熱量是不能降雨的,下雨需要冷熱空氣的對撞。因為缺乏冷空氣的對流,非洲北部出現了一片巨大的乾旱地區,誕生了地球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直接切斷了中東地區和非洲南部的聯絡。

非洲一點都不熱,而且窮的合情合理

非洲文明不是一個整體,北非是北非,非洲是非洲。

人類專家將撒哈拉沙漠以南,稱之為黑非洲,也就是下圖中的綠色區域。

非洲一點都不熱,而且窮的合情合理

因為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區域,一直都沒有誕生農業文明,始終停留在原始漁獵社會。

不是非洲人不想進化,是因為他們找不到小麥和水稻的種子,沒有辦法種地。

撒哈拉沙漠的存在,割斷了黑非洲和人類文明之間的聯絡。

歐亞大陸誕生了絕大多數的人類糧食作物,美洲大陸也孕育出了玉米、紅薯等作物,而非洲人民什麼都沒有。

在歐洲殖民者入侵以前,黑非洲地區以漁獵社會為主,唯一能吃的植物就是薯蕷。

這種植物遍佈歐亞非大陸,因此我們這邊的人也吃,將它稱之為山藥。

這東西不太好吃,也不能多吃,更不宜生食。

黑非洲地區的人類,想盡了一切辦法,創造出了山藥多種多樣的食用辦法。

但很明顯,這東西沒辦法當主食,只能輔助食用,主食還是要靠捕獵和採集。

所以,非洲文明一直停留在原始漁獵社會。

英國電視臺拍過一部紀錄片,一個非洲的普通獵人,居然能從早上跑到晚上,利用人類散熱能力的優勢,活活的把一頭斑馬給跑死,這就是黑人的跑步能力,他們整整比歐亞人在捕獵路上多奔跑了一萬年。

帶來的唯一好處,就是奧運會上黑人永遠能比歐亞人快那麼零點幾秒。

要是歐洲殖民者再晚入侵個一萬年,說不定非洲黑人還能跑的更快。

除了植物外,《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書的作者,還研究了動物對非洲文明進化的影響。

黑非洲地區不僅沒有成功馴化任何植物,甚至沒有成功馴化任何動物。

牛羊馬甚至雞鴨鵝,都是歐亞地區的人類馴化的,非洲那邊什麼都沒有。

歐洲殖民者入侵非洲時,因為氣候不適應,帶過去的牛羊馬幾乎都死絕了,因此殖民者打算馴化非洲本地動物作為畜力幫手。

折騰了幾百年,無數歐洲人前赴後繼的去馴化非洲動物,結果全部失敗。

整個黑非洲地區,就沒有一個動物是能被馴化的。

別說非洲人馴化不了,歐亞人去馴化也沒用。

歐洲馬可以馴服,亞洲馬也可以馴服,但非洲的斑馬,誰都馴服不了。

俗話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但非洲斑馬可不善,那暴脾氣,嘖嘖嘖,見誰咬誰。

非洲一點都不熱,而且窮的合情合理

難道非洲是天譴之地,怎麼這麼可憐,什麼都沒有,連動物的脾氣都那麼暴躁。

好奇的科學家仔細研究後,發現居然還是氣候的原因。

可馴化的動物都是可以馴化的,不可馴化的動物各有各的不可馴化之處。

人類目前馴服的所有動物,都具備一個特性,那就是它們全部都是群體生物,群體成員內部全部都是等級制度,都願意在同一領域生活,喜歡擁擠在一起。

這一切,都導致這些生物脾氣溫順,喜歡跟著頭領走,只要控制頭鵝、頭鴨、頭羊等就能控制整個群體,如果從小養大甚至會誤以為人類就是首領,因此非常容易馴化。

如果在細究下去,你會發現所有這類動物養成喜歡跟著頭領走的脾氣,都是生活所迫,只有在擁有殘酷冬季的地區,整個群體才願意放棄個體的自由,跟著經驗最豐富,體格最強壯的頭領去尋找一條活路。

願意跟著集體的個體,才能活下去,擅自離隊只有死路一條。

這樣的篩選環境,只有溫帶才有。

非洲那邊就不一樣了,只有少數地區有冬季,大多數地方都是無冬的,生存壓力不大,因此非洲的動物更傾向於獨立行動。

在擁擠的圈養環境下,歐亞地區的牛和羊可以安安靜靜的聽話,非洲那邊的牛羊就不一樣了,會斗的你死我活。

非洲灰犀牛和非洲水牛甚至被歐洲殖民者稱之為非洲五霸,尤其是犀牛,脾氣異常暴躁,每年被犀牛傷害的殖民者人數比獅子要高得多。

後來,英語中的“灰犀牛”,甚至成為了潛在巨大風險的代名詞。

這就是非洲動物的暴脾氣。

這種脾氣是十幾億年的進化帶來的,人類在短期內根本無法改變。

我舉個例子,貓這種動物,人類已經馴化並人工篩選數千年了,不聽話的貓和愛咬人的貓都被人工淘汰了。

但貓的脾氣就是比狗要差,而且差的多,你人類再強也很難讓貓的脾氣變的和狗一樣好。

因此,非洲動物的脾氣,人類是沒有辦法的。

缺乏糧食作物,缺乏可馴化的動物,導致非洲遲遲不能進入農業文明,整整比歐亞大陸慢了1萬年。

沒有農業文明,社會的食物數量就不可能大幅增長,就無法在單位土地面積上支撐太多的人口,因此也很難建立大型城池,聚集大量的脫產人群,這就導致黑非洲地區始終沒有誕生自己的文明。

整整一萬年的時間裡,在無人干擾的情況下,黑非洲地區連一個像樣的帝國都沒有建立起來,也沒有自己的文字,一直到歐洲殖民者入侵時,這裡都處於部落的原始時代。

非洲有聰明人。

根據考古的研究成果,非洲在數千年前就誕生了青銅器,也誕生了鍊鐵技術。

但沒有足夠多的糧食,沒有足夠多的脫產人口,哪怕個別非洲人碰巧發明了鍊鐵技術,也無法大規模使用並繼續發展科技。

糧食是一切的根基,沒有糧食就什麼都沒有。

脫產人口越多,文明就會越發達,國家就會越強大,這是一個定律。

而沒有糧食的非洲,支撐不了大規模的脫產人群。

因為始終無法進入農業社會,非洲就沒有產生相應的農業文化。

大部分土地缺失了酷寒的冬季,不僅影響到了非洲的植物,影響到了非洲的動物,也影響到了非洲的人類。

溫帶地區的冬季,導致糧食作物必須把能量精華聚集在種子上面,否則無法過冬。

而所有的農業民族,也都具備一個特性,就是都習慣於儲備糧食過冬,都具有憂患意識,都經常面對各種天災人禍。

每年,都只有那麼幾個月有吃的,而且可以吃很多,但其餘幾個月顆粒無收。

嚴重依賴於糧食作物固然帶來了人口爆炸,也帶來了抗風險能力的脆弱。

稍微有點天災人禍,糧食減產或者絕收,你可能好幾年都沒有足夠的糧食吃。

因此,凡是進入農業時代的地區,都會在極短的時間裡建立國家,推選出一個領袖來進行整體協調,提升所有人抵禦風險的能力。

進入農業時代時間越長的國家,集體主義就越濃厚,國家的意識和概念就越強。

這種國家概念和憂患意識,是花費上萬年的時間形成的,淘汰了無數不聽話的人。

非洲的落後,不僅僅是農業和工業的落後,這方面的國家文化和憂患意識,也需要補課。

技術的扶持容易,這種集體精神和憂患意識的灌輸,是真的不容易,這真的是需要時間的沉澱,數十代人的反覆補課,才能逐漸改變的。

同樣是遭到歐洲入侵,為什麼亞洲迅速就追上來了,美洲慢很多,但也追上來不少,但非洲始終追不上來。

因為這裡面最大的差距不是技術,而是上萬年的文化。

非洲的窮,窮的合情合理,並不是什麼懶或者歷史悲慘,他們短期內根本不可能追上來,除非融入歐亞的文化,徹底改造自己的社會,,否則永遠沒有追上來的希望。

和非洲不熱一樣,這其實都是常識。

頂部